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洺州人。孟元孙女。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希真,徽宗政和中官江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四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慧,俗姓陈,兴化(今福建莆田)人。住江州圆通院,迁潭州大沩山。政和中,三入内庭说法,赐号冲真密印通慧。为南岳下十五世,圆通旻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续补高僧传》卷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人,字通叟。少学佛,后去为道士。徽宗访方士,被召见,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假天书、云篆,欺世惑众。徒众达二万人,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欲尽废佛教。后加号玄妙先生。在京四年,恣横不悛。后贬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
全宋诗
林灵素(一○七五~一一一九),字通叟,温州(今属浙江)人。为道士,善妖幻,以方术得幸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惑众僭妄,众皆怨之。在京四年,恣横不悛,斥还故里。宣和元年卒,年四十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三)。《宋史》卷四六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九一八
林灵素(一○七五——一一一九),原名灵蘁,字通叟,永嘉(今浙江永嘉)人。道士。政和六年以荐对徽宗,赐名灵素,赐号通真达灵先生,修正道书。以方术得幸,加赐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冲和殿侍宸。宣和元年斥还温州,未几卒,年四十五,以侍从礼葬。靖康元年敕封通真达灵真人。在京四年,立道学,置郎、大夫十等,废释氏,都人称「道家两府」。见《宋史》卷四六二本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三。
王真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计法真(一○七七~一一五六),张浚母秦国夫人,年二十一生张浚(一○九七)。先后封为镇国夫人(《紫微集》卷一一),蜀国太夫人(《斐然集》卷一三)。崇信佛教禅宗,法号法真。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72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调衡州茶陵丞。宣和末弃官归,教授乡里。绍兴中胡铨因上疏乞斩秦桧罢和议安置岭南,庭圭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桧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召对便殿,除直敷文阁。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卢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五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见周必大《直敷文阁王公行状》,胡铨《王公墓志铭》(《卢溪文集》附录),《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
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
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延安人。行伍出身。善画山水人物古木怪松,得郭熙笔法。徽宗宣和初绘宝真宫壁,作雪林,高百尺,观者叹赏。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三
真常,宣和中尝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
周显灵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周显灵,号总真居士,宣和间人。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师讳正贤。潼川郪县陈氏子。本朝三陈之后。依三圣院海澄。得度具戒。游成都大慈寺。从重透法师。听经论般若。夙悟凡典籍。无巨细过目成诵。义亦顿晓。每有诘难。宿师高坐皆莫能答。谒正觉显禅师。一见知为众称经藏子者。大喜之。嘱令负荷正法眼。会圜悟禅师出世昭觉。造其室。闻举洞山麻三斤话。言下有省。圜悟勉之南询。即出关氐黄龙。参死心。时灵源居昭默堂。往来咨扣。久之趋宝峰。见湛堂。深蒙肯可。而疑未决。遂造龙门。佛眼一日室中举殷勤抱得旃檀树。师豁然大悟。佛眼可之曰。经藏子漏逗了也。自是间与师商略法藏渊奥。至会心要处。亹亹无尽。佛眼必称善。手书真牧。授以为号。其后再见圜悟。嘉其大成。或曰。拖犁拽把去。师内负多闻。外峻戒节。洎发明大事。愈益韬晦。绍兴初。妙喜以所居云门庵委师。继踵云门。迥绝人境之外。衲子裹粮从之。师每说法之暇。躬自荷锄播殖。清规凛然。紫微韩公驹钦重风道。赠以诗。略曰。上人一口吞诸佛。肯顾世上群儿愚。又曰。不须领众强自苦。一庵高卧真良图。圭竹庵每称。必曰。