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真言秘宗
真言秘密
真言藏家
真言救世者
真言陀罗尼
真言陀罗尼宗
真佛
真佛子
真佛颂
真身
真身观
真妙
真我
真形
佛类词典(续上)
真言法教真言秘宗
真言秘密
真言藏家
真言救世者
真言陀罗尼
真言陀罗尼宗
真佛
真佛子
真佛颂
真身
真身观
真妙
真我
真形
真言法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真言教)
(术语)(参见:真言教)
真言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陀罗尼之教法,阿乃至诃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众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中略)(诃)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陀罗尼的教法。
(术语)真言陀罗尼之教法,阿乃至诃等也。大日经二曰:「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众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中略)(诃)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陀罗尼的教法。
真言秘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真言密宗。真言秘密之宗教也。所谓真言宗是。
(流派)又曰真言密宗。真言秘密之宗教也。所谓真言宗是。
真言秘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为如来三秘密之随一语秘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者,非言秘不示人也,谓法佛之三业幽奥深妙,非等觉之菩萨,不能窥知之,故云秘密。又在凡夫,为迷情隐覆,不能发愿,故云秘密。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是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的意思不是秘密不肯示人,而是法身佛的三业幽微奥妙,不是等觉菩萨不能知晓。
(术语)真言为如来三秘密之随一语秘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者,非言秘不示人也,谓法佛之三业幽奥深妙,非等觉之菩萨,不能窥知之,故云秘密。又在凡夫,为迷情隐覆,不能发愿,故云秘密。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是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的意思不是秘密不肯示人,而是法身佛的三业幽微奥妙,不是等觉菩萨不能知晓。
真言藏家
【佛学大辞典】
(流派)真言宗以真言藏为所依,故对于他家名为真言藏家。真言藏为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中之第五陀罗尼藏也。二教论上曰:「但真言藏家以此为入道初门。」
(流派)真言宗以真言藏为所依,故对于他家名为真言藏家。真言藏为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中之第五陀罗尼藏也。二教论上曰:「但真言藏家以此为入道初门。」
真言救世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阿字也。大疏六曰:「此阿字门为一切真言王,犹如世尊为诸法之王,故曰真言救世者。」
(术语)称阿字也。大疏六曰:「此阿字门为一切真言王,犹如世尊为诸法之王,故曰真言救世者。」
真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曼陀罗,译曰真言,梵语陀罗尼,译曰总持。其他曰咒,曰明,曰秘密号,曰密语,皆同体异名也。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證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与陀罗尼。真言与陀罗尼,是同体异名。
(术语)梵语曼陀罗,译曰真言,梵语陀罗尼,译曰总持。其他曰咒,曰明,曰秘密号,曰密语,皆同体异名也。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證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真言与陀罗尼。真言与陀罗尼,是同体异名。
真言陀罗尼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是大日如来亲授之宗名也。(参见:真言宗)
(流派)是大日如来亲授之宗名也。(参见:真言宗)
真言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證法门。」依之而称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为佛说之号也。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三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为之立名。真言之名,为约于三密中语密之名,约于语密者,以三密中普利益人之语密最为广大故也。就本宗之传来而论。大日如来越三世之一时,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證之内眷属,为自受法乐说大日经,又于真言宫殿说金刚顶经,金刚萨埵结集之(日本台密谓阿难亦预之)。其后释迦佛灭后约八百年顷,龙猛(龙树)菩萨咒七个白芥子投之,开十六丈(表示金刚界之十六菩萨)南天之铁塔,亲从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台宗云大日经于塔外由文殊菩萨传受),而龙猛传之于龙智,龙智保寿至七百岁,授大经于善无畏,善无畏老龄七十九,携大日经及苏悉地经于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来长安,开元十二年译苏悉地经三卷,十三年译大日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说之,沙门一行笔授之,且作其疏。而金刚顶者,龙智授之金刚智,金刚智授之不空。金刚智赍十万颂之金刚经,伴年少十四之不空,开元八年来长安,不幸于海上逢暴风,投其经本于海中。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入灭,天宝元年,不空还南天竺,逢龙智,复受十万颂之大本,于天宝五年归唐,同十二年,译出教王经十卷。吾国真言宗于是大盛。不空门下有含光,慧朗,慧果。含光慧朗,法统不盛。慧果门下有义明,义圆,惠日,惠应,义操,及日本之弘法。义操门下有义真,海云,法全。惠应门下有文。