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实相为体
无上醍醐为教相
寄位修行相
会缘入实相
摄德成因相
智照无二相
显因广大相
外相不净
色蕴实相
受蕴实相
想蕴实相
行蕴实相
识蕴实相
所依能依相
佛类词典(续上)
不相应行位实相为体
无上醍醐为教相
寄位修行相
会缘入实相
摄德成因相
智照无二相
显因广大相
外相不净
色蕴实相
受蕴实相
想蕴实相
行蕴实相
识蕴实相
所依能依相
不相应行位
【三藏法数】
不相应行有二十四种: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人命得存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心想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果报,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也。)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也。)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也。)十一生,(诸法始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不断,相续转故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叙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相乖违故也。)由此二十四法,是假施设,性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故名不相应行位也。(假施设性者,以其有名无体,故不属于心法,亦不属于色法也。)
不相应行有二十四种: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煖气三者,连持不断,人命得存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心想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果报,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也。)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也。)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也。)十一生,(诸法始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不断,相续转故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叙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相乖违故也。)由此二十四法,是假施设,性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故名不相应行位也。(假施设性者,以其有名无体,故不属于心法,亦不属于色法也。)
实相为体
【三藏法数】
谓中道实相,为此经所诠妙体,故名实相为体也。
谓中道实相,为此经所诠妙体,故名实相为体也。
无上醍醐为教相
【三藏法数】
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
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
寄位修行相
【三藏法数】
谓善财初见文殊,寄十信之位,智明生信,发菩提心,依此而起净行,参诸善友,修远离法,见诸法空,顿圆自性,发足南行,顺智光明,是名寄位修行相。(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谓善财初见文殊,寄十信之位,智明生信,发菩提心,依此而起净行,参诸善友,修远离法,见诸法空,顿圆自性,发足南行,顺智光明,是名寄位修行相。(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会缘入实相
【三藏法数】
缘即一切事法也,实即一真之理也。谓善财见摩耶至弥勒善知识,寄等觉之位,现大愿身,等于虚空,一切众生,三世诸佛,而各住自法,安住不动,不馀本量,会众事缘,归于实理,是名会缘入实相。(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梵语弥勒,华言慈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不馀本量者,本体之量广大无外,一切含摄,而无所遗馀也。)
缘即一切事法也,实即一真之理也。谓善财见摩耶至弥勒善知识,寄等觉之位,现大愿身,等于虚空,一切众生,三世诸佛,而各住自法,安住不动,不馀本量,会众事缘,归于实理,是名会缘入实相。(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梵语弥勒,华言慈氏,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不馀本量者,本体之量广大无外,一切含摄,而无所遗馀也。)
摄德成因相
【三藏法数】
德即果德,因即修因。谓善财见德云至瞿波,寄三贤十圣之位,显不可思议,摄三世圣贤事行之德,成一念悉具之因,是名摄德成因相。(梵语瞿波,华言女。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者,即十地菩萨也。)
德即果德,因即修因。谓善财见德云至瞿波,寄三贤十圣之位,显不可思议,摄三世圣贤事行之德,成一念悉具之因,是名摄德成因相。(梵语瞿波,华言女。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者,即十地菩萨也。)
智照无二相
【三藏法数】
智即实智,照即照了。谓善财初见文殊,后历百一十城,参诸善知识,信自己心,一切善法悉得成就。复见文殊,不异初心,智与理冥,始终不二,是名智照无二相。
智即实智,照即照了。谓善财初见文殊,后历百一十城,参诸善知识,信自己心,一切善法悉得成就。复见文殊,不异初心,智与理冥,始终不二,是名智照无二相。
显因广大相
【三藏法数】
谓善财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于一一毛孔中,现无边光明云,即摩顶言,我、法海中微尘诸法一文一句,未有不是舍转轮王位而求得者。善财住自位已,与诸佛所證同等,是名显因广大相。
谓善财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于一一毛孔中,现无边光明云,即摩顶言,我、法海中微尘诸法一文一句,未有不是舍转轮王位而求得者。善财住自位已,与诸佛所證同等,是名显因广大相。
外相不净
【三藏法数】
外相不净者,谓观此身现见外相皆是不净,九孔常流种种秽恶,如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出脓涕,口出涎唾,大小便道,不净常流,如破皮囊,满盛不净。大智度论云: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是也。
外相不净者,谓观此身现见外相皆是不净,九孔常流种种秽恶,如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出脓涕,口出涎唾,大小便道,不净常流,如破皮囊,满盛不净。大智度论云: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中,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是也。
色蕴实相
【三藏法数】
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受蕴实相
【三藏法数】
受即领纳之义。谓受是六根幻受,实是般若真空,即幻受而明真空,是名受蕴实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受即领纳之义。谓受是六根幻受,实是般若真空,即幻受而明真空,是名受蕴实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想蕴实相
【三藏法数】
想即思想之义。谓想是缘思幻想,实是般若真空,即幻想而明真空,是名想蕴实相。
想即思想之义。谓想是缘思幻想,实是般若真空,即幻想而明真空,是名想蕴实相。
行蕴实相
【三藏法数】
行即造作之义。谓行是造作幻行,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行而明真空,是名行蕴实相。
行即造作之义。谓行是造作幻行,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行而明真空,是名行蕴实相。
识蕴实相
【三藏法数】
识即分别之义。谓识是分别幻识,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识而明真空,是名识蕴实相。
识即分别之义。谓识是分别幻识,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识而明真空,是名识蕴实相。
所依能依相
【三藏法数】
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造色者,即眼、耳、鼻、舌、身诸根也。)
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造色者,即眼、耳、鼻、舌、身诸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