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真实性(真實性)
(1).佛教语。圆成实性三义之一,亦称真如。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
(2).指反映事物真实情况的程度。特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國語辭典》:正是  拼音:zhèng shì
1.恰是。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
2.小说杂剧,在一回或一出结束诗词前所用的套语。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正是:画虎不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好惊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國語辭典》:论题(論題)  拼音:lùn tí
讨论的题目。逻辑学上指论者所主张,但真实性尚需證明的命题。如:「对这个论题,大家都没兴趣,以至发言者寥寥无几。」
《國語辭典》:肯定  拼音:kěn dìng
1.确认事物价值。如:「他在医疗方面的贡献备受社会大众肯定。」
2.表示同意、赞成。如:「多方权衡之下,甲方案被肯定,乙案被推翻。」
3.确定。如:「他们的情侣关系都还没肯定下来,谈结婚未免也太早了些。」
4.必定、毫无疑问。如:「雷电交加,看情形肯定会下一场大雨了。」
《國語辭典》:否定  拼音:fǒu dìng
对事物作不赞成的决定。如:「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任意否定自己。」
《国语辞典》:文书认證(文书认證)  拼音:wén shū rèn zhèng
对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与公文的真实性,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组织与人员签名或盖章予以證明。基本上认證行为应由政府外交或领事机关行使,使公證文书在国外发生效力。
《國語辭典》:公證  拼音:gōng zhèng
指公證人或特定机关依《公證法》及其他法律之规定,就法律行为及其他关于私权之事实,所做的證明。如买卖、租赁和赠与等契约之公證。
《國語辭典》:反證  拼音:fǎn zhèng
法律上指提出相反的證据,使对方的證据不能成立。
真实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成实性三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