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身有相
法相
法相宗
法相教
法相大乘
法相三论
法界一相
法界实相
法差别相违因
法轮三相
阿私陀仙相太子
阿弥陀相好印相
性相
性相二宗
性相学
法身有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三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具三千,示法法即性也。故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曰:「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涅槃经陈如品曰:「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色。」仁王经观空品曰:「法性五阴,受想行识常乐我净。」四明尊者妙宗钞中引此等之文,以显寂光有相之旨,深符一家之妙旨。若夫祖书中有谓理性,为无相寂灭者,理性无染碍之相也。是为遮情相之遮情门一端,当知染碍之情相既亡,则性具之妙相弥显也(天台二百题中有寂光有相之论目,其论旨与有相之说无异,今抄出之)。
【佛学常见辞汇】
依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意,则说法身决非无相,而是法性的理体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个人若三惑究竟清净了,则本性常住之色心便会显现,而依正之二法亦会究竟清净。法华经方便品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法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一性殊相,殊别之相,由外可见,谓之法相。维摩经佛国品曰:「善解法相,知众生根。」大乘义章二曰:「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又】法相宗之略称。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显现于外各别不同的相。
【佛学次第统编】
诸法一性而相万殊,由万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三藏法数】
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三藏法数】
菩萨修慈忍时,谛观世间一切诸法,皆即法界真实之理,无取无舍,无瞋无喜,平等一相;由是观故,灭众生相,成就法相,是为法相。
法相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八宗之一。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诠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之意。又名普为乘教宗。以本宗是佛第三时之教,普被五乘之机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之意。其中前二名,为约于法相门之称,次名为约于观心门之称,次为约于教相门之称。我国慈恩寺窥基,大成此宗,故有慈恩宗之名。经以解深密经,论以瑜伽论唯识论等为所依。原在印度,佛灭后一千年中,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夜夜升兜率天,就弥勒菩萨听受瑜伽论,昼日宣说之于大众,瑜伽论百卷是也。其后无著之弟世亲,造唯识论,助成其义,彼土名为瑜伽宗。玄奘入西域受之于那兰陀寺之戒贤,传于支那弟子慈恩大成之,始有法相宗,慈恩宗之名。【又】(术语)永明所立三宗之一。(参见:宗)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三藏法数】
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种,一、成一宗而师资相承者,如印度之小乘二十部及成实宗之二十一宗,大乘瑜伽中观之二宗,支那之十三宗,日本之十四宗是也。(参见:宗派)。二、自家以一己之见判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种,一单于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贤首之十宗是也。一于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法相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名大乘法相教。圭峰所立五教之一。(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法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为大乘教,故称曰法相大乘。
法相三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与三论宗也。华严天台两家贬此二宗曰权大乘。
法界一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即一真法界之一相一味也。文殊般若经曰:「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法界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界与实相也。是一体异名,今重言之耳。四教仪曰:「上达根性,味味得入法界实相。」更有一义,实相者别教之理,法界者圆教之理。涅槃经四十曰:「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一生实相,万五千菩萨得二生法界。」辅行三曰:「实相是法理,法界是圆理。」
【佛学常见辞汇】
法界与实相。法界与实相,是同体异名。
法差别相违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中之法有自相与差别之二者,言语之表面云自相,言语里所含之意许云差别((参见:法自相相违因)),今立者所说之因相违于欲其成立之法之言下意许,谓之法差别相违因。例如数论师对佛者谓「服等为他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他」为立者之意许者,非如佛者之言谓五蕴和合之假我,即常一之神我也,因之虽于言陈自相之上用立敌相符之言物,而彼意许者,欲成立自宗之神我也。然彼诸说之积聚性之因,转于同品之卧具等,而卧具等为假我之用物,非神我之用物,相违于欲立者成立之意许,于是生法之差别也。见因明入正理论。
法轮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轮之语,虽通名一切之佛法,然常别指见道之八圣道而言,盖轮有辐毂辋之三相,此八圣道亦具此三相也。又车轮速疾,见道之观行亦速疾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唯依见道,世尊有处说名法轮,如世间轮有速等相。见道似彼,故名法论。见道云何与彼相似?由速行等似彼轮故,谓见谛道速疾行故,有舍取故,降未伏故,镇已伏故,上下转故,具此五相似世间轮。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如世间轮有辐等相,八支圣道似彼名轮,谓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似世轮辐。正语正业正命似毂,正定似辋,故名法轮。」