义真门下可考者,惟日本之圆仁等。法全门下有造玄,而日本之圆仁等亦就学焉。法全以后,真言遂衰。宋代虽有法贤,施护,法天等,译出密部经论,而无足见者。元世发思八出,乃唱变态的密教,即今西藏之红衣派喇嘛教是也。而日本自弘法学成回国,密教大盛。至于今不衰。三国佛教略史曰:「真言宗者,依秘密真言为宗,故名。此宗弘传由来,以大日如来为秘密教主。大日如来于法界心殿开示两部之秘密,金刚萨埵亲受灌顶职位,是为真言秘密第二祖。萨埵承持秘法,待人传弘。及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礼萨埵,受传法仪轨,是为第三祖。龙树传之龙智菩萨,为第四祖。龙智寿七百岁,授之金刚智三藏,为第五祖。三藏该通大小,总持显密。来于长安,传弘密教。亦为支那传密宗之第一祖也(善无畏虽先来,未开宗立教,无有承者,故不入列祖之数)。时不空三藏年甫十四,从金刚智来,能通汉语,与智共译经。三十七岁,还天竺,更遇龙智菩萨受瑜伽秘密法,是为第六祖。亦支那之第二祖。天宝五年,再来京师,大译经论,总出七十七部一百一卷。汉地密教之盛者,三藏之力也。三藏门下惠果等八人为上首,并弘传三密之妙法。(中略)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之义。三密者,手结印契,口诵陀罗尼,心观阿字本不生之理是。」
【佛学常见辞汇】
依秘密真言而为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属秘密藏,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又称为密宗。
(流派)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證法门。」依之而称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为佛说之号也。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三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为之立名。真言之名,为约于三密中语密之名,约于语密者,以三密中普利益人之语密最为广大故也。就本宗之传来而论。大日如来越三世之一时,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證之内眷属,为自受法乐说大日经,又于真言宫殿说金刚顶经,金刚萨埵结集之(日本台密谓阿难亦预之)。其后释迦佛灭后约八百年顷,龙猛(龙树)菩萨咒七个白芥子投之,开十六丈(表示金刚界之十六菩萨)南天之铁塔,亲从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台宗云大日经于塔外由文殊菩萨传受),而龙猛传之于龙智,龙智保寿至七百岁,授大经于善无畏,善无畏老龄七十九,携大日经及苏悉地经于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来长安,开元十二年译苏悉地经三卷,十三年译大日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说之,沙门一行笔授之,且作其疏。而金刚顶者,龙智授之金刚智,金刚智授之不空。金刚智赍十万颂之金刚经,伴年少十四之不空,开元八年来长安,不幸于海上逢暴风,投其经本于海中。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入灭,天宝元年,不空还南天竺,逢龙智,复受十万颂之大本,于天宝五年归唐,同十二年,译出教王经十卷。吾国真言宗于是大盛。不空门下有含光,慧朗,慧果。含光慧朗,法统不盛。慧果门下有义明,义圆,惠日,惠应,义操,及日本之弘法。义操门下有义真,海云,法全。惠应门下有文。义真门下可考者,惟日本之圆仁等。法全门下有造玄,而日本之圆仁等亦就学焉。法全以后,真言遂衰。宋代虽有法贤,施护,法天等,译出密部经论,而无足见者。元世发思八出,乃唱变态的密教,即今西藏之红衣派喇嘛教是也。而日本自弘法学成回国,密教大盛。至于今不衰。三国佛教略史曰:「真言宗者,依秘密真言为宗,故名。此宗弘传由来,以大日如来为秘密教主。大日如来于法界心殿开示两部之秘密,金刚萨埵亲受灌顶职位,是为真言秘密第二祖。萨埵承持秘法,待人传弘。及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礼萨埵,受传法仪轨,是为第三祖。龙树传之龙智菩萨,为第四祖。龙智寿七百岁,授之金刚智三藏,为第五祖。三藏该通大小,总持显密。来于长安,传弘密教。亦为支那传密宗之第一祖也(善无畏虽先来,未开宗立教,无有承者,故不入列祖之数)。时不空三藏年甫十四,从金刚智来,能通汉语,与智共译经。三十七岁,还天竺,更遇龙智菩萨受瑜伽秘密法,是为第六祖。亦支那之第二祖。天宝五年,再来京师,大译经论,总出七十七部一百一卷。汉地密教之盛者,三藏之力也。三藏门下惠果等八人为上首,并弘传三密之妙法。(中略)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之义。三密者,手结印契,口诵陀罗尼,心观阿字本不生之理是。」
【佛学常见辞汇】
依秘密真言而为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属秘密藏,为如来三密中之语密,故又称为密宗。
真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真佛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證我法二空之真如,故谓为生于如来家之真佛子。唯识述记九末曰:「绍继佛种,令不断绝。乃至般若證真法界,名于中生,名真佛子。」
(术语)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證我法二空之真如,故谓为生于如来家之真佛子。唯识述记九末曰:「绍继佛种,令不断绝。乃至般若證真法界,名于中生,名真佛子。」
真佛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虚堂和尚作。
(书名)虚堂和尚作。
真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佛二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参见:二身)
【三藏法数】
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术语)诸佛二身之一。(参见:二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参见:二身)
【三藏法数】
