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7,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八万四千相好
九祖相承
十二行相
十八种震动相
十六行相
十玄六相
本迹相摄
入胎相
人相
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经
三十二相愿
三十二大人相
三千实相
三心相见道
八万四千相好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劣应身(即化身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胜应身有八万四千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常见辞汇】
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九祖相承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天台宗三种相承之一。龙树、惠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惠威、玄朗、湛然之九祖、顺次承继天台教也。盖天台宗虽为智顗所创,而顗承慧思,思承慧文,文由龙树大智度论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并三论四谛品之偈,而了悟三观相即之旨,故以龙树为同宗之高祖。又智顗以下,次第相承,及于湛然,大敷衍祖书,启中兴之运,故尊之为九祖。
十二行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谛各有示动證三行相,合成十二行相。(参见:三转法轮)
【佛学常见辞汇】
四谛各有示劝證的三行相,合成十二行相。
十八种震动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震动相有三种也。(参见:六种震动)
十六行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参见: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苦集灭道之四谛各浮四种影像于心而解了之也。见俱舍论二十六,法界次第中之下。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十六行。(参见:十六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能通之义。大要有三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注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二无漏道,七觉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谓之道。又行体虚融无碍,故为通之义。以通故,名为道。如道谛,道品,声闻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大乘义章十六曰:「诸行同体,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三论玄义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俱舍论二十五曰:「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华严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三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涅槃无名论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净土论注下曰:「道者,无碍道也。」大乘义章曰:「末伽。」Ma%rga梵语杂名曰:「末哩识。」
【佛学常见辞汇】
1。能通的道路。2。真理的意思。3。即梵语所说的菩提或涅槃。4。修行的方法。
十六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谛之十六行相。略云十六行,又云十六谛观。苦法智忍等十六之观法也,(参见:道)
【佛学常见辞汇】
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参见:八忍八智)
【佛学次第统编】
由四谛各有四行,则为十六行。法界次第云:「次四谛而辩十六行者,还离四谛开为十六行也。但教门既有总别之殊,故谛有离合之异。欲使修观之者,取理无谬,故须于四谛之下,各以四行分别,则审实之义。意乃逾明。」通加以行名者,行以往趣为义,修此十六观法,能趣四实之理,故名行也。或时从理得名,即十六谛也。
十玄六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玄门与六相也。
本迹相摄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十不二门)。于迹中开因而合果,合习果报果为三法妙也。于本中合因而开果,开习果,出报果,明本国土妙也。又于迹中,委悉明境智行位,于本通为因妙。次为果妙,是迹中之三法,即三轨妙也。感应神通,说法眷属,与本迹相同。本开涅槃寿命二妙者,释迦佛在法华虽未入灭。而久远诸佛迦叶灯明佛等。皆于法华入灭。以此义推之。本佛必是净土之净机,又往事已成,故开出涅槃等妙也。迹中无此二义者,以释迦虽倡言入灭。而未入灭也。最后之利益妙,彼此相同。见玄义七。
入胎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相成道之一。(参见:托胎)
托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托于母胎也。【又】如来八相之一。乘六牙白象自兜率天下,从母之右胁入而托胎也。
【佛学常见辞汇】
托于母胎而生。
人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相)
【三藏法数】
人相者,比前我相已进一步,虽不复认證为我,而犹存悟我之心,名为人相。经云:悟己超过一切證者,名为人相。是也。
【三藏法数】
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是名人相。
四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生住异灭也。名四有为。(参见:有为)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表彰有为法之事体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三异相,衰事物也。四灭相,坏事物也。有此四相者为有为法。无此四相者为无为法。俱舍论五曰:「颂曰:相,谓诸有为生住异灭性。论曰:由此四种是有为相,法若有此,应是有为。与此相违是无为法。此于诸法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为异,能坏为灭。」小乘有部谓离所相之法,则有能相之别体,成实及大乘,谓此四相唯为有为法变异之差别,非有所相与能相之别体。因之有部之四相,为实法,成实及大乘之四相为假法。
【佛学常见辞汇】
1。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生相即由无而有;住相即成长之形;异相即衰老变坏;灭相即最终灭亡。此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息,此灭彼生,此生彼灭。2。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参见:我人四相)
【佛学次第统编】
言生灭之相者,有四种相,谓生、住、异、灭也。
一、生相 有为法之现起名生,本无而今有之现相也。
二、住相 于法体现在暂时安住,使各自行果,即生位暂停之现相也。
三、异相 于住位上,续续变异,住别前后之现相也。
四、灭相 谓有为法之现法灭,而入过去之相,即暂有还无之相也。
三十二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为现三十二相。天竺国中人于今故治肩膊,令厚大头上皆有结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轮若莲华若具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辐轮、纤长指、鼻高好、舌广长而薄,如是等皆胜于先所贵,故起恭敬心。」佛感此相者,由于百劫之间,一一之相,积百种之福,法界次第下之下曰:「此三十二通云相者,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名之为相。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受敬,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三藏法数四十八谓: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四、手足柔软相,手足之柔者。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者。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七、足跌高好相,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八、腨如鹿王相,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九、手过膝相,手长过膝者。十、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也。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者。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者。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施向上偃伏者。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也。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也。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者。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者。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三十二、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界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槃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无量义经曰:「一毫相如月旋,二净眼如明镜,三唇,四额广,五狮子臆,六掌有合缦,七指直而纤,八马阴藏,九顶有日光,十上下眴,十一舌赤好如丹果,十二鼻修,十三手足柔软,十四内外相握,十五皮肤细软,十六细筋,十七旋发绀青,十八眉睫绀而展,十九白齿,二十面门开,二十一具千辐轮,二十二臂修,二十三毛右旋,二十四锁骨,二十五顶有肉髻,二十六方口颊,二十七四十齿,二十八胸表万字,二十九腋,三十肘长,三十一踝膝露现,三十二鹿腨肠。」亦出优婆夷净行出门经修学品。与诸本大体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或转轮圣王之内德,表彰于身相者有三十二。(参见:三字部三十二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腨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
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馀人也。