阿私陀仙相太子
【佛学大辞典】
(故事)释迦初生时,阿私陀仙人相之曰:「若在家者,年二十九,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广济天人。」见因果经一。
阿弥陀相好印相
【佛学大辞典】
(图像)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三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于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为金色之螺发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为金色之宝冠形,印相如前,是为在俗之当体,本有自然久远实成之相。显教之坐立相好,皆为螺发之出家形。其坐像如密教之胎金两部,结定印,是为照智而寂理体胎藏界之意,弥陀成道自利之相也。其立像分离此定印而分上下,举右手以五指表声闻,缘觉,菩萨,显佛,密佛之五界,下左手以五指表人,天,鬼,畜,地狱之五界(此十界之配立者密教也),是为寂而照,金刚界之意,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住立空中之弥陀,理智不二而分,真应不离而离,以来迎众生引接净土之化他相也(台宗网要)。其定印于脐前仰两手交叉竖第二指而相背,以左右拇指捻其端(胎曼大钞一图印集一)。愚案其两指之圆相为本有修生之两觉,又为胎金两界之圆圆。其分之为上右下左者即立像之来迎印也。
性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性者法之自体,在内不可改易也。相者相貌,现于外可分别也。有为无为相对,则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而有为无为皆有性相,自体云性,可识云相。智度论三十一曰:「性言其体,相言可识。」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是相,如是性。」涅槃经二曰:「汝今当观诸行性相。」
【佛学常见辞汇】
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
性相二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性宗与法相宗也,略云性宗相宗。(参见:二宗)
【佛学常见辞汇】
法性宗与法相宗。(参见:二宗)
二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于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破前相宗所说之万法,而显真性空寂之理,故名法性宗,如般若经,四论等之所明是也。华严宗五教中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四教中别圆二教,八宗中之三论宗当之。在竺土称为龙树天亲之二宗,中观瑜伽之二宗,护法戒贤之有相大乘,清辨智光之无相大乘者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空宗与性宗。此于相宗之外,又于性宗中分别者也。就经论上而言,则般若经四论已上,就八宗上而言。则三论已上,均显寂灭之真性,宜统名性宗,然此中以阳破诸相为主,而阴显真性,直有显示真性之二门,即遮诠与表诠之相违,前者名空宗,后者正名性宗。以之料简八宗,则三论之一宗,正为空宗,天台以上为性宗也。就经论言之。则于般若经四论等,破诸法,而显如实际,实相等之真性者,是空宗也。楞伽经起信论等之初显示如来藏,而说真妄和合之缘起者,是性宗也。此法性宗在竺土尚未开扬,梁朝真谛三藏译摄论起信论等,开摄论宗,由是始阐明之。华严之宗密,于原人论判大乘,一曰大乘法相教,二曰大乘破相教,三曰一乘显性教,禅源都序谓。一曰密意依性说相教,二曰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曰显示真心即性教。其第一与第二、第三,即为相性二宗之判别,第二与第三,即空性二宗也。然空性二宗之判别,殊为不易,古来禅家讲经家,往往混同之,动辄以遮诠之破相为深,表诠之显性为浅。宗镜录三十四,举十异以判空性之二宗:一、法义真俗异。空宗未显真性,仅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也。此诸法。以无为无相无生无灭为义,义是真谛也。性宗以一真之性为法。以空有等种种之差别为义。二、心性二名异。空宗目诸法之本原为性。性宗多目诸法之本原为心。三、性宗二体异。空宗以诸法无性为性。性宗以虚明常住不空之体为性。性字虽同而体异也。四、真智真知异。空宗以分别为知。以无分别为智。知浅而智深。性宗以能證圣理之妙慧为智。以兼有理智而通凡圣之真性者为知。知通而智局。五、有我无我异。空宗以有我为妄。以无我为真。性宗以无我为妄。以有我为真。六、遮诠表诠异。遮谓遣其所非。表者显其所觉。又遮为拣却诸馀。表乃直示当体。今时之人。均以遮言为深,表言为浅。故专重非心非佛无为无相乃至一切不可得之言。良以遮非之词为妙。不欲亲自證认法体也。七、认名认体异。空宗对于初学及浅机之人,只示以名。性宗对于久学及上根之人,忘言而认体。设有人问经云:迷之即垢,悟之即净,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此是何物?答曰是心。是举名而答也。愚者认名而不加推求。智者应问何者是心,考徵其体也?答云知即是心,指其体也。八,二谛三谛异。空宗住有真俗二谛。性宗总有三谛。以缘起之诸法为俗谛。以缘起无自性诸法,即空为真谛。以一真心体非空非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九,三性空有异。空宗之有,即遍计依他之二性空,即圆成实性也。性宗,三性皆具空有之义。遍计即情有理无。依他即性有相无。圆成即情无理有。十,佛海空有异。空宗谓佛,以空为德。以无少法者为菩提。性宗谓一切诸佛之自体。皆有常乐我净,十身十智相好无尽也。性自本有,不待机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字部本)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著天亲宗〕,翻译名义引三藏传云:无著夜升睹史天宫,于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等论,专弘一切法相,号法相宗。天亲乃无著之弟,相继其道,传流于世,是为无著天亲宗。(梵语睹史,又云兜率,华言知足。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性相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性者诸法之自体,相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因之学习此等之诸论曰性相学。一名法相学。瑜伽释曰:「问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婆沙论一曰:「阿毗达磨性相所显。」
【佛学常见辞汇】
性是诸法的本性,相是形相义理。俱舍与成实宗宣说小乘的性相,瑜伽唯识等宗宣说大乘的性相。学习上述诸论叫做性相学,也叫做法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