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梁士彦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86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相如。少任侠,好读兵书,颇涉经史。北周时,以军功拜仪同三司,从周武帝攻拔北齐晋州,进位柱国,除晋州刺史。以孤军独守晋州,力拒北齐军,齐平,封郕国公,进位上柱国。旋与乌丸轨擒陈将吴明彻,略定淮南地。杨坚作相,以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平尉迟迥,攻取邺城,除相州刺史。入隋,以宿将被忌,征还京师。闲居怀怨,与宇文忻、刘昉谋反,事觉被杀。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生雍州蓝田之梁氏。住大福田寺。尤与僧实相好。聪敏易悟。目览七行。而慈悲接诱。偏所留意每行见物之窘于弋缴罗网者。请以身代。必使脱乃已。实谓人曰。吾于昙相所不及多矣。实尝夜诣相房。对坐移时。略无问答。识者知其目击而道存也。岁或疫疠旱涝兵寇。问之则略举而已。其言不能尽晓。逮其时而验之。则信有问李顺兴强练者。相以为顺兴胎龙也。性多欲。强练俗仙也。性嗜游行。皆所以助佛扬化耳。大象废法。深遁山谷。开皇初。率先缁剃出于民间。二年四月八日卒于渭阴。今京师禅林图像在焉。方其终时。遗言以为吾兹往生。西蜀名慧宽又慧端者。则其传持之弟子云。事见别传。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昙相。姓梁氏。雍州蓝田人。与僧实同房。素非师保而敦敬之。重礼逾和上。相聪敏易悟目览七行。禅诵为心周给成务。而慈悲诱接偏所留心。因有行往见人弋缴网罗禽兽穷困者。必以身代赎得脱方舍。其仁济之诚出于天性。实每美云。昙相福德人。我不及也。斯见礼如此。实尝夜诣相房。恒预设座拟之。相对无言自陈道合。私有听者了无音问。常以为轨乃经积载。有时大疠横流。或旱涝凶险。人来问者。相皆略提纲目教其治断。至时必有神效。人并异之。或问。李顺兴强练何人耶。相曰。顺兴胎龙多欲。强练游行俗仙。助佛扬化耳。其幽记之明谅不可测也。住大福田寺。京华七众师仰如神。以周季末历正法颓毁。潜隐山中。开皇之初。率先出俗。二年四月八日卒于渭阴故都。图像传焉。今在京师禅林寺。其承绪禅学遗嘱慧端。具见别传。
萧方等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实相。梁元帝长子。以母徐氏失宠,为父所恶。侯景作乱,方等率军入援。城陷,归荆州,收集士马,筑城备战。时河东王萧誉不受湘东王萧绎节度,方等以都督南讨,及战,军败,溺死。尝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撰《三十国春秋》、《笃静子》,皆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太清三年,讨河东王誉,败死,年二十二。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曰忠壮世子。有《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尉相愿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代人。尉摽子。强干有胆略。初为兰陵王高长恭下属。后主时,长恭以战功见忌,遂贪残自秽以避祸。相愿见之,曾劝以属疾在家,勿预事,否则反以速祸。长恭善其言。北齐后主武平末,为领军大将军。自平阳至并州,及到邺,每立计将杀高阿那肱,废后主,立广宁王高孝珩,事竟不果。幼主高恒即位,周兵入邺,齐王公以下皆降。幼主潜逃,禅位于任城王高湝。周兵至信都,湝阵于城南。时相愿为湝所署领军,伪出略阵,遂以众降。湝不敌被俘,北齐亡。
萧方诸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智相,一作明智。梁元帝子。聪警博学,明《老》、《》,善谈玄。简文帝大宝元年,元帝尚为湘东王,拜方诸为中抚军以自副,出为郢州刺史,镇江夏,以鲍泉为行事,防遏下流。方诸年十五,童心未革,恃徐文盛在近,不恤军政,日与鲍泉蒲酒为乐。二年,侯景将宋子仙袭之。城陷被执,寻被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557 【介绍】: 即梁敬帝。字慧相,小字法真。南朝梁元帝第九子。武帝太清三年,封兴梁侯。元帝承圣元年,封晋安王,出为江州刺史。元帝被杀,王僧辩、陈霸先以为梁王、太宰、承制。后北齐令王僧辩迎贞阳侯萧渊明入建康为帝,以方智为皇太子。霸先杀僧辩,废渊明,立为帝。在位三年。霸先代梁,废为江阴王。不久被杀。
全梁文·卷十八
