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7,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有相安乐行
有相无相
有量诸相
自相
自相空
自相作意
自教相违
自语相违
血脉相承
色相
色相土
名相
伊泥延腨相
地狱变相
行相
有相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有相无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就有相无相有浅略深秘之二释。言其浅略之义,则凡夫所知色心之诸法,事相显了,心前现行,易了易知,谓之有相。诸法之体性,如幻虚伪,自性即空,无色无形,不存一相,谓之无相。言其深秘之释,则有相者,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无相者,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留,具一切之相而无一相,故云无相,非为非色非形也。台宗圆教之圆空,妙空。毕竟空,第一空,与此第二释同。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解。为应彼等故,在有相说。」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所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凡密教之三本尊三密等皆有此有相无相之浅深二重也。彼宗,以无相一概为显教之浅义者,显密相对一往之义也。若于自宗言之,则尚以无相为深义,依此所引之经文可知。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有形态可见,谓之有相;因缘所成,自性即空,谓之无相。
有量诸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实体为绝待,故为无彼此之限量者,然有为之事相,则必不得无彼此之限量,此谓之有量诸相。即世间一切之事物,尽有限量,故是一事相,而非实体,体者,一味平等无限绝待也。赞阿弥陀偈曰:「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觉。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智度论八十二曰:「有相有量为粗,无相无量为细。」
自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事物,有自共二相。(参见:共相)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皆有自共二相。(参见:共相)
【三藏法数】
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共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法有自共二相,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通于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于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说法体名自相,可说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有自相与共相二种,各别不同的相叫做自相,与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三藏法数】
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自相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空之一。(参见:空)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八空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有二种相:一者总相,生灭不住,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皆是无常;二者别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火有热相,风有动相。如是二相皆空,是名自相空。
【三藏法数】
谓五蕴之法,虚幻不实,了无自相,故名自相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大乘义章二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同二曰:「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万善同归集五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灭之无。」梵S/u%nyata%。
【佛学常见辞汇】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因缘所生,究竟无体,故谓之空。
自相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作意之一。
自教相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佛者对于外道立「我为有」既于其宗法相违自己之圣教,故谓之为自教相违。
自语相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立宗言我母是石女是也。凡女之不产生如石者谓之石女。然于有法言我母,则既有子矣。然于能别言为石女,则是无子也。依之而自语之言吾母,有法之体与能别之义相违,故云自语相违。见因明三十三过法。
血脉相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血脉)
色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色身之相貌现于外而可见者。华严经一曰:「无边色相,圆满光明。」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物质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形相。
【俗语佛源】
色彩所呈现的质的面貌,谓之色相。如日光通过三棱镜而分解出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亦指人的相貌;如金·密{于寿}《对镜》诗:「镜中色相类吾深,吾面终难镜中寻。」今亦指女人的音容笑貌。如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而歌者隐身幕内,不露一丝色相,尤动人无穷之思!」色相一词出于佛经,有两种含义。一般指万物的形相。如《涅槃经·德王品》:「(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种色相。」又如清·王锡《法相寺》诗:「性真既已离,色相复何有。」也指佛菩萨的法相、化身或塑像。如《华严经》:「无边色相,圆满光明。」又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娘子一手好针线绣作,曾绣一幅观音大士,精奇庄严,色相俨然如生的。」(李明权)
色相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以自行后得智为体。此由万德成就众宝庄严,周圆无际,是名色相土。(自行后得智者,谓如来自行满足,觉体圆明,后起妙用之智也。)
名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法之一。一切之事物,有名有相,耳可闻,谓之名,眼可见,谓之相,皆是虚假,而非契于法之实性者,凡夫常分别此虚假之名相,而起种种之妄惑也。楞伽经四曰:「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又】著于法门之名相,而忘无相之真理。学者之通弊也。止观十曰:「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令无理观。」又曰:「著者亦尔,分别名相,广知烦恼多诵多品。要名聚众,媒衒求达。打自大鼓,竖我慢幢。夸耀于他,过生斗诤。」天台学则上曰:「古德欢曰:天台学至四明变为名相学。」
【佛学常见辞汇】
1。耳可以听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虚妄不实。楞伽经说:「愚痴凡夫,随名相流。」2。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名相。
伊泥延腨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十二相中,第八相。言佛膝似彼鹿王之膝也。智度论四曰:「八者伊泥延腨相,如伊泥延鹿王腨,随次纤。」慧苑音义下曰:「伊尼延者鹿名也,其毛多色黑腨形纤,长短得所,其鹿王最胜,故取为喻。腨字又作。」梵Ai^n!eyajan%gha。
地狱变相
【佛学大辞典】
(图像)变者变现也。应机变现之地狱或极乐,谓之变相。
行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二曰:「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心识对于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于心内,如镜之于物指其心内之影像而谓之行相。唯识述记三本曰:「相者体也,即谓境相,行于境相,名为行相。或相谓相状,行境之相状,名为行相。或行境之行解相貌,然本但是行于相义,非是行解义。」又为行解事物之相貌,故云行相。俱舍光记一之馀曰:「言行相者,即是行解相故,名为行相。」同四曰:「有所行境界相,故名行相。又解,行谓行解,如了别等;相谓相貌,如影像等。行家相故,名为行相。」俱舍宝疏四曰:「能缘心法,于所缘境品类不同。行解心上,起品类相,如镜照物类于镜面上,有种种像差别之相。」颂疏三曰:「如缘青境心及心所,皆带青上影像,此识上相,名为行相。行谓行解,即能缘心也。相谓影像,即行上相也。行解之相,名为行相,依主释也。」
【佛学常见辞汇】
行事的相状。行相有粗有细,如前六识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识的行相细而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