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律相

相入
相大
相分
相好
相似
相似即
相似即佛
相似觉
相见道
相空
相空教
相空观
相承
律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律之法相也。
【佛学常见辞汇】
戒律的法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攞乞尖拿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学常见辞汇】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三藏法数】
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数】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相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彼此事物,互相融入,而无乖隔,如数多之灯光相和也。就差别之诸法,而论圆融无碍之义,由于相即与相入之二门。(参见:相即)
相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如波即水,水即波,彼此互废己而同于他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相即也。两镜相照为相入,非相即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事理相融,一入一切,一切入一,相即无碍。
相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大之一。相者德相也。言真如之体,具无量无边之性德也。起信论曰:「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又曰:「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是体大),从本以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
【佛学常见辞汇】
三大之一。(参见:三大)
【三藏法数】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众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依此内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间之善而得世间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为真如之体性,第二为真如之德相,第三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义。起信论曰:「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间世间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为体,大等四种曼荼罗为相,身等三密为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别(参见:三大)
【佛学常见辞汇】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相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法四分之一。心体变为所缘之境相者。在心理学摄所谓一切之客观。
【佛学常见辞汇】
心法四分之一。(参见:四分)
【三藏法数】
谓于眼等六识,各各变异,成色等种种诸相,是名相分。(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相即形相。有三种:一、境相名相,谓此识能与根心而为境界故。二、相状名相,谓世间有为之法,皆有相状,惟是此识之所变现故。三、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亦是此识之所变现。故此之三相,通名相分。(根心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大判一经为四分:一信分,二解分,三行分,四證分。见三藏法数十四。【又】法相宗立八识,八识之心王,心所,体虽各一,而分别所起之用,则有四分:一相分。是为心内所现之境,心者虑知之法,虑知之法,必有所知之法,故心生时,心之自体自转变,而现所虑所托之境,此名所虑所托之境分。相者相状,心起时,浮于心前之相貌也。二见分,见者见照。能缘为义,缘其所变相分之见照作用也,识之自体变相分,共起能缘之用,此名见分。三自證分,见分虽知相分,而见分不能自知见分,如刀不能自斩刀也,故别有知见分之用,此名自證分。是为识之自体分,彼见分非他物,即此自体缘外(相分)之用也,今自体自證知此自用之见分,故名自證分。四證自證分。自證分自證之用谁證知之,于是从自證分更起能缘之用,使證知自證,此名證自證分。而知此證自證分者为谁,知之者,即前之自證分也。自證分为證之自体,则缘外之见分与缘内之證自證分,皆得知之。以见分与證自證分,是自證分缘内外之二用,体必能知用也,兼缘二分,故不要第五分。譬之店中之货物如相分,掌匮如见分,主人如自證分,證自證分如其妇。见分缘相分而不可缘自證分,犹如掌匮能差排货物,而不能关知主人之事,自證分得缘外之见分与内之證自證分,如主人得管理掌匮与其妇,證自證分之缘自證分,如妇知夫之事。此四分古师多立三分。證自證分合于自證分,护法菩萨之正义,乃立四分。起信论所说,业转现之三识,如其次第,恰当于自證分,见分,相分之三分。然而一切诸法无一不影现于相分中,但诸识之相分,影现之相不同耳,开示之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宗对于心境的关系,认为由主观的识,用以了别客观的现象,可以分作四分来解释,即相分、见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见分就是能缘境的见照作用,自缘其所变的相分;自證分就是證知见分者;證自證分就是自證分的内向作用,由返照的结果,證知其自證分者。
相好
【佛学大辞典】
(术语)Laks!ana Vyan^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三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又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法界次第下曰:「相好乃同是色法,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释梵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故次相而辨好也。」辅行六曰:「相大庄严身,好小庄严身,若说大者则说小。」智度论二十九曰:「若须八十随形好何不皆名为相而别为好?答曰:相大严身。若说大则已摄小。复次相粗而好细,众生见佛则具相,好则难见故。又相者馀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以是故相好别说。」大乘义章二十末曰:「福状外彰,名之为相。又表内德亦名为相,姿媚可爱惬悦人情,说之为好。」
【佛学常见辞汇】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种相好,这是在佛前修的,要种得相好满足了,才可以成佛。
【佛学次第统编】
三十二相 足平安,乃至肉顶髻。
八十种好 无见顶,乃至手足有德。
八音 极好、乃至不竭。
三念处 不忧、不喜、行舍。
相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相似觉,相似即,相似位等。菩萨阶位之名。
相似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六即之第四。五十二位中之十信,得六根清净之德之位也。圆教谓之内凡。此智虽为有漏,而似可断无明之真无漏智,故云相似,初后之位不二,故云即。
相似即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六即佛之一。谓依凡圣一如之理而相似之人即佛也。
【三藏法数】
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相似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四觉之第二。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位发类似真觉之智慧以制伏诸烦恼之位也。
【三藏法数】
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馀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三藏法数】
谓十信位人,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證,而似于真,是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舍粗分别执著相者,谓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不分别好恶,不起贪瞋等执著之相也。)
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见道之对。谓真见道之后,起后得有分别之智慧,对于前之无分别智所證之真理,再分别变真如之相分,拟于真见道而观念之之位也。
相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有性相二者,性之空无云性空,相之空无云相空。小乘教之所明者为性空之分,般若经等之所说者为相空之分。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两方面,性方面的空无叫做性空,相方面的空无即叫做相空。
【三藏法数】
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于此四性之相,皆不执著,是名皆空。)
相空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所立三教之一。大乘之浅教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南山所立三教之一。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相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所立三观之一。既观诸法之性空无上,更观诸法之相空无。即大乘之初门也。见行事钞中四。
【佛学常见辞汇】
南山所立三观之一。
【三藏法数】
相即相状也。谓藏、通二教菩萨,观因缘一切所生诸法,其相本空;但众生情执,妄见种种差别之相。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相空观。
相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师弟授受以道也。大灌顶神咒经二曰:「师师相承受此经典。」顺正理论二十二曰:「上代师资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