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曹竦,曹魏宗室,武帝曹操之孙,乐陵王曹茂的儿子。曹竦本封为阳都乡公,相王曹铄、曹潜、曹偃三代早卒,无后。正元二年(255年)曹竦进封相王,为曹铄之嗣。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武帝受魏元帝禅位,建立西晋,曹竦降为高邑县公。
崔游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上党人,字子相。少好学。明儒术,刘渊师事之。魏末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为氐池长,有惠政。以病免,遂为废疾。入晋,武帝就其家拜郎中。年七十余,笃学不倦。惠帝建武元年刘渊建国号汉,称王,拜御史大夫,固辞。卒年九十三。有《丧服图》。
京相璠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尝为裴秀客。与人合撰《春秋土地名》。

人物简介

全晋文
相仕刘聪,为太史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冯翊人。姚兴好游田,颇损农事,云作《德猎赋》以讽,兴览而善之,赐以金帛,而弗能改。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妙相。本姓张。名佩华。弘农人也。父茂家素富盛。相早习经训。十五适太子舍人北地皇甫达达居丧失礼。相恶之告求离绝因请出家。父并从之。精勤蔬食。游心慧藏明达法相。住弘农北岳荫林面野。徒属甚多悦志闲旷。遁影其中二十馀载。励精苦行久而弥笃。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是故其所启训皆能弘益。晋永和中弘农太守请七日斋。座上白衣咨请佛法言挟不逊。相正色曰。君非直见慢亦大轻邦宰。何用无礼苟出人间耶。于是称疾而退。当时道俗咸叹服焉。后枕疾累日临终怡悦。顾语弟子曰。不问穷达生必有死。今日别矣。言绝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9—400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元琳。王洽子。弱冠为桓温掾,转主簿。桓温北伐,军中机务并委珣。从讨袁真,封东亭侯。与谢安有隙,出为豫章太守,不之官。安卒,迁侍中。与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孝武帝。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复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初,王国宝专权,黜旧臣,珣几被杀。旋会稽王司马道子杀国宝,珣官至散骑常侍。卒谥献穆。
全晋文·卷二十
珣字元琳,小字法护,洽子。弱冠为桓温掾,转主簿,以从讨袁真功封交趾望海县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后忤谢安,出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安卒,迁侍中,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徵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子詹事。安帝即位,迁尚书令。王恭举兵,拜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加散骑常侍。隆安四年以疾解职,岁馀卒,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桓玄辅政,改赠司徒。有集十一卷。
释法相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居常山。诵经十馀万言。泰山祠有大石函。贮宝器。夜偶宿于祠侧。有玄衣武冠者。使相开函。忽不见。相意函百牛不可动。试举之轻甚。于是出宝器货易之。以施贫者。后渡江。止越城寺。忽游纵放荡。于冒朝贵。镇北将军司马恬招而鸩之。然爵连三釂。神气愈清爽。恬大异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相。姓梁。不测何人。常山居精苦。诵经十馀万言。鸟兽集其左右皆驯若家禽。太山祠有大石函贮财宝。相时山行宿于庙侧。忽见一人玄衣武冠。令相开函言绝不见。其函石盖重过千钧。相试提之飘然而起。于是取其财以施贫民。后度江南止越城寺。忽游纵放荡优俳滑稽。或时裸袒干冒朝贵。晋镇北将军司马恬恶其不节。招而鸩之。频倾三钟。神气清夷。淡然无扰。恬大异之。至晋元兴末卒。春秋八十。时有竺昙盖竺僧法。并苦行通感。盖能神咒请雨。为杨州刺史司马元显所敬。法亦善神咒。晋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为起治城寺焉。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道相,平昌人。
释法相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履操清贞才识英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清安贫窭。不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符坚败绩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者施慧宿尼。寺僧谏曰。慧宿质野言不出口。佛法经律曾未厝心。欲学禅定又无师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不种以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田之胜负唯圣乃知。我既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慧宿后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众方异之。始悟法相深相领照矣。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逮桑榆操行弥笃。年九十馀。元嘉末卒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或曰道进。或曰法迎。生唐氏。凉州张掖人。少以苦行闻。为沮渠蒙逊所敬。逊没。子景环为胡所破。弟安周立。是岁大饥。进屡请赈济。安周不答。进则持刀裹盐。至饿者群聚处。次第授三归。即挂衣盔树上。而卧于地。授刀饿者。使割身肉。以共济。饿者未忍。乃自起割之。蘸盐以遍啖饿者。两股既尽。语饿者曰。我倦。汝自取之。虽皮骨。犹足以给数日。无使王知。苟知则夺而去之矣。饿者皆悲悼。不敢正视。顷之其弟子与王使至。舆以还宫。安周感悟。发仓廪存活。不可胜数。明日进乃绝。阇维烟𦦨亘天。火不息者七日。而舌无所坏。