帝讳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元帝第九子。太清三年,封兴梁危。承圣元年,封晋安王。三年十一月,为太宰承制,四年七月贞阳危人嗣,以为皇太子,九月即位,十月改元绍泰,明年九月改元太平。在位三年,禅于陈。封江阴王。寻遇弑,追谥曰敬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 【介绍】: 隋末唐初许州襄城人。隋炀帝大业末为里长,为众所附,遂据许州,归于李密。密败,以州归唐,授伊州总管。王世充数攻之,善相频遣使请救,外援不至,粮尽城陷,被俘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史。初以业综经术,有声齐赵间。后至洛下,住少林寺,习大小三藏,尤精《涅槃经》。寻南投徐部,复专研《摄论》及律典。隋文帝开皇七年,入长安住净影寺。仁寿中,送舍利于越州。炀帝大业初,入东都内道场。唐高祖武德中,归长安,住胜光寺。后以疾病缠身,自缢于寺,年七十余。
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辩相。姓史。瀛州人也。性爱虚静。游听有声业综经术。齐赵之方备闻芳绩。后旋洛下涉诸法席。又往少林依止远公。学于十地大小三藏。遍窥其隩隅。而于涅槃一部详覈有闻。末南投徐部。更采摄论及以毗昙。皆披尽精诣。传名东壤。光问师资众所归向。开皇七年。随远入辅。创住净影对讲弘通。仁孝居心崇仰师辙。仁寿置塔。敕令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民庶欢跃欣见遗身。未及出间光自涌现。青黄赤白四色。昭彰流溢于外。七众嗟庆胜心屡动。又于山侧获紫芝一枚。长二尺三寸。四支三盖。光色鲜绮。还返京都大弘法席。常听学士一百馀人。并得领袖当时。亲承音诰。大业之始召入东都。于内道场敷散如故。为郑拥逼同固洛滨。武德初年。蒙敕延劳还归京室。重弘经论更启蒙心。今上昔在弘义。钦崇相德延入宫中。通宵法论亟动天顾。䞋锡丰美。乃令住胜光。此寺即秦国之供养也。故以居焉。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舍所遗图远形相。常存敬礼用光先范。以贞观初年。因疾缠身无由取逝。乃隐避侍人自缢而卒。在于住寺。春秋七十馀矣。相为人敦素。形色鲜白眉目浓朗仪止闲泰。商搉名理接顿词义有神采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瀛州史氏子。早依远公。学十地于少林大小三藏。遍窥其奥。而于涅槃尤精覈。后南游徐部研究摄论。披阅毗昙。名播东壤。开皇七年。随远入关住净影寺。弘通侍养。二者俱至。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灵验具别录。还京开导益盛。大业初。诏入东都内道场。今上居秦邸教旨召居胜光寺。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图远形相敬礼。贞观元年。以疾卒。寿七十馀。
释道积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出河东安邑相里氏。其居家名子材。年二十。遇洪湛律师。乃为剃落。而遁迹双岩。以求其志。复研心学于法朗禅师。影不出山者。三阅寒暑。既而叹曰。幽證固难。圣教须究。开皇十三年。就远行寺普兴法师。禀涅槃。十八年。造京师宝昌寺明及法师。咨十地论。又依辨才智凝法师。习摄大乘论。仁寿三年。听采地持于并州武德寺沙门法棱所。四年七月。杨谅反。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乡里。弘阐涅槃摄论诸部。齿邻知命。则偏事地持。曰是戒勖之极。心法之要也。故德资皂白。道洽朱蓝。然于尼众。独不引顾。每谓其徒曰。女诚戒垢。圣典所诃。佛度出家。减损正法。闻名尚尔污心。面对岂云无染。且教贵清显。不参非滥。俗重远嫌。君子攸奉。余虽不逮。请遵其度。则其洁己高蹈之风。可想见矣。 先是沙门宝澄。当隋之初。于普救寺。创营百尺弥勒大像。始举事。澄遽告逝。耆艾请积继之。仅十稔而雕籹之工毕。道俗相与庆贺。初积既受请。夜梦。崖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不绝。寤而念曰。师子以表法流无畏。明珠以表财施无穷。吾事其成乎。即命图其梦。张之像前。寺处蒲坂之阳。尤为一方形胜。像又殊特。诚古今天下之伟观。而积弊衣蔬食。剿志劬形。以成就之。可谓勤矣。故仆射裴玄真。刺史杜楚容。皆馈香致敬。赠衣求法。 隋之季。河东通守尧君素。议沙门守城。以禦外敌。令曰。敢谏者斩。积奋曰。吾辈抗迹尘外。而世欲以卒伍辱之。可哉。于是偕道逊神素进曰。公亦闻人有不畏死者乎。夫死而有益。虽死无畏。弟恐无益而徒死尔。且昔者汉高尊四皓。而天下安。文侯重干木。而魏国治。今道人务德义。疏利名。其于四皓干木。亦庶几矣。而尊重之礼。不见得于公。顾将拘系。以从军役。则公之去汉高文侯远甚。而识者有以窥公也。公其图之。君素以积心气之壮。释不问。后君素竟为郡人薛宗所害。 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日。终于所住。初积将终。曾无所苦。告门人曰。吾今年七十五。其死必矣。门人曰。师才六十九耳。诚能七十五。则犹有六年在。何遽辞耶。积曰。死生数也。数岂实法哉。亦假乎语言名字而已。吾昔日隶籍之时。刺史增吾六年。