龙门一麟耳。十九年。南康归宗虚席。太守以礼致请。师坚卧不应。宝文李公公懋。尝问道于师。因就见同邑官协诚敦勉。不得已赴之。嗣法佛眼。僧问。选佛场开。愿闻法要。师云。三通鼓罢。一炷沉烟。与么□则皇恩佛恩一时普报。师云。脚跟下事作么生。云学人礼谢。师云。十万八千未是远。问。久默斯要。已泄真机。学人上来请师开示。师云。耳朵在什么处。曰。一句分明该万像。师云。分明底事作么生。曰。台星临照枯林。曰春。师云。换却你眼睛了也。曰。法灯和尚道本欲深。藏岩穴隐遁过时。盖为清凉有未了公案。出来为他了却。此意如何。师云。铁额铜头未透关。曰。果然作家师云。放你三十棒。曰。当时。有僧出云。如何是清凉未了底公案。法灯云。祖祢不了殃。及儿孙誵讹。在什么处。师云。一言截断千差路。曰。佛眼和尚道本欲抛掷。岩阿混同沙砾。苦为诸人敦逼。不免细说来由。且道与法灯是同是别。师云。你向什么处见佛眼。曰千圣同归一路行。师云。退步翻身子细看。曰。既到遮里。如何是佛眼未了底公案。师云。脑后看取。僧礼拜。师乃云。若向这里承当得彻。有什么事看他。玄沙不出岭。宝寿不渡河。得个什么。便千休万□歇。去云岩在百丈二十年。长庆在雪峰二十年。失个什么。便尔千辛万苦难会去。须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释迦老子也只道。我于然灯佛所。实无一法可得。然灯佛即与我授记。遂举拂子云。无量诸佛尽在拂子头上。为大众證明成佛了也。若唤作拂子。即被拂子碍。若不唤作拂子。亦被拂子碍。还透得么。如今有异方便。令大众普皆成佛去。乃云。若唤作拂子于法得自在。若不唤作拂子亦于法得自在。还承当得么。良久云。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又曰。第一句如何道。汝等诸人。若向世界未成时。父母未生时。佛未出世。祖师未来时道得。已是第二句。第一句如何道。直饶你十成。道得未免。左之右之。所以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文殊堂里万菩萨。即不问你。且道东海波斯鼻孔长多少。上堂横柱杖云。拄杖子横也。横亘十虚。包裹六趣。复竖云。拄杖子坚也。上穷碧落。下透风轮。良久云。不如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掷拄杖下座。 上堂良久云。大众作么生。若也拟议。贤上座瞒诸人去也。打地和尚瞋他秘魔。岩主擎个叉儿。胡说乱说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还知么。举拂子云。而今却在拂子头上。说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还闻么。阎老子知得。遂云。贤上座你若相当去。不妨奇特。或不相当。总在我手里。只向他道。阎老子你也退步。摸索鼻孔看。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下堂。嘘两𡄔却大笑。又嘘一𡄔乃云。笑复嘘复。复笑清谈。哑子高𡄔。叫嘘复笑。笑复虚蟭。螟眼里马拖车。拈拄杖云。只遮从来无影杖。不相于处。也相于大众如何。良久云。直须师子吼。莫作野干鸣。阅五年。迁云居。法席之盛。卓冠诸方。衲子争为宣力。作新栋宇。一时贤士夫质疑问道。而参政张公寿法偈。往还倡和。相得尤深。二十九年七月五日。升座辞众。明日唱衣置供。又明日就浴更衣。遍访诸徒。勉以道。九日斋毕。集主事垂诫。末后跏趺而寂。寿七十六。﨟五十七。阇维舍利五色。合灵骨藏云居之东塔云门之汤源。师皃古而气刚。志大而心慈。平居若不能言者。至排邪破妄。决择宗乘。得乐说无碍辩才。浩然不见其涯涘。初居云门。峰顶高寒。草庐穿穴。雪霜满床。处之垂二。十年。𥙿如也。晚移云居。法席日盛。遮务繁剧。师提纲振领。应机酬酢。迎刃而解。至于常住之物豪发不□用。虽自所得衬利。犹以三分之一。归之常住。以补陪涉之费。出则芒鞋竹杖。居则弊衣粝食。其孤节苦行。以身律众。大抵与高庵相埒。而精严奉法。卑躬下人。毕世不易其度。著华严指南宝藏论发隐补僧史八书笔论一编。语录偈颂一卷。行于世。 赞曰。愚初著佛运通鉴二书成。即以呈师。答曰。比览佛运甚详。通鉴亦有史体。承谕有劝。吾兄将为三教统纪。鄙意辄究之。虽及年代治乱迁革。以至儒宗道教贤哲出没之迹。然非纪二教。但约其时。以明佛运耳。拙意欲吾兄去却图字。标为佛运统纪。以对释氏通鉴。不亦宜乎。又曰。深喜吾兄此段有补于宗教。至矣。大率佛祖闲邪禦侮。不必与之竟。但伸自理。彼自破矣。昔雁门法师超悟高忘如此。及正续传。复以寄答曰。辱寄僧宝正续。即勉病披味。足见吾兄。孜孜于此道。前传所遗。而能拾以补之。亦法门之大者。更俟参味其间妙处。当以为师也。呜呼师之言论。风旨笔墨。具在其宏范真风。昭融法通。虽片言只字之间。而体致如此。辄击之于篇。遮几具眼者。知所为书。无欺于神明焉。噫师之亡也。正法眼藏不在兹矣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号东山居士。徽宗崇宁二年进士。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张恢复中原,反对画江自守。历御史中丞、翰林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除参知政事。未几罢知绍兴府,改福州。六年,复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后历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谥文靖。有《毗陵集》。