起三层塔瘗之。弟子僧遵有高行。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一名法进。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边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尅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求赈贫。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受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拄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绍】: 南朝梁丹阳秣陵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赵文相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天水人。为人宽厚。官前军将军。北魏宣武帝永平初,同族人赵叔隆与悬瓠城民白早生等降南朝梁,北魏将邢峦率军平豫州,获叔隆,因文相之力而宥之。叔隆无报德之意,更与文相断绝,文相不以为恨。及文相为汝南内史,犹经纪其家。
侯莫陈相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9—571 【介绍】: 北齐代人。性雄杰。北魏末,从高欢起兵,力战有功,封白水郡公。入北齐,文宣帝天保初,进爵为王。历事北齐诸帝。历瀛州、朔州刺史,官终太傅。
释植相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郝。梓潼涪人。初为巴西郡吏。尝以太守郑贞命。奉献京师。普通初。上方隆尚佛乘。塔庙庄严侈于甲弟。僧尼贵拟王公。相慕之。遂出家。及还蜀。妻子皆薙落。大同中。相进脩加精厉。一食常坐。毕命不渝。时南武都。有法爱道人。以祝术。为世所宗。相往观之。是夕见一物。伟衣冠前至。相不为动。物寻举相所坐绳床。高四五尺许。即隐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去。斯须复来前立。如初。相终不动。顷焉忽见其面于屋上梁栋。有摧裂声甚大。相略不动。物遽礼拜求忏悔。明日相语爱曰。汝其舍去邪法则善。相生长边鄙。而音吐凡陋。后往益府讲肆听习。而众加侮诮。相一弗以介意。尝因行役。寄宿道士馆。道士素闻其名。恐其诱己徒属而弗礼焉。夜既分。虎群号相所卧处。诸道士通夕不能安。黎明从之求受戒。又见钓弘农水侧者。喻之使毋杀。其人意殊慢。相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昂首。四顾趋钓者。钓者忏悔。遂师事之为弟子。未几聚徒青城山。梁王萧撝尤致钦重。一日谓弟子曰。吾无胜业以生净土。然而三涂之苦。天堂之乐。亦非所生也。无已则仍生此土。以教化汝等。汝等其努力行道哉。跏趺而逝。寿三十有四。于是獠民聚观叹异。兴起则效。而夷俗为变。先是相建柏林寺于绵城之西。手植梧桐一株于堂下。极为繁茂。至是无故衰落。维那晨起击钟。失响。上座僧起谓人曰。此必有大凶。遽逃避。既而讣至。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感应如此。岂可以常情测哉。梁之季。道香僧朗。并神异。兹不具录。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植相。姓郝氏。梓橦涪人。当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杨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三宝。便愿出家。及还上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梁大同中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都。今孝水县。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相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谢。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后往益听讲。以生在边鄙玄颇涉俗。虽遭轻诮。亡怀在道都不忤意。又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时梁道渐衰。而涪土军动。与彖法师分飞异域。彖入静林山。相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梁王萧撝。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为营理。未暇经始便感重疾。知命不救。谓弟子曰。常愿生净土。而无胜业。虽不生三途。亦不生天堂。还生涪土作沙门也。汝等努力行道。方与吾会。加坐俨然奄便迁化。时年四十有四。其山四面獠民。见其坐亡皆来叹异。礼拜供养改俗行善。弟子衔命露尸松下。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忽以四月十五日。无故叶落。又维那此日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坐僧超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卒。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此寺去青城四百馀里。而潜运之感。殆非人谋。梁初又有道香僧朗。并有神异。其迹略同。志公之类矣。
神僧传·卷第四
释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尝任巴西郡吏。太守郑贞令相赍献物。下扬都见梁祖王公崇敬佛教。便愿出家。乃还蜀决誓。家属并其妻子。既同相志一时剪落。自出家后专习苦行一食常坐。正心佛理以命自期。时南武郡有法爱道人。高衒道术相往观之。爱于夕中自以咒力现一大神。身著衣冠容相瑰伟。来举绳床离地四五尺。便诵戒神即驰去。斯须复来举床。仅动一角如前复去。俄尔又来在相前立。相正意贞白初无微动。寻尔复去于屋头现。面舍栋破裂其声甚大。相亦无惧神见不动。便来礼拜求哀忏悔。至旦语爱曰。汝所重者此是邪术。非正法也。可舍之相因行路寄宿道馆。道士有素。闻相名。恐化徒属拒不延之。其夜群虎绕院相吼。道士等通夕不安。及明追之从受菩萨戒焉。又曾行弘农水侧。见人垂钓相劝止之。不从其言。即唾水中。忽有大蛇擎头四顾。来趣钓者。因即归命。投相出家。后因梁末军乱。入青城山聚徒集业。未暇经始。适便迁化。初相置足于绵州城西柏林寺。院宇成就。于堂头植梧桐一株。极为繁茂。夏月忽无故叶落。又维那旦打钟初不发声。大小疑怪不测所以。上座僧谓有大变执锡逃避。须臾信报。相已终。乃知树枯钟噎表其迁化之晨也。弟子㘅命露尸松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