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觉性(覺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沈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國語辭典》:慧心  拼音:huì xīn
1.心思敏慧。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此公慧心妙舌,坡公后一人而已。」
2.具有智慧的心。《全唐诗。卷八○七。拾得诗》:「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漢語大詞典》:真智
佛教语,亦称“ 根本智 ”。指冥符佛家真理的智慧。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漢語大詞典》:圣谛(聖諦)
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六之一》:“何义经中説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参见“ 四圣諦 ”。
《漢語大詞典》:四圣谛(四聖諦)
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 释迦牟尼 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涅槃经·圣行品二》:“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諦,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諦。 迦叶 ,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
分類:佛教四谛
《國語辭典》:渐教(漸教)  拼音:jiàn jiào
中国古代高僧依据经典,将佛陀的教法分成渐教、顿教。渐教是指教导的修学的方法有次第,由浅而深,须经长久时间,渐次修行。
《國語辭典》:玄月  拼音:xuán yuè
阴历九月。《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
《漢語大詞典》:智地
(1).智士聚积之处。 北魏 温子昇 《为广阳王渊让吏部尚书表》:“抑扬智地,用捨时流,实当年之準的,乃一世之权衡。”
(2).佛教指实证真理的境界。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我行觉路,径入智地。”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序:“深入智地,静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
《漢語大詞典》:无为法(無爲法)
佛教语。同“ 有为法 ”相对。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四十二章经:“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宋 朱熹 《久雨斋居诵经》诗:“门掩竹林出,禽鸣春雨餘。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漢語大詞典》:修证(修證)
佛教称修行证理为修证。证理,证悟真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此汝前身也,由汝误念,堕此。勉自修证,勿沦苦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昼锦》:“九品青莲,修证何妨并蒂。”
《漢語大詞典》:空谛(空諦)
佛教语。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之一。阐明缘生不实的真理。 清 龚自珍 《最录〈永嘉集〉》:“《奢摩它颂》,天台空諦也。”
《漢語大詞典》:如来佛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例如: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漢語大詞典》:声闻乘(聲聞乘)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叫做声闻乘。”参见“ 三乘 ”。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语。梵语tri-yāna的意译。谓三种能使众生获得證悟,息灭烦恼的途径。即从他人听闻佛法而悟道的声闻乘;自己观察自然现象而悟道的独觉乘,和以成佛为目标的佛乘。独觉乘也称为「缘觉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称为「大乘」、「菩萨乘」。《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
《漢語大詞典》:证入(證入)
佛教语。谓以正智如实证得真理。《水浒传》第九七回:“席间 公孙胜 对 乔道清 説:‘足下这法,上等不比诸佛菩萨累劫修来,证入虚空三昧,自在神通。’”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沙门年既壮,出游丛林,歷叩诸师,久未能证入。”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國語辭典》:至理名言  拼音:zhì lǐ míng yán
极正确而有价值的道理或言论。《歧路灯》第四○回:「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虽不是圣经贤传,却是至理名言。」
《漢語大詞典》:真金不怕火来烧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郭沫若《相见以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