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义推相似过类
六相圆能
业相
业系苦相
当相即道
当情现相
灭相
灭谛四相
微细相容安立门
瑞相
经律异相
解行相应
解脱相
解脱幢相衣
腨如鹿王相
义推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十四过类之第七。谓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滥为义推,由反面攻击立者论法时所招之过误也。凡宗因之关系,因之范围,与宗之范围同等。若狭时,得论理推断,不许因之范围,较宗之范围宽广,然敌者不知此理,例如对于「声无常(宗),由人意力发故(因),犹如人造品(同喻)。」之论式,欲破斥之,若谓如汝所云,义推之,不得不谓无常者,皆由人生之意力发生,然有无常而非人造之物,如此论式,实为谬误云云,是全不知宗因宽狭之规则,为敌者自己之过误也。
六相圆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中说凡缘起之法有六种之义相而圆融和会。(参见:六相)
六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證之。是出于华严经初地十大愿中第四愿之文,华严宗第二祖至相大师所发明,一家之大法门也。晋经二十三曰:「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有相无相,有成有坏。」唐经三十四曰:「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十地论一曰:「一切诸说十句中皆有六种差别相门,此言说解释应知除事,事者谓阴界入等。六种相者,谓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法相。」探玄记九曰:「除事者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大乘义章三曰:「阴界入等使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中略)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华严传三(至相传)曰:「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之义,其十地中六相之义慎而勿轻,可一两月间摄静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一总相者,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二别相者,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三同相者,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四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五成相者,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六坏相者,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大乘义章三曰:「考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颂曰:「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同成于总,各体别异显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十地品所说,依此而谈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义。华严宗之至相,大发挥之。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一切缘起之法,必具此六相。不具六相,则不能为缘起。此六相为就体相用论平等差别之二义者。前二相为体上之平等差别,总相者示平等之体,别相者示差别之体。平等之体,谓一体具多体也,差别之体谓多体各别也。例如一舍,一舍中具许多之砖瓦等以砖瓦等多体总造一舍,是为平等之体即总相也,而一舍中,砖瓦等之多体各别,即为差别之体,是别相也。又同异之二相者,为相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形相虽各别然有同造一舍之相,故云同相,诸相各别,故云异相。又成坏之二相者,为用上之平等差别如砖瓦等以各异之作用合成一舍,谓之成相,彼等各具一一之作用,谓之坏相。此六相互相融和,不离一味,谓之六相圆融。是一切缘起法之自性然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砖木石等,体性各别。以上总别二相,是就体言。三、同相,谓万法虽别,然能融即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等,能互相和合,成为一屋。四、异相,谓诸法虽能融即为一,但亦不失诸法差别的本质,如砖瓦木石,其形类功用,皆各不同。以上同异二相,是就相言。五、成相,谓诸法虽差别,因融即故,互相而成为一体,如瓦砖木石,有互相成就之性,才能建立为体。六、坏相,谓诸法虽可融即,成为一体,然若各住各位,则仍现诸法之相,而不成一屋,如瓦砖木石,各住本位而不合作,则房屋相坏。以上成坏二相,是就用言。凡夫所见事相各各差别,圣人则六相圆融,因诸法体性平等,没有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
六相者: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
一、总相者 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之诸根而成一体。
二、别相者 多德各各而非一,如身体虽为一,而眼耳等之诸根,各各不同。
此二相为一身与诸根相对之平等差别二门也。
三、同相者 多德不乖角,具各各成一总之义,如眼等诸根,具各各成一身之义,而非他物。
四、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异形类也,如眼等之相貌各异。
此二相诸根互相望,而辨平等差别之二义也。
五、成相者 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也,如诸根缘起而成一身。
六、坏相者 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也,如诸根住自位而各自为用。
此二相依同异之二相,而辨总别二相之果,平等差别二门也。
又此六相,依体相用之三大,分平等差别之二门也。
┌总相──────┐