四、手足柔软相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馀身分也。
五、手足缦网相 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
六、足跟满足相 跟,足踵也,谓足之踵,圆满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
八、腨如鹿王相 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
九、手过膝相 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十、马阴藏相 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十一、身纵广相 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肤细滑相 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 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
十八、两腋满相 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师子相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
二十一、肩圆满相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二十二、四十齿相 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 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 谓四齿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 谓两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 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顶肉髻相 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三十二相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此经摄于中阿含经十一。
三十二相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一。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三十二大人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具名三十二大人相。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总为大人之相也。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出家则开无上觉。是为天竺国人相说。智度论八十八曰:「随此间阎浮提中天竺国人所好,则为现三十二相。天竺国中人于今故治肩膊,令厚大头上皆有结为好,如人相中说,五处长为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轮若莲华若具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辐轮、纤长指、鼻高好、舌广长而薄,如是等皆胜于先所贵,故起恭敬心。」佛感此相者,由于百劫之间,一一之相,积百种之福,法界次第下之下曰:「此三十二通云相者,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名之为相。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受敬,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三藏法数四十八谓:一、足安平相,足里无凹处者。二、千辐轮相,足下有轮形者。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细长者。四、手足柔软相,手足之柔者。五、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之纤纬交互连络如鹅鸭者。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七、足跌高好相,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八、腨如鹿王相,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九、手过膝相,手长过膝者。十、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也。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者。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者。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施向上偃伏者。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也。十五、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为两足下两掌两肩并顶中,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也。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十九、身如狮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者。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二十二、四十齿相,具足四十齿者。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而坚密者。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最白而大者。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两颊隆满如狮子之颊者。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者。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者清净之义,佛之音声清净而远闻也。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者。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胜如牛王也。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常放光也。三十二、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此三十二相依法界次第,法界次第依智度论八十八。其他智度论四,涅槃经二十八,中阿含三十二相经所载,皆大同小异。无量义经曰:「一毫相如月旋,二净眼如明镜,三唇,四额广,五狮子臆,六掌有合缦,七指直而纤,八马阴藏,九顶有日光,十上下眴,十一舌赤好如丹果,十二鼻修,十三手足柔软,十四内外相握,十五皮肤细软,十六细筋,十七旋发绀青,十八眉睫绀而展,十九白齿,二十面门开,二十一具千辐轮,二十二臂修,二十三毛右旋,二十四锁骨,二十五顶有肉髻,二十六方口颊,二十七四十齿,二十八胸表万字,二十九腋,三十肘长,三十一踝膝露现,三十二鹿腨肠。」亦出优婆夷净行出门经修学品。与诸本大体同。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或转轮圣王之内德,表彰于身相者有三十二。(参见:三字部三十二相)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腨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足安平相 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
二、千辐轮相 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三、手指纤长相 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馀人也。
四、手足柔软相 谓手足极妙柔软,胜馀身分也。
五、手足缦网相 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
六、足跟满足相 跟,足踵也,谓足之踵,圆满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
八、腨如鹿王相 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
九、手过膝相 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十、马阴藏相 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十一、身纵广相 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肤细滑相 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 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
十八、两腋满相 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师子相 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
二十一、肩圆满相 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二十二、四十齿相 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 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 谓四齿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 谓两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 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 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 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顶肉髻相 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三千实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千为台宗该收一切诸法之语,三千实相犹言诸法实相也。(参见:诸法实相)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实相的意思。三千是天台宗称一切诸法之语,亦是很多的意思。
三心相见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真见道之后,更发后得智,以三心观二空之理之位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见道之中有二种:一、三心相见道。二、十六心相见道。三心相见道者:一、观生空而起断粗大烦恼障之智也。二、观法空而起断所知障之智也。三、合观二空而起合观微细二障之智也。见唯识论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