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29,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李端愿(字 公谨 )
李惇颐(字 子修 )
丰稷(字 相之 清敏 )
冯山(字 允南 名 献能 别称 鸿硕先生 )
杨遵勖(字 益诫 )
章惇(字 子厚 申国公 )
曾布(字 子宣 文肃 )
蔡确( 忠怀 字 持正 清源郡王 )
韩忠彦(字 师朴 仪国公 )
张利一(字 和叔 )
崔台符(字 平叔、平反 )
吕希哲(字 原明 世称 荥阳先生 )
萧常哥(别称 萧义 字 子常 )
赵挺之(字 正夫 清宪 )
其它辞典(续上)
刘挚(字 莘老、华老 )李端愿(字 公谨 )
李惇颐(字 子修 )
丰稷(字 相之 清敏 )
冯山(字 允南 名 献能 别称 鸿硕先生 )
杨遵勖(字 益诫 )
章惇(字 子厚 申国公 )
曾布(字 子宣 文肃 )
蔡确( 忠怀 字 持正 清源郡王 )
韩忠彦(字 师朴 仪国公 )
张利一(字 和叔 )
崔台符(字 平叔、平反 )
吕希哲(字 原明 世称 荥阳先生 )
萧常哥(别称 萧义 字 子常 )
赵挺之(字 正夫 清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7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莘老。仁宗嘉祐中进士。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神宗元丰中除右司郎中,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拜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有《忠肃集》。全宋诗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明年,起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一○九一。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六六五
刘挚(一○三○——一○九八),字华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嘉祐四年进士,调试南宫令,治平中以韩琦荐召试馆职,补馆阁校勘。熙宁四年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论列新法扰民,遂贬责监衡州盐仓。元丰中,历右司郎中,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元年进尚书右丞。后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为朔党领袖。六年拜右仪射,旋为言官弹劾,出知郓州。哲宗亲政,累贬新州安置,绍圣四年末卒于贬所。著作有《忠肃集》等。《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字公谨。李端懿弟。以外戚七岁授如京副使。历知襄、郢二州,本路转运使献羡财数十万被赏,端愿上言其常赋三折,民不堪苦,遂夺赏。英宗初,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进对劝帝亲揽权纲,以系人心,不宜退托而失天下望。神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立,进太子太保。全宋文·卷一五二五
李端愿(?——一○九一),字公谨,开封(今河南开封)人,遵勖子。以母穆献公主恩,七岁授如京副使。累进邢州观察使、镇东军留后,知襄、郢、庐州。英宗初,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拜武康军节度、知相州。请归,除醴泉观使。神宗时,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立,进太子太保。元祐六年卒。《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棣州阳信人,字子修。神宗熙宁中知祥符县,因执行青苗法不力,触怒宰相,遂通判广信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相之。仁宗嘉祐四年进士。为谷城令,以廉明称。历监察御史、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职。徽宗立,除御史中丞,奏劾蔡京,又乞辨宣仁后诬谤之祸。转工部尚书兼侍读,改礼部。尽言守正,积忤贵近,出知越州。蔡京得政,贬道州别驾,台州安置。除名,徙建州。卒。全宋诗
丰稷(一○三三~一一○八),字相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借著作佐郎为奉使高丽书状官。三年,知开封府封丘县,擢利州路提点刑狱。哲宗即位,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元祐六年(一○九一)累官权刑部侍郎。绍圣间,历京东西路、真定路、京西北路安抚使,历知颍、广等六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徽宗即位,历御史中丞、工部尚书兼侍读、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苏州。崇宁元年(一一○二),改越州,入元祐党籍,贬道州别驾,台州安置,除名徙建州,移婺州居住。叙复朝请郎,提举亳州太清官。大观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卒,年七十五。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追复枢密直学士,赐谥清敏。遗著散佚,近人张寿镛辑有《丰清敏公诗文辑存》一卷。事见《丰清敏公遗书》附《丰清敏公遗事》、《宋礼部尚书叙复朝请郎提举亳州太清宫丰公墓志》,《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二一有传。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七六四
丰稷(一○三三——一一○七),字相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祐四年进士及第,为谷城令。元丰三年召对,为监察御史里行。五年,擢监察御史。六月,徙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提点利州、成都路刑狱。元祐二年,迁工部员外郎。九月,入为殿中侍御史、除右司谏。三年,改国子司业、起居舍人。六年,除太常少卿、国子祭酒。七年,为刑部侍郎。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江宁府,拜吏部侍郎,知应天府。绍圣四年,加龙图阁待制,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俄转工部尚书兼侍读,建中靖国元年改礼部。数言事忤贵近,以枢密直学士守越。崇宁元年,贬海州团练副使、道州别驾,寻除名徙建州,稍复朝请郎。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著有《浑仪浮漏景表铭词》四卷、《丰清敏公诗文辑存》一卷(存)、《丰清敏公奏疏辑存》一卷(存)。《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全宋诗
冯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绍圣元年卒(《安岳集》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跋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八
冯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献能,字允南,号鸿硕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与苏轼兄弟为同年。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熙宁九年,御史中丞邓绾举为台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荐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终祠部郎中。著《冯太师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见《安岳集》卷首刘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荐冯山张举劄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34—约1089 【介绍】: 辽涿州范阳人,字益诫。兴宗重熙十九年进士。调儒州军事判官,累迁枢密院都承旨。道宗大康初,拜南府宰相,耶律乙辛诬皇太子,遵勖奉诏按其事,不敢正言,时议短之。官至北府宰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106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子厚。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置沅州。元丰二年参知政事。坐事罢知蔡州,徙陈、定二州。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除知枢密院事。