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真迹(真跡)  拼音:zhēn jī
书画作品确实出自作者本人手笔,而非伪托假造。唐。杜甫 戏题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唐。王建宫词一○○首之一二:「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
《國語辭典》:真笔(真筆)  拼音:zhēn bǐ
书画或诗文等确实出自署名作者的手笔,而非伪托、假造。宋。刘迎〈题十眉图〉诗:「宝箱拂尘金𨧱膝,周昉丹青见真笔。」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李青莲诗》:「青莲胸怀浩落,不屑屑于恩怨,何至诽谤如此!恐亦非其真笔也。」
分類:真迹原作
《漢語大詞典》:的笔(的筆)
真迹;亲笔。 明 王世贞 《又题宋拓褚模〈禊帖〉》:“ 米襄阳 谓此为 褚河南 的笔,亦非也。”《大红袍全传》第二回:“永远封禁,不得復出。 海瑞 的笔亲封。”
分類:真迹亲笔
《國語辭典》:墨迹(墨跡)  拼音:mò jī
手写所留的原本。也指书画的真迹。《宋书。卷六九。范晔传》:「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也作「墨迹」。
《漢語大詞典》:真本
(1).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南史·萧琛传:“三辅旧老相传,以为 班固 真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高宗 得此书真本,大爱之,日置御案。”
(2).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维 永和 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辛亥。”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贯休:“尝覩所画水墨罗汉,云是 休公 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其真本在 豫章 西山 云堂院 供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二:“他这位老同窗的书法,深得 鲁公 ( 颜真卿 )真髓……而且还保有《麻姑仙坛记》秘传真本,所以能够不同凡响。”
《國語辭典》:笔迹(筆跡)  拼音:bǐ jī
1.字迹。《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程昱赚得徐母笔迹,乃仿其字体,诈修家书一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无疑。」
2.书画的真迹。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國語辭典》:宝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如米芾记载晋、唐人墨迹的书即称为「宝章待访录」。
2.皇帝的印玺。《宋史。卷一八三。乐志十三》:「宝章煌煌,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國語辭典》:拓本(搨本)  拼音:tà běn
将纸或绢覆于原迹之上,向光照明,先双钩字边,再逐笔填墨而成的副本。至宋、元后与拓本混为一谈,而没有分别。
《國語辭典》:墨宝(墨寶)  拼音:mò bǎo
宝贵的书法作品。宋。罗点《闻见录》:「王羲之临钟繇书,南唐墨宝堂石也。」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國語辭典》:伪本(偽本)  拼音:wèi běn
翻刻原本冒充真本的书。
《漢語大詞典》:写拓(寫搨)
指书法真迹和拓本。 唐 窦臮 《述书赋》:“ 季初 则隐姓名,展纤劲,写搨共传。”
《國語辭典》:平复帖(平復帖)  拼音:píng fù tiè
晋陆机向他朋友问候疾病所写的书札。字形朴质,在章草、今草之间。宋《宣和书谱》十四著录,为现今最早的名人墨迹,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漢語大詞典》:玉版十三行
法帖名。 晋 王献之 书《洛神赋》真迹。 南宋 时 高宗 得九行, 贾似道 复得四行,共十三行。由 廖莹中 刻于玉石,因名。参阅 清 姜宸英 《湛园题跋》、 张廷济 《清仪阁题跋》
《国语辞典》:临摹本(临摹本)  拼音:lín mó běn
按照真迹原样摹写成的书、画本子。如:「他的画作,坊间充斥著临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