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对(相對)  拼音:xiāng duì
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次日,两军相对,各布成阵势。」
2.相称。唐。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著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國語辭典》:相称(相稱)  拼音:xiāng chèng
双方配合起来,显得很合适。《儒林外史》第一一回:「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
《國語辭典》:相合  拼音:xiāng hé
相互投合、符合。如:「个性相合」。《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太守见说话与二人相合,已知是陆五汉所为。」
《國語辭典》:符合  拼音:fú hé
相合。《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此乃孝成皇帝至思所以万万于众臣,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此卦恰与张尚书家的命数,正相符合。」
《漢語大詞典》:相副
相称;相符。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薄厚不相胜,华实不相副,则怒而降祸。” 宋 苏轼 《与侄孙元老书》之二:“姪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於适用,乃佳。”金史·选举志四:“旧制,每季到部求仕人,识字者试以书判,不识字者问以疑难三事;体察言行相副者。”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五》:“不过所谓奔流社的‘执事者’,其实并无和这种一堂皇名号相副的大人物。”
《漢語大詞典》:相孚
(1).犹相符。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今此女见在我衙中,昨日见他心事不快,问得其故,知与足下两意相孚,不得成就。” 许地山 《狐仙》:“若是要向济良所去选择妻子,当然要选那与我们底光景相孚的。”
(2).为人信服。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而公以耆年长德,不急功近名,合道於仁厚清静,相孚之德,固如是也。”
《漢語大詞典》:对茬(對茬)
方言。吻合;相符。如:这事情看来不对茬,应该对证一下。
《國語辭典》:相应(相應)  拼音: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照应。《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皆先帝所亲诵,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三国演义》第五回:「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2.相宜、合适。《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著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
3.契合。为梵语瑜伽的意译。如:「上师相应法。」
4.舒服、满意。《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
5.帮忙。《西游记》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
《國語辭典》:真实(真實)  拼音:zhēn shí
真确实在而不虚假。晋。陆云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
《國語辭典》:对景(對景)  拼音:duì jǐng
1.对著眼前景物。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2.事情互相符合。《红楼梦》第三三回:「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
《國語辭典》:合符  拼音:hé fú
1.合验符信。古人将文字书写在木竹或金石上作为符信,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并合时可作为凭證。《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2.符信相合。《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
3.引申为事物彼此相合无误。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序〉:「况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漢語大詞典》:相蒙
(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唐 杜甫 《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2).相关联;相符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 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漢語大詞典》:中规(中規)
(1).同圆规相符。荀子·劝学:“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2).引申为合乎准则、要求。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鏘鸣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國語辭典》:吻合  拼音:wěn hé
两唇相合。比喻事物相符合。《庄子。齐物论》:「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聊斋志异。卷二。莲香》:「因试前履,肥瘦吻合,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