与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为刘挚、苏轼等所劾,黜知汝州。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绍述”之说,尽复青苗、免役诸法。排挤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又反对还西夏故地,断绝岁赐,战争重兴。哲宗死,力阻议立徽宗。及徽宗立,累贬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全宋诗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徙居苏州。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耻名位于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知商洛县。神宗熙宁初,历湖南、湖北察访使,入为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出知湖州。十年(一○七七),入为翰林学士(宋《乾道临安志》卷三),知审官院。元丰三年(一○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四年,出知蔡、陈、定三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旋黜知汝州,提举洞霄宫。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徽宗立,封申国公,为山陵使。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崇宁二年(一一○三),改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改湖州。四年卒,年七十一。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追赠太师。《东都事略》卷九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实录《章丞相惇传》、《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一七九五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举进士,耻出侄衡下,四年再登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熙宁初,王安石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经制南北江群蛮,命为湖南、北察访使。召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因言者论,出知湖州,徙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蔡州,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宣仁听政,驳司马光所更役法,黜知汝州。哲宗亲政,起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复熙、丰之政,力排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天下怨愤。徽宗初,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徙睦州。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一。著有《导洛通汴记》一卷(存)、《熙宁新定孝赠式》一五卷、《元符敕令格式》一三四卷。见《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卷二○三、二○四《艺文志》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7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宣。曾巩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中,为集贤校理,判司农寺,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水利之法。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因论判官吕嘉问以市易法搜刮,忤王安石,黜知饶州。哲宗时累拜知枢密院事,赞章惇“绍述”甚力。徽宗立,拜右仆射,独当国政,渐进“绍述”之说。后与蔡京不相容,罢知润州,累责授舒州司户。卒谥文肃。全宋诗
曾布(一○三六~一一○七),字子宣,南丰(今属江西)人,巩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与兄同登进士第,调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神宗熙宁初,以集贤校理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以忤王安石出知饶、潭、广三州。元丰中历知桂、秦、陈、蔡、庆诸州。末年复翰林学士。哲宗元祐初,出知太原、真定、河阳、青、瀛等州府。绍圣初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知枢密院。徽宗立,以右仆射独当国。崇宁元年(一一○二)受蔡京所挤,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润州,累贬廉州司户。后徙舒州,提举崇福宫。大观元年卒于润州,年七十二。谥文肃。《宋史》卷四七一入《奸臣传》。今录诗十首。全宋文·卷一八三四
曾布(一○三六——一一○七),字子宣,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巩第。与巩同登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进翰林学士,兼三司使。熙宁七年,因斥吕嘉问以市易法搜括之虐,忤王安石。吕惠卿为相,以其沮新法,于熙宁八年黜知饶州,徙潭州。其后历知广、桂、秦等州。哲宗时,任同知枢密院。徽宗立,任为右仆射,独当国政。复与蔡京不相容,屡被放逐。大观元年卒于润州,年七十二。后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文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3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持正。仁宗嘉祐四年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初附王安石,为监察御史里行。及安石罢相,即疏其过失。迁御史知杂事,以奏劾大臣、滥起台狱夺人位,自知制诰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神宗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尤屡兴罗织之狱。哲宗立,升左仆射。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劾其罪,罢相出知陈州,又夺职徙安州。因游车盖亭赋诗涉谤讪太后,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卒于贬所。全宋诗
蔡确(一○三七~一○九三),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三),调邠州司理参军。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擢知制诰、知谏院。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御史中丞。二年,为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二八九、二九八)。五年,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上书卷三五六)。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徙安州、邓州。累贬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八年,卒于贬所(《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蔡忠怀公确传》),年五十七。绍圣二年(一○九五),赠太师,谥忠怀。《宋史》卷四七一入《奸臣传》。今录诗二十首。全宋文·卷二○○七