自今计之。则吾寿当尽。不三日果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道积。河东安邑人也。俗姓相里。名子材。既莅玄门更名道积。其先盖郑大夫子产之苗裔矣。昔子产生而执拳。启手观之。文成相里。其后因而氏焉。父宣恢廓有大志。好学该富。宗尚严君。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年二十将欲出家。未知所适。乃遇律师洪湛。见而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绝影三载不出山门。然为幽證自难圣教须涉。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庆所未闻。乃经四载情通三事。为门学所推。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供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地论。又依辩才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转依无尘惟识。一期明悟。仁寿二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沙门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法三持毕源斯尽。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并诸异部往往宣传。及知命将邻。偏弘地持。以为诫勖之极。特是开心之要论也。故成匠道俗并润朱蓝。结宗慈训远近通洽。而深护烦恼重慎讥疑。尼众归依初不引顾。每谓徒属曰。女为戒垢。圣典常言。佛度出家损减正法。尚以闻名污心。况复面对无染。且道贵清显。不参非滥。俗重远嫌。君子攸奉。余虽不逮请遵其度。由此受戒教授没齿未登。参谒咨请不听入室。斯则骨梗洁己。清贞高蹈。河东英俊莫与同风。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丈。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乃惟大造之未成也。且引七贵而崇树之。修建十年彫庄都了。道俗庆赖欣喜相并。初积受请之夕。寝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觉惟曰。狩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即命工匠。图梦所见于弥勒大像前。今犹存焉。其寺蒲坂之阳。高爽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小而成大。咸积之功。撝空树有。皆积之力。而弊衣菲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为而不恃即处幽隐。天怀抗志顿绝人世。不令而众自严。不出而物自往。仆射裴玄真宠居上宰。钦其令问频赠香衣。刺史杜楚客。知人之重。造展求法。其感动柔靡。皆此类也。往经隋季拥闭河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时人莫敢窃视也。欲议诸沙门登城守固。敢谏者斩。玄素同忧无能忤者。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天之未丧斯文在斯。且沙门尘外之宾。迹类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今视死若生。但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祇。恐纳不祥之兆耳。敢布腹心愿深图之。无宜空肆一朝自倾。于后为天下笑也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加又举意轻陵。虽当时获寝。而祸作其兆。卒为城人薛宗所害。自积立性刚果志决不回。遇逢瞋忿动为鱼肉。既出家后。诃责本缘。挫拉无情。转增和忍。岁登耳顺。此行弥隆。习与性成。斯言不爽。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初积云疾的无所苦。自知即世告门人曰。吾今七十有五。吾卒今年矣。其徒曰。师六十九矣。何遽辞耶。告曰。死生法尔。吾不惧也。且老僧将年七十。刺史貌吾增为六岁。故其命在旦夕。宜深剋励视吾所行。又曰。经不云乎。世实危脆无牢强者。去终三日钟不发声。逝后如旧。众咸哀叹。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河东安邑人。姓相。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至年二十。遇律师洪湛。见而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绝影三载。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海。