全宋诗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子固,一字全真,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进士,又举词学兼茂科。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擢监察御史。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迁御史中丞。四年,除参知政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出知绍兴府,改知福州。六年,再除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洪州。十年,改知绍兴府,以忤秦桧乞退奉祠。十四年,起知建康府,卒于任。谥文靖。著有《毗陵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五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张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简称武英殿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七九
张守(一○八四——一一四五),字全真,一字子固,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再中词科。宣和末为监察御史,以忧去。建炎初免丧,复除监察御史,改殿中侍御史。三年,为起居郎、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擢翰林学士。九月,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五月,拜参知政事。绍兴元年八月罢。其后历知绍兴府、福州、平江府。六年十二月再拜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八年,出知婺州,寻除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十年,移知绍兴府。十四年,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次年卒,谥文靖。有《毗陵集》五十卷、奏议二十五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又见本集《四老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代州人。为五台山僧正。钦宗靖康之季,与其徒习武事于山中。钦宗召对便殿,寻还山,益聚兵助讨。州破,力战被执,坚拒金酋诱降,怡然受戮。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真宝。五台山僧也。学道能外死生。靖康之扰。与其徒习武事于山中。钦宗召对便殿。宝感激还山。益聚众习武。州不守。敌众大至。宝悉力拒之不敌。寺舍焚毁。僧徒逃散。酋下令。生致真宝。宝至。抗辞无扰。使郡守刘騊。诱劝百方。终不顾。且曰。吾佛制戒。吾既许宋皇帝以死。岂以力屈食吾言也。但速杀我。遂怡然受戮。北人闻者。无不叹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绵州人,俗姓雍,自号真歇。年十八,试《法华经》得度,住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嗣丹霞淳禅师。后抵长芦,谒见祖照,一语投契,命为侍者。高宗建炎末,徙温州龙翔寺。计九坐道场,四膺诏命。卒谥悟空禅师。
全宋诗
释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号真歇,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安县东北)人。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业《法华经》,十八岁得度,住成都大慈。后投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悟道。北游五台,已而至开封,禅讲名席俱扣摭之。沿汴水抵长芦,为祖照道和禅师延为侍者。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祖照病,命为第一座。五年夏,开堂嗣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退院。四年,为雁荡之游,客天封寺,受福唐雪峰请,入院。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退居东庵。六年,主四明阿育王山广利寺。七年,诏住蒋山。八年,主温州龙翔、兴庆二院。十五年,住临安径山。二十年,归真州长芦。二十一年,诏主崇先显孝禅院,十月卒,年六十四。谥悟空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宋德初等编《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附宋正觉撰《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清了诗,以见于《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者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清了(一○九○——一一五一),俗姓雍,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自号真歇。年十一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寻弃亲而力禅。出川造丹霞寺,依淳禅师得悟。历游名刹,遂嗣长芦祖照,先后主雪峰、育王、龙翔、兴庆、径山诸寺,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自金还,建崇先显孝寺,诏清了为开山第一世。