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名数)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变易身,变易生死之身也。(参见:性地)。【又】佛之二身也,佛身之开合,经论之说虽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两门为通会。二身之说颇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六种:真身,应身之二身。常身,无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实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实相身,为物身之二身是也。(参见:二字部二身)附录。【又】二法身有五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说王宫中出生的肉身为生身,而戒定慧等诸功德为法身;但大乘则说理与智互相冥合的真身为法身,而随机应现的应化身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报二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变化而现的身。4。常身和无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无常身就是佛的应化身。
【佛学次第统编】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随机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
「真应二身」 即生法二身。
「实相为物二身」
一、实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报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应身,佛所现之应身化身也。
「常无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无常身 即应身化身也。
「实化二身」 如来之二种色身。
一、实身 即实色身,亦即报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应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觉之理性,诸佛众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众生为无明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极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应化法身 即应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体之佛之真身也,摄于三身中之法身报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现众生化益方便之佛之应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来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论疏云二法身:
一、言说法身 谓法身无相,本离言说,虽离言说,非言莫显,故名言说法身。
二、證得法身 谓法身体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显,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觉之心,契于本觉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觉,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与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身〕,应身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身。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三界内六道众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长短巨细,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变易身〕,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真身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九,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之第九,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真妙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实微妙也。教行信證行卷曰:「称名则是最胜真妙胜业。」
(杂语)真实微妙也。教行信證行卷曰:「称名则是最胜真妙胜业。」
真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谓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自在,是真实之我故也。大藏法数十二曰:「我者自在无碍之谓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于五蕴身强立主宰执之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称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又】对佛教之俗我(即假我),谓外道凡夫所执之实我云真我。俱舍论三十曰:「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术语)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谓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自在,是真实之我故也。大藏法数十二曰:「我者自在无碍之谓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于五蕴身强立主宰执之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称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又】对佛教之俗我(即假我),谓外道凡夫所执之实我云真我。俱舍论三十曰:「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的我。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真形
【佛学大辞典】
(杂语)真实之形体也。谓佛之无相真身。临济录引傅大士之颂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杂语)真实之形体也。谓佛之无相真身。临济录引傅大士之颂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