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乃经四载。清通三事。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依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地论。又依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仁寿三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法三持。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先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受请之夕。𥨊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觉惟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其寺蒲坂之阳。嵩高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而弊衣蔬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经隋季拥闭。海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欲议诸沙门登城守固。敢谏者斩。缁素同忧。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沙门尘外之宾。迹类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今视死若生。但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祗。恐纳不祥之兆耳。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兼又举意轻陵。卒为城人薛宗所害。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
释无相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忽然见之涪州相思寺碌碌随众。如常僧。寺处涪水南岸。其北岸则崖石屏立。有铭其上所书之地。方可五尺。阔字约如掌大。剥蚀漫漶。莫能识。然字之数亦无有知者。其下佛迹二相。去九尺。每一迹。长三尺许。然好事者。至寺必求济岸纵观焉。一日无相既与众济。而众遽先反。无相乃独徘徊。瞻顾以尽兴趣。而欲趁所反之舟。无及矣。无相因以钵置水中。且戏语之曰。汝何为劳。我久擎汝。汝今亦可自渡水也。遂取芭蕉一叶。浮水上。立而渡钵随其后。若有物以使之者。顷焉。达南岸竟去不知所往。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无相禅师者。非巴蜀人。不知何来。忽至山寺随众而已。不异恒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方五尺许。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长三尺许。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时渡水齐返还无船。乃钵安水中曰。何为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叶搭水立上而渡。钵随后来。须臾达岸。时采樵者见之相语。觉知已便辞去。徒众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诸人礼请。不与篙楫。乃捉船舷。直尔渡水。不顾而去。即令寻逐。莫测所往。
神僧传·卷第五
涪州相忠寺无相禅师者。非巴蜀人不知何来。忽至山寺随众而已。不异恒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方五尺许。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佛迹相去九尺长三尺许。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时渡水齐返无船。乃钵安水中曰。何为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搭水立上而渡。钵随后来须臾达岸。时采樵者见之。相语觉知已便辞去。徒众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诸人礼请。不与篙楫。乃捉船舷。直尔渡水。不顾而去。即令寻逐莫测所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太原晋阳人,字子相。幼方正娴雅,好奇节,识者异之。