共250,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眠舆
眠花藉柳
眠花宿柳
眠花卧柳
眠花醉柳
眠芊
眠思梦想
眠娗
眠眩
眠音
眠云听泉
立盹行眠
九十八随眠
词典(续上)
眠云卧石眠舆
眠花藉柳
眠花宿柳
眠花卧柳
眠花醉柳
眠芊
眠思梦想
眠娗
眠眩
眠音
眠云听泉
立盹行眠
佛类词典
七随眠九十八随眠
《漢語大詞典》:眠花藉柳
同“ 眠花宿柳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予一介寒生,终身落魄……而敢谬次音容,侈谈歌舞,貽笑於眠花藉柳之人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眠花藉柳,实愜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终隔一膜耳。”
《國語辭典》:眠花卧柳(眠花臥柳) 拼音:mián huā wò liǔ
花、柳,比喻女性。「眠花卧柳」谓男子在外嫖妓。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你则待要玩水游山,怎如俺眠花卧柳。」也作「眠花醉柳」、「眠花宿柳」。
《國語辭典》:眠花醉柳 拼音:mián huā zuì liǔ
花、柳,比喻女性。「眠花醉柳」指男子在外嫖妓。《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烟花窟里,惟凭行势誇官;笔墨丛中,偏去眠花醉柳。」也作「眠花宿柳」、「眠花卧柳」。
《漢語大詞典》:眠芊
犹芊眠。草木茂密幽深貌。 清 陈维嵩 《闺怨无闷·春日见城上游女甚盛戏作此词》词:“綺陌眠芊,上日妖冶,弥望玉楼金埒。” 清 陈维嵩 《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词:“摧短髩,为秋霜,染啼痕,眠芊幽篁。”
七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睡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前贪之一,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而为七随眠:一欲贪随眠(欲界之贪也),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上二界之贪),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见俱舍论十九。
【三藏法数】
(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三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随眠〕,贪者,引取无厌也。谓此贪欲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生一切贪染之欲,故名贪随眠。
〔二、瞋随眠〕,瞋者,忿怒不息也。谓此瞋恚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起一切粗重忿怒,故名瞋随眠。
〔三、爱随眠〕,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四、慢随眠〕,慢者,恃己凌他也。谓慢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憍慢,故名慢随眠。
〔五、无明随眠〕,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见者,分别执取也。谓此分别妄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种种妄见,故名见随眠。
〔七、疑随眠〕,疑者,犹豫不决也。谓此疑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疑惑,故名疑随眠。
(名数)(参见:睡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前贪之一,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而为七随眠:一欲贪随眠(欲界之贪也),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上二界之贪),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见俱舍论十九。
【三藏法数】
(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三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随眠〕,贪者,引取无厌也。谓此贪欲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生一切贪染之欲,故名贪随眠。
〔二、瞋随眠〕,瞋者,忿怒不息也。谓此瞋恚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起一切粗重忿怒,故名瞋随眠。
〔三、爱随眠〕,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四、慢随眠〕,慢者,恃己凌他也。谓慢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憍慢,故名慢随眠。
〔五、无明随眠〕,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见者,分别执取也。谓此分别妄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种种妄见,故名见随眠。
〔七、疑随眠〕,疑者,犹豫不决也。谓此疑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疑惑,故名疑随眠。
睡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三藏法数】
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睡眠者,谓人昏懵不惺,常乐睡眠,无所省察也。
(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三藏法数】
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睡眠者,谓人昏懵不惺,常乐睡眠,无所省察也。
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