┌体┤        │
│ └别相──┐   ├─平等门
│ ┌同相─→↓→──┤
一切诸法┤相┤    │   │
│ └异相──┤   │
│ ┌成相─→↓→──┘
└用┤    └───┬─差别门
└坏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谓理体虽一,而有种种差别之义也。如身体虽一,而眼耳鼻舌诸根各各不同,故云别相。
〔三、同相〕,义不相违名同,谓义虽有种种差别,而同一法界缘起故也。如眼耳等诸根,虽各不同,而共一身,不相违背,故曰同相。
〔四、异相〕,多异相望为异,谓种种差别之义。虽同一体而各适其宜,不相混滥也。如眼耳等诸根,各得其用,而不杂乱,故云异相。
〔五、成相〕,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六、坏相〕,诸法各住本位为坏。谓诸法之义,各各自住本位,则总相不成也。如眼耳等诸根,各住自位,一体不成,故云坏相。
业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相之一。依根本无明而真心始动作者。相当于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起信论曰:「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同义记中末曰:「业有二义:一动作义,二为因义。」
【三藏法数】
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三藏法数】
业相者即业行之相,谓色身能作种种业行之相,故一切业行,皆依色身摄受增长也。
业系苦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粗相之一。谓由业所感之生死苦果也。由恶业受苦果业报之系缚而不自在,故云系。起信论曰:「六者业系苦相,以依业受报不自在故。」
【三藏法数】
苦即生死之苦也。谓业系缚,则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是名业系苦相。
当相即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世间浅近之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也。犹言即事而真。密家之事相门,盛谈此旨。
【佛学常见辞汇】
谓于世间浅近的事相上,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当情现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中门存境。由迷情妄想而现无体之实我实法相分也。(参见:当情现)
灭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为四相之一。谓有为法有现法灭而入于过去之相也。又真如三相之一。真如寂灭,无二种之生死,谓为灭相。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
【三藏法数】
谓业尽命终,身亦坏灭,是为灭相。
【三藏法数】
谓尘境既忘,心念亦灭,是为灭相。
灭谛四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谛各有四相。灭谛之四相,为灭静妙离之四。旧译曰尽止妙出。俱舍论二十六曰:「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众患故妙,脱众灾故离。」大乘义章三本曰:「灭中四者,谓尽止妙出,亦名灭止离尽。灭有过,故云尽灭。寂止恼患,故云止。舍远粗碍,称之为妙。出离缠缚名出。」
微细相容安立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玄门)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一能含多,名曰相容。一多不杂,乃称安立。然所含微细,如琉璃瓶盛多芥子,炳然齐现,不相妨碍。经云:于一尘中,一切国土,旷然安住。是也。
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吉瑞之形,显见于人目者。原限于吉瑞,而俗通于吉凶用之。方广大庄严经三曰:「将欲生时,输檀王宫先现三十二种瑞相。」涅槃经二曰:「如来今现此瑞相,不久必当入于涅槃。」法华经序品曰:「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光宅法华疏一曰:「相据于外,瑞据于内。然相即是瑞,瑞亦即相。但密报称瑞,表异为相。」
经律异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十卷,梁僧旻宝唱等集。就经律二藏中拔粹类聚者。法苑珠林之类。
解行相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与行相应也。(参见:解行)
【佛学常见辞汇】
知解与修行相应。
解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知解与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上曰:「于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胜鬘宝窟中本曰:「由解行成就得入初地。」唐僧传(慧思传)曰:「解行高明,根识清净。」
【佛学常见辞汇】
知解与修行。
解脱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相之一。(参见:三相)
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三、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三有为相。(参见:有)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解脱幢相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为求解脱人所服,而不为邪所倾动,又条相似佛塔之幢,故名。地藏十轮经四曰:「被殑伽沙佛解脱幢相衣,于此起恶心,定堕无间狱。」释氏要览上曰:「又名幢相,谓不为邪所倾故。」应法记曰:「条相四围有同佛塔,故云幢相。」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而且其条相与佛塔之幢相似。
腨如鹿王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腨如鹿之腨,具可爱乐之相也。
【三藏法数】
(腨,时兖切),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