在北周以军功封晋阳县公。入隋,除行台右仆射佐晋王杨广镇并州。性刚直,广尝穿池起三山,韶自锁而谏,广谢而罢之。及秦主杨俊为并州总管,韶仍为长史。岁余,驰驿入京,劳累而卒。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30 【介绍】: 唐初京兆杜陵人,字克明。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擢陕州总管府长史,进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兼文学馆学士。从李世民征伐,常参谋帷幄,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世民立为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太宗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号为称职。三年,进右仆射,仍领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裁定。当世称良相,必曰“房、杜”。卒谥成。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补滏阳尉。寻弃官归唐。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太宗即位。迁兵部尚书。封蔡国公。进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谈良相者称房杜焉。贞观四年薨。年四十六。赠司空。徙封莱。图形淩烟阁。谥曰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杨氏。益州绵竹孝水人。父玮事三洞法。绵梓诸州。岁率馈来。请章符佩悬。以致福利。瞽俗趋向之。门庭如市。妻始生一女。名信相。次生宽。其孕子娩皆异常。而宽瑞相尤甚。方五六岁。信相共于一处语。父母旁听之。莫能晓。怪而问焉。答曰。佛来为我说般若圣智界入法门。兹与姊评议尔。父母附口录二百馀纸。以示龙怀寺会阇梨。会曰。悉合经旨。有禅师。于净慧寺入定。信相偶往。至其门不肯前。曰火聚奈何。或曰何不以水灭之。信相即作水观。于是禅师出定。劝其父母。宜使出家。当是时。婿已入聘币矣。喻之不可。而道俗为出财赎。然后许。因偕宽剃落。隋蜀王秀镇坤维。王妃为造精舍供养。尝出游。或生疑嫌。信相召语之曰。莫于三宝所怀异心。自取罪苦。遇作功德事。使掘地。往往获金。如所费。其于饮食。或连日夜恣啖。未尝以为饱。或饿经岁序未尝饥。人目之圣尼。精舍犹呼圣尼寺云。宽年十三。依空慧寺彻禅师学。凡经律不待教。率淹贯如宿习。朋类有难问。辄为通。龙怀会公。尤敬事。宽至纵其闲适。不敢役使。徒众二百馀人。窃以为言。会闻而诲之曰。此吾先师相禅师也。昔先师。与吾隐南山。以避周祸。隋兴。吾归蜀。先师嘱之曰。汝于彼土有缘当盛。致俦侣中有慧宽者。宜善视之。今其名良是。吾亦焉敢慢吾先师哉。且计先师死日。正宽受生之辰也。以故益不疑。逮壮阐化乡里。二亲咸慕服。遂寺所居宅。自尔梵刹相望。而营斋祈福者。所在群聚。成都等七十县。岁时迎请供养。施利山积而功德大矣。贞观中。洛县僧策。持祝有神效。一日暴卒。顷之苏曰。见阎王使持祝。并请宽师。讲地狱经。以救罪人。然初不以介意也。经月馀复绝而苏曰。阎王大怒挞我百。于是造宽。疲剧中道而卧。顿觉旋风举之空中。倏尔而至。殊不知三十里之遥也。遇宽方集众读经。顾策曰。远行劳苦。为众生故。当勿辞劳也。即令策升座持祝。宽自讲经。 二中年绵竹宋尉。世儒者。颇慢佛。每戏曰。我于佛再赖其力。或诘之则曰。吾家圜阓中。往来者于侧溺不可禁。因书佛字揭墙壁乃止。尝冬月坠水得出。然寒甚且死。求火不时得。会有木佛在堂上。急取烧之以活。宽间致书喻之。语意勤渠。宋用以拭大便曰。世以此道人有灵异。今何如。即粪门裂。终踞厕莫能起。口唱死。连日夕。遽使召宽谢。愿造经像忏悔。满一月竟死。 什邡陈氏施园图建寺。宽为区画。断竹标其上曰。此可为佛堂。顿见泉水自标处上涌。命掘之才数尺。于大石下获金瓶。储舍利七粒。宽益拜请。而舍利遂放光。其变化之多。至于满瓶。永徽四年夏六月二十五日。夜沐浴更衣。跏趺坐执炉。趣打钟。钟闻近远。空中有哭声。寺内光明烛天。于是举城奔赴曰。阇梨涅槃矣。示寂于所居之净慧寺。前一月。寺池之红莲开白华。桥三道。其一正直。宽房无故而梁圮。声震一寺。豫章大木流血涧中。砖塔十七层。高数十丈。忽中拆数寸。神人五百从西方来。皆长丈馀。服天衣。持香华。擎紫金台迎宽。宽悉遣去。既丧。有双鹅伏灵前。悲鸣飞舞以送。由寺至山二十里。黑云翔空注雨。随棺草木皆靡。境内老幼缟素泣临。尽三岁遗体在山。端坐如生。略无禽兽侵蚀。污秽朽腐之相。民间斋僧供佛。必别设座至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睿。颜师古弟。太宗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有诤臣风。寻转礼部侍郎。后以兄亡,哀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