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一真(一真)
云笈七签道教序见五教下
《漢語大詞典》:高真
(1).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金函祕宝籙,奉之如高真。”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航 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翘夫人 , 刘纲 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 玉皇 女史。”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航 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翘夫人 , 刘纲 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 玉皇 女史。”
《國語辭典》:真谛(真諦) 拼音:zhēn dì
1.真实的意义。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六出:「想浮生矇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谛。」
2.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3.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也就是空性。《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馀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也称为「第一义谛」。
2.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3.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也就是空性。《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馀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也称为「第一义谛」。
《國語辭典》:玄真 拼音:xuán zhēn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