蔡确(一○三七——一○九三),字持正,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登嘉祐四年进士第。熙宁中,历监察御史里行、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加直集贤院,迁御史知杂事。十年,知制诰、知谏院兼判司农事。元丰初,为御史中丞,犹领司农。二年,参知政事,继续推行王安石新法,凡常平、免役法皆成其手。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实专大政。哲宗立,转左仆射。为刘贽等弹击,元祐元年罢知陈州,徙安州,又徙邓。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为吴处厚诬为讥讪,谪新州安置。八年,卒于贬所,年五十七。绍圣二年,赠太师,谥忠怀。徽宗时追封清源郡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蔡忠怀公确传》,《宋史》卷四七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09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师朴。韩琦子。少以父任补官,复第进士。历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神宗元丰四年,以给事中奉使辽贺生辰。还拜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哲宗元祐中,召为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改同知枢密院事,进知院事。徽宗即位,拜门下侍郎,陈予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四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旋进左仆射。因与右相曾布不合,出知大名府,继论劾不已,遭谪,以宣奉大夫致仕。名入元祐党籍。有文集、奏议等。全宋诗
韩忠彦(一○三八~一一○九),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琦长子。以父荫为将作监簿,复举进士。以秘书丞召试馆职,为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判官,出通判永宁军。召为户部判官。神宗元丰中父丧,服除,擢天章阁待制、知瀛州。拜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哲宗元祐中,召为户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哲宗亲政,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移知定州。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踰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与右相曾布不协,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大名府。累贬磁州团练副使,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观三年卒,年七十二。事见《西台集》卷一五《丞相仪国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一六
韩忠彦(一○三八——一一○九),字师朴,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琦长子。少以父任补官,复举进士。神宗初,以秘书丞召试,除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元丰中,历户部副使,知瀛州,拜给事中、礼部尚书。元祐四年,自户部尚书擢尚书左丞,改同知枢密院事,迁知院事。哲宗亲政,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定州;降资政殿学士,改知大名府。徽宗即位,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进左仆射,封仪国公。崇宁中,四谪至磁州团练副使,入元祐党籍。大观三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祁州蒲阳人,字平叔,一字平反。中明法科,为大理详断官,校试殿帷,仁宗赐以“尽美”二字。神宗熙宁中,以附王安石入判大理寺。拜右谏议大夫,为大理卿。迎伺中官石得一意,以锻炼笞掠为事,数年间,受伤害者且万人。官至刑部侍郎、光禄大夫。哲宗元祐初出知潞州,又贬秩徙相州。后兼监牧使卒,年六十四。全宋文·卷一五一一
崔台符(一○二四——一○八七),字平反,一字平叔,蒲阴(今河北安国)人。中明法科,为大理详断官。校试殿帷,仁宗赐以「尽美」二字,除比部员外郎。熙宁元年,以文彦博荐为群牧判官、河北监牧使,改司勋员外郎。三年,入判大理寺,四年,知审刑院,判少府监。元丰元年,拜右谏议大夫、知大理卿事。台符治狱以锻炼笞掠为事,数年间,丽文法者且万人。五年,守刑部侍郎,官至光禄大夫。元祐元年,御史上官均等发其恶,降知潞州,寻贬秩徙相州。二年七月卒,年六十四。绍圣中赠右银青光禄大夫。所著有《元丰编敕令格式并赦书、德音、申明》八十一卷。见《宋史》卷三五五本传,《宋史》卷二○四《艺文志》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6 【介绍】: 宋寿州人,字原明。吕公著子。少师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复师程颢、程颐、张载。弃科举,一意古学。以荫入官,管库近十年,后除兵部员外郎。哲宗绍圣初,出知怀州。坐元祐党贬和州居住。徽宗即位,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邢州。有《吕氏杂记》。全宋诗
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公著长子。学者称荥阳先生。以荫入官,为崇政殿说书。哲宗绍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诗话》)。会党论起,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俄谪居和州。元符末,起知单州(同上书)。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改光禄少卿,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领宫祠,羁寓淮、泗间十馀年,卒。今存《吕氏杂记》二卷。事见《伊洛渊源录》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二程、张载游。不事科举,以荫入官,久滞管库,乃判登闻鼓院。元祐六年为兵部员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荐,为崇政殿说书;八年擢右司谏。绍圣党论起,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崇宁元年党祸再起,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为宫祠,羁寓淮泗十馀年,卒。著有《发明义理》(存)、《吕氏杂记》(存)。《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1 【介绍】: 即萧义。辽国舅之族,字子常。年三十余,始为祗候郎君。以女为燕王妃,拜永兴宫使,授国舅详稳。官至北府宰相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107 【介绍】: 宋密州诸城人,字正夫。神宗熙宁间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力行市易法。哲宗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以苏轼尝谓其“聚敛小人”,乃劾轼诽谤神宗,反为谏官所劾,谪徐州通判。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排击元祐党人不遗余力。崇宁四年,以蔡京荐,为尚书右仆射。因与京争权,相位罢复不定,未几卒。谥清宪。全宋诗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石林燕语》卷三),教授登、棣二州。元丰末通判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集贤校理。二年,为监察御史。四年,出通判徐州。五年,知楚州。八年,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绍圣四年(一○九七)为礼部、吏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二、四九三)。元符元年(一○九八)为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九八)。徽宗朝,拜尚书右仆谢。大观元年卒(《宋史·徽宗纪》),年六十八。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一○七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熙宁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又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馀力。崇宁元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二年,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四年,因蔡京荐,进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京争权,屡陈京奸恶,且请去位避之。罢京,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大观元年罢,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