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五戒相经
相名五法
五相
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观
五重相传
三乘通相五逆
五番相对
五种善根发相
不共相
不思议业相
不思议真言相道法
不相应心
不相应行
不退相
五戒相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优婆塞五戒相经之略名。
相名五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常曰三性五法,皆分别诸法之自性者,楞伽经所说。瑜伽唯识诸大论详释之。一、相,森罗万像之有为法,各自因缘而生,呈各种之相状者。二、名,是亦依因缘而呼彼之相,生一一之名者。盖相为所诠而名为能诠也。此二者由凡夫有漏之心变现之所变境也。三、分别,旧译曰妄想。是分别所变二相之能变心也。已上三者有漏心之能变所变也。四、正智,杂无漏心之一切妄想者。已上四者,共为有为法,有漏无漏之别也。五、如如,由前之正智而證得之真如也。为由如理智證得之真如,故曰如如。是无为法也。以此五法该收有为无为等之一切诸法,一事无馀矣。见楞伽经一,唯识论八。
五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天人将死时,身上现五哀之相。(参见:五哀)。【又】成就通达心等五相,而现得金刚界之大日如来。(参见: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五相成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五相成身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上。
【佛学次第统编】
五相成身观者,通达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也。
一、通达菩提心 观察而通达身中本有性德之菩提心是也,本来净也。
二、修菩提心 在缠之本有菩提心,以修而显也,离垢净也。
三、成金刚心 观�@字成五钴,或莲华刀剑等成本尊三昧耶身,以自心即成金刚莲华故,故曰成金刚心。
四、證金刚身 观行者之自身,即成本尊之三昧耶身也。
五、佛身圆满 观三昧耶身,变而成相好具足之本尊羯磨身也。
五重相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五重血脉。日本净土宗极秘相传者。第一重随自意门相传,第二重授手印相传,第三重领解钞相传,第四重决答相传,第五重十念相传。一重之终,揭列祖相承之名,次固守其义而记可决持之旨,书年号月日,授法师之署名,在判,弟子之名而与之。惟对于在家之人不许相传。
三乘通相五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通于三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众,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俱舍论十七曰:「言无间业者,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华严孔目章三曰:「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养,次三坏福田,故名为逆。」最胜王经溜州疏曰:「五逆: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罗汉,四者倒破见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以背恩田违福田故,故名之为逆。执此逆者,身坏命终,必定堕无间地狱。一大劫中受无间苦,名无间业。」
五番相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宗判正行与杂行之得失者。选择本愿念佛集卷上,所谓「正杂二行,有五番相对:一亲疏对,二近远对,三有间无间对,四不回向回向对,五纯杂对。」是也。亲疏对者,修正行者,其行体系在弥陀,与彼佛甚亲昵,彼此三业,互不舍离,故名为亲,修杂行者,其行体不系于弥陀,彼此三业,互相舍离,其关系疏漫,故名为疏。近远对者,修正行者,愿见弥陀,佛即应念现在目前,与彼佛甚邻近,故名为近,修杂行者,不愿见佛,佛不现目前,其关系隔远,故名为远。无间有间对者,修正行者,常忆念弥陀而无间断,故名无间,修杂行者,忆念不相续,故名有间。不回向回向者,修正行者,从不别用回向,而以名号之行体,有愿行具足之义,自然为往生之业,故名不回向,修杂行者,必用回向之时。为往生之因,若不用回向,则不为往生之因,故名回向。纯杂对者,正行纯为极乐之行,故名为纯,杂行行体,种种杂多,果报亦汎通于人天三乘及十方净土等,故名为杂。
五种善根发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定中起不净观,舍爱著之所而发善根也。三、慈心善根发相。于定中起慈悲心,入深定,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于定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于定中念诸佛之功德相好等,发清净善根也。见坐禅法要。
【三藏法数】
(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身心虚寂,忽然见他男女身死,死已坏烂,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厌患所爱,是为不净观善根发相。
〔三、慈心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或缘亲人,或缘怨人,乃至五道众生,得乐之相,即发深定,悦乐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慈心善根发相。(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四、因缘观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之相,即离断常,破诸邪见,得定安隐,解慧开发,心生法喜,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无明、行者,即十二因缘中之二名也。断常者,即断常二见也。)
〔五、念佛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及神通变化,无碍说法,悉皆不可思议;作是念时,敬爱心生,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隐,无诸恶相,是为念佛善根发相。
不共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与他共通,但属自己之相状,所谓特性也。
不思议业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净相之对。还于清净本觉上之业用也。依智净相而本觉之德用现,能为一切胜妙之境界也。即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应众生之机类,而使得种种之利益业用之不可思议也。
【三藏法数】
谓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种种示现,令得利益,是名不思议业相。
不思议真言相道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种种之声字,种种之声字成无相法身,故谓之不思议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经二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者,如声闻法,解脱之中无有文字,而维摩诘不离文字说解脱相,故名不思议解脱。今此字轮亦尔,即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声字,种种声字作无相法身,故名不可思议真言相也。」
不相应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根本无明动静心之体,而生业转现之三细相,此位之惑心微细,而心王心所不相应,谓之不相应心。见起信论。
【三藏法数】
谓常住真心,古今一相,自性清净,而与烦恼诸惑永不相应,是名不相应心。
不相应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心不相应法)
不退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九无学之一。又二十七贤圣之一。生来利根,所得之功德,悉无遗失。谓无学之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