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二。敕谥悟空禅师。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二卷,今存。见《崇先真歇清了禅师塔铭》(《语录》附录),《嘉泰普灯录》卷九,《补续高僧传》卷九,《释氏疑年录》卷六。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清了。号真歇。蜀左绵安昌雍氏子。儿时抱入寺。见佛喜动颜色。十一岁依圣果清俊道人出家。又七年试法华得度。登讲场习经论。能会大意。寻弃而力禅。傲然挟拄杖以行。途次道俗遮留。皆掉首不顾曰。鹍鹏时节可草草耶。出川径造丹霞淳禅师。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拟进语。霞与一掌。师豁然开悟。翊日。霞为上堂当众。诘其證诣。犹珠影随。如谷响答。盖洞彻源底也。后游五台。之京师。浮汴抵长芦。谒祖照。祖照座下。龙象万指。其中多英俊。师至。一语投机。延为侍者。未几。举首座。分座说法。一众大惊。宣和二年。照以病退院。法座无主。夜梦人告曰。代师者蜀僧也。既窹疑之曰。佛果耶。佛眼耶。竟虚席二年。及经制使陈公至。儗补处乃首座也。即受请登座。为淳和尚烧香。照病中叹曰。梦固云尔。吾求之远也。照迁化。师执丧尽礼。时江潮损田。秋虚无穫。众遂绝粮。师躬行乞食。施者闻而风至。供亿山积。不知所从。日挝鼓升堂。诲人无倦。大扇宗风。建炎二年。退院绝钱塘。过梅岭礼大士迹。海滨渔户七百馀家。闻师至。皆毁网弃所业。其化物如此。天台守。三以国清致。不赴而赴雪峰。既被旨。迁明之育王。又迁温之龙翔兴庆二院。乞就闲。不许。移住临安径山。留五年。病归长芦。慈宁太后还自金。建崇先显孝寺于皋亭之麓。诏师为开山第一世。以疾辞。不可辞。遂入院。冒暑而行。患益甚。犹升座说法。太后亲临。垂箔倾听。出内帑修水陆大会。师疾弗瘳。中使络绎候问。师从容称谢。须臾呼首座曰。吾今行矣。于是瞑目。跏趺而逝。慈宁宫。降香赐祭。卜寺西桃花坞。建塔以瘗全身。送者万人。痛心陨涕。皆有祖花彫零。禅林寒瘁之叹。敕谥悟空禅师。静照之塔。师仪相颀长。眉目疏秀。神宇静深。量容机活。道无前而逊无后有。无外而虚无中。故人从其化。不自知也。圭竹庵。初住雁宕能仁。法缘未熟。师时在江心。特过江迎归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翕然归敬。任大法。不以门户封沟。诚为祖域英标。僧林杰出也。 明河曰。真歇拜竹庵。与照觉迎罗汉。但知弘道。不知为我。古人道德忠厚之至。此风绝响矣。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真歇禅师。讳清了。蜀之左绵安昌雍氏子也。生有慧根。眉目疏秀。神宇静深。见佛则欣恋不舍。年十一。依圣果寺俊僧受业。又七岁试法华经得度。具戒听讲。玄解经论。以为言说终非究竟。出峡直抵沔汉。扣丹霞子淳禅师。淳问。如何是空劫时自己。师拟对。淳掌之。师契旨。翌日淳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师趋进曰。今日瞒某甲不得也。曰。试举看。师良久。淳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辄北游五台京汴。南抵仪真。谒长芦祖照。一语契合。命为侍者。踰载分座。照常以老疾拟闲退。梦人告曰。蜀僧可代。照未决。蜀僧为谁。至宣和壬寅。照病笃。恍省前谶。蜀僧即了首座也。乃嘱经使陈公。请了继席。长芦开法。以香酬丹霞淳。语曰。我于丹霞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如今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著便。于是洞宗大振。禅流如归。亦多照公逊席之力也。及照殁。师以父礼行丧事。亦宜矣。师居七载。建炎二年戊申。南游普陀。以沤和机。引导海山。七百馀家皆弃网业。庚戌应天台国清寺。寻受闽之雪峰。绍兴五年丙寅。奉旨补明州育王寺。育王院务旷贩。不易承理。因递代逋负几二十万贯。咸为师忧。而师居未几间。偿旧逋负十有八九矣。戊午诏迁蒋山。疾辞不赴。明年朝旨以温之龙翔兴庆二院。合一禅林。诏师主之。僧集如云。斋粥不继。朝以法田千亩赐之。又诏主双径。慈宁太后建崇先寺居师。赐金襕银绢法物。隆渥殊甚。师以为可作归休计。上堂。转功就位。是向去底人。玉韫荆山贵。转位就功。是却来底人。红炉片雪春。功位俱转。通身不滞。撒手无依。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正恁么时。绝气息一句。作么生相委。良久云。归根风堕叶。照尽月潭空。寻示疾。中使问候。师从容叙谢。乃呼首座曰。吾行矣。跏趺瞑目而逝。时绍兴二十二年壬申十月朔日也。越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五夏。凡七处说法。五承紫泥之诏。得度弟子四百。嗣法者宗珏等三十馀人。所编语录二集若干卷。行世。其语曰。穷微丧本。体妙失宗。一句截流。玄渊及尽。是以金针密处。不露光芒。玉线通时。潜舒异彩。虽然如是。犹是交互双明。且道巧拙不到。作么生相委。良久云。云萝秀处青阴合。岩树高低翠锁深。师之语句精妙。约类如此。僧问。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师曰。石女行处不同功。曰向上事作么生。师曰。妙在一沤前。岂容千圣眼。僧礼拜。师曰。秖恐不恁么。师一日入厨看煮面次。忽桶疧脱。众皆失声曰。可惜许。师曰。桶底脱自合欢喜。因甚烦恼。曰和尚即得。师曰。灼然可惜许一桶面。临机勘辨。约类如此。 赞曰。师初于丹霞掌下。洞彻根源。便乃遨游南北衡抗。时机不无离师太早之讥。殊未知真龙不借涓滴。而能霖霈九天。岂与点额钝鳞同日量论哉。况师夙承弘愿。以英伟之操。深明的旨。宜请假观方。非分外也。不期际长芦推代之风云。卒尔广泽。宜矣。故曰。得时而动。则功成百世。其师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