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报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由于修业而有报土也。同于实报土。真实信心念佛者往生之土,于真宗谓之真实报土往生,对于诸行往生之净土曰方便化身土而云。
(界名)由于修业而有报土也。同于实报土。真实信心念佛者往生之土,于真宗谓之真实报土往生,对于诸行往生之净土曰方便化身土而云。
真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之说法也。又如来亲口之教说也。教行信證信卷曰:「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披阅论家释家宗义。」
(术语)真实之说法也。又如来亲口之教说也。教行信證信卷曰:「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披阅论家释家宗义。」
真境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理之境界也。维摩经序曰:「冥心真境,既画环中。」
(杂语)真理之境界也。维摩经序曰:「冥心真境,既画环中。」
真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之边际,即至极之义,空平等之真性也。仁王经上曰:「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维摩经阿閦品曰:「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楞严经一曰:「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的边际,也就是至极的意思。
(术语)真言之边际,即至极之义,空平等之真性也。仁王经上曰:「以诸法性即真实故,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同真际等法性。」维摩经阿閦品曰:「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楞严经一曰:「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
【佛学常见辞汇】
真实的边际,也就是至极的意思。
真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也。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为他曲示,故云实语。大日经疏一曰:「真言者,(中略)真语如语。」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金刚般若经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佛学常见辞汇】
1。真实的言语。2。符合真理的言语。
(术语)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也。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为他曲示,故云实语。大日经疏一曰:「真言者,(中略)真语如语。」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不可说佛有二语,实语真语及净语。」金刚般若经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佛学常见辞汇】
1。真实的言语。2。符合真理的言语。
真影
【佛学大辞典】
(图像)真身之影像也。通木像画像而言,性灵集七曰:「龙猛菩萨龙智菩萨真影等都二十六幅。」教行信證六末曰:「图画真影。」又真身之影现也。承远和尚碑(韵府)曰:「胜缘既结,真影来影。」
(图像)真身之影像也。通木像画像而言,性灵集七曰:「龙猛菩萨龙智菩萨真影等都二十六幅。」教行信證六末曰:「图画真影。」又真身之影现也。承远和尚碑(韵府)曰:「胜缘既结,真影来影。」
真仪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身之仪容也。如云真影,灵像等。
(杂语)真身之仪容也。如云真影,灵像等。
真德不空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宗之一。(参见:宗)
(术语)十宗之一。(参见:宗)
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真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谛之一。真谓真实无妄。谛犹义也。对俗谛言,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是也。【又】(人名)真谛三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谛之一,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證的离言法性。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诸虚妄,故云真,其理永恒不变,故云谛。
【俗语佛源】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事相对于世俗来说,真实不虚,理性对于圣者来说,真实不虚,所以都称为「谛」。隋·智顗著《四教义》,其中引用《大智度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不知二谛,则不知真佛法。」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俗谛是俗事上的实义,真谛是真理上的实义。真、俗二谛广泛涉及一切诸法,可用以说明事理深浅的不同涵义,因而诸佛皆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使之由浅入深,因事达理。如果不知二谛,就难以了解佛法所说的义门。真谛亦可泛指佛法,如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谛承知别,迷心尚有云。」后来真谛常见于一般言语中,表示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如说「得其真谛」,就表明对某一事物具备正确、深入的理解、认识。如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说:「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禹振声)
【三藏法数】
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谓也。盖诸法本空,众生不了,执之为实,而生妄见。若以空观荡之,则谓实之情自忘;情忘即能离于诸相,诸相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故名真谛。
(术语)二谛之一。真谓真实无妄。谛犹义也。对俗谛言,如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是也。【又】(人名)真谛三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二谛之一,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證的离言法性。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离诸虚妄,故云真,其理永恒不变,故云谛。
【俗语佛源】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事相对于世俗来说,真实不虚,理性对于圣者来说,真实不虚,所以都称为「谛」。隋·智顗著《四教义》,其中引用《大智度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不知二谛,则不知真佛法。」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俗谛是俗事上的实义,真谛是真理上的实义。真、俗二谛广泛涉及一切诸法,可用以说明事理深浅的不同涵义,因而诸佛皆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使之由浅入深,因事达理。如果不知二谛,就难以了解佛法所说的义门。真谛亦可泛指佛法,如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谛承知别,迷心尚有云。」后来真谛常见于一般言语中,表示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如说「得其真谛」,就表明对某一事物具备正确、深入的理解、认识。如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说:「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禹振声)
【三藏法数】
真谛者,彰一性本实之理也。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谓也。盖诸法本空,众生不了,执之为实,而生妄见。若以空观荡之,则谓实之情自忘;情忘即能离于诸相,诸相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故名真谛。
真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谛)
(术语)(参见:二谛)
真谛三藏
【佛学大辞典】
(人名)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a%rtha。又曰拘那罗陀Gun!arata。梁大同十二年三十馀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著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人名)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a%rtha。又曰拘那罗陀Gun!arata。梁大同十二年三十馀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著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真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识)。【又】离妄念之心识也。即第六识之净心是。唯识述记一本曰:「净彼真识,成斯雅论。」
【佛学常见辞汇】
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三识)
【三藏法数】
真识者,谓自性清净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净。今言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识)。【又】离妄念之心识也。即第六识之净心是。唯识述记一本曰:「净彼真识,成斯雅论。」
【佛学常见辞汇】
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参见:三识)
【三藏法数】
真识者,谓自性清净心也。盖第八阿赖耶识,通真通妄,妄即是染,真即是净。今言净分,故名真识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
真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不妄之證据也。如云明證。又真实之證悟也。无量寿经曰:「幸佛信明,是吾真證。」教行信證信卷序曰:「沈自心唯心,贬净土真證。」
(术语)真实不妄之證据也。如云明證。又真实之證悟也。无量寿经曰:「幸佛信明,是吾真證。」教行信證信卷序曰:「沈自心唯心,贬净土真證。」
真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究竟觉悟也。别于菩萨之相似觉随分觉,故云真觉。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究竟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术语)佛之究竟觉悟也。别于菩萨之相似觉随分觉,故云真觉。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究竟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真觉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寺为隋开皇时所建。智者大师示寂于此。
(寺名)寺为隋开皇时所建。智者大师示寂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