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7,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58  159  160  161  162  164  165  166  16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性相二宗
性相学
往相
往相正业愿
往相回向愿
往相信心愿
往相證果愿
明相
所作相似过类
函盖相应
南泉圆相
眉间白毫相
风鼓山相击
信后相续
信相菩萨
性相二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性宗与法相宗也,略云性宗相宗。(参见:二宗)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宗与法相宗。(参见:二宗)
二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于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破前相宗所说之万法,而显真性空寂之理,故名法性宗,如般若经,四论等之所明是也。华严宗五教中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四教中别圆二教,八宗中之三论宗当之。在竺土称为龙树天亲之二宗,中观瑜伽之二宗,护法戒贤之有相大乘,清辨智光之无相大乘者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空宗与性宗。此于相宗之外,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三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诠与表诠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三论之一宗,正为空宗,天台以上为性宗也。就经论言之。则于般若经四论等,破诸法,而显如实际,实相等之真性者,是空宗也。楞伽经起信论等之初显示如来藏,而说真妄和合之缘起者,是性宗也。此法性宗在竺土尚未开扬,梁朝真谛三藏译摄论起信论等,开摄论宗,由是始阐明之。华严之宗密,于原人论判大乘,一曰大乘法相教,二曰大乘破相教,三曰一乘显性教,禅源都序谓。一曰密意依性说相教,二曰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曰显示真心即性教。其第一与第二、第三,即为相性二宗之判别,第二与第三,即空性二宗也。然空性二宗之判别,殊为不易,古来禅家讲经家,往往混同之,动辄以遮诠之破相为深,表诠之显性为浅。宗镜录三十四,举十异以判空性之二宗:一、法义真俗异。空宗未显真性,仅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也。此诸法。以无为无相无生无灭为义,义是真谛也。性宗以一真之性为法。以空有等种种之差别为义。二、心性二名异。空宗目诸法之本原为性。性宗多目诸法之本原为心。三、性宗二体异。空宗以诸法无性为性。性宗以虚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性字虽同而体异也。四、真智真知异。空宗以分别为知。以无分别为智。知浅而智深。性宗以能證圣理之妙慧为智。以兼有理智而通凡圣之真性者为知。知通而智局。五、有我无我异。空宗以有我为妄。以无我为真。性宗以无我为妄。以有我为真。六、遮诠表诠异。遮谓遣其所非。表者显其所觉。又遮为拣却诸馀。表乃直示当体。今时之人。均以遮言为深,表言为浅。故专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切不可得之言。良以遮非之词为妙。不欲亲自證认法体也。七、认名认体异。空宗对于初学及浅机之人,只示以名。性宗对于久学及上根之人,忘言而认体。设有人问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答曰是心。是举名而答也。愚者认名而不加推求。智者应问何者是心,考徵其体也?答云知即是心,指其体也。八,二谛三谛异。空宗住有真俗二谛。性宗总有三谛。以缘起之诸法为俗谛。以缘起无自性诸法,即空为真谛。以一真心体非空非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九,三性空有异。空宗之有,即遍计依他之二性空,即圆成实性也。性宗,三性皆具空有之义。遍计即情有理无。依他即性有相无。圆成即情无理有。十,佛海空有异。空宗谓佛,以空为德。以无少法者为菩提。性宗谓一切诸佛之自体。皆有常乐我净,十身十智相好无尽也。性自本有,不待机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字部本)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著天亲宗〕,翻译名义引三藏传云:无著夜升睹史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等论,专弘一切法相,号法相宗。天亲乃无著之弟,相继其道,传流于世,是为无著天亲宗。(梵语睹史,又云兜率,华言知足。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性相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性者诸法之自体,相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因之学习此等之诸论曰性相学。一名法相学。瑜伽释曰:「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婆沙论一曰:「阿毗达磨性相所显。」
【佛学常见辞汇】
性是诸法的本性,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做性相学,也叫做法相学。
往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回向之一。谓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共往生安乐净土,谓之往相回向。论注下曰:「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二回向之一。(参见:二回向)
往相正业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选择称名愿。
往相回向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第十七愿也。
往相信心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第十八愿,至心信乐之愿也。
往相證果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第十一愿也。又曰必至灭度愿。
明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明者,天空始呈白色之时也。待此明相现,得食朝粥。是律制也。释氏要览曰:「四分律云:明相出,始得食粥,馀皆非时。婆沙论云:明相有三:初日照剡部树身,天作黑色。二日照树叶,天作青色。三日过树,天作白色。三色中取白色为正时,须舒手见掌文分明,始得食粥。」
所作相似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四过之一。不知因与宗同喻贯通时事件之总该合说,而视宗与同喻个个分离,攻击因之不成立之过也。
函盖相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彼此之二物能吻合者,譬如函与盖之相称。智度论二曰:「如诸法无量,智慧亦无量,无数无边。如函大盖亦大,函小盖亦小。」净土论注上曰:「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大日经疏三曰:「须函盖相称,则授受皆得其宜。」玄义二上曰:「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函盖相称。」
南泉圆相
【佛学大辞典】
(公案)「时慧忠国师嗣法于六祖大师,道化帝乡,誉冠一时,时人争欲登彼龙门。时南泉归宗麻谷三师同去,将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于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归宗云:是什么心行。」见碧岩第六十九则。
眉间白毫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观无量寿经曰:「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法华经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参见:白毫)。」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三藏法数】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梵语兜罗绵,华言细香。)
白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绵,鲜白光净踰珂雪等,是三十一。」嘉祥法华义疏三曰:「智度论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长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观佛三昧经云:为太子时长五尺,树下时长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时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彻白净光明,置之便失净光而卷缩在两眉之间。经或言: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或言:如天白宝。」佛说实经,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显明与白净。且表其法为诸教之源也。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白毫者表理显明称白,教无纤隐为毫。」探玄记三曰:「眉间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无流證道白净法也。又白为众色本,故表此一乘为诸教源也。」
风鼓山相击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六祖坛经之偈语。风鼓,灾风鼓动也。山相击,须弥崩倒也。因本经曰:「大三灾时,有大黑风吹使海水两披。取日宫殿,置须弥山半,安日道中,缘此世间有二日出,河渠流竭。其后久久,大风复取第三日出,大恒河竭。四日出,阿耨池竭。五日出,大海乾枯。六日出,天下烟起。至七日出,天下洞然。直至梵天。火灾之后,布大黑云,周遍降雨,滴如车轮。无数千岁,其水渐长,至光音天,此水复减。有大风起,鼓动波涛,起沫积聚,自然坚固,变成天宫。七宝校饰。由此有梵天宫。其转灭,依前聚沫。次第成就他化自在天宫。直至成四天下。依前建立。水灾之后,其次久久,大僧伽风至果实天,其风四布吹诸天宫。使诸天宫相拍,碎若粉尘。直至天下诸大山王,相拍亦然。六祖坛经曰:「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信后相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后之念佛相续也。(参见:信后)
信相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光明经信相菩萨疑释尊之寿命,不酬往昔之因位(仅八十寿命),因而四佛世尊,各说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之一喻,以示释尊之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