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知己  拼音:zhī jǐ
1.了解自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2.相互了解而友谊深厚的人。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國語辭典》:相知  拼音:xiāng zhī
1.彼此相交而能相互了解。《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2.知心的朋友。《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在一个酒肆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吵吵。」
《國語辭典》:忘言  拼音:wàng yán
不藉言语而心领神会。《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漢語大詞典》:眷知
恩宠和知遇。亦泛指相知。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虽迫於典故,姑令 王勃 以居前,而结此眷知,行见 鲁公 之拜后。”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以上异恩,有一於此,皆足为当世希艳,而臣愚一旦兼得之,其何以仰答眷知,副此千载一时之盛际哉!”
《國語辭典》:管鲍(管鮑)  拼音:guǎn bào
管仲与其好友鲍叔牙。比喻深厚的友谊。晋。傅咸感别赋〉:「悦朋友之攸摄,慕管鲍之遐踪。」
《國語辭典》:素知  拼音:sù zhī
平素知悉。唐。周昙《春秋战国门诗。毛遂》:「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三国演义》第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
《國語辭典》:旧相识(舊相識)  拼音:jiù xiāng shì
相识已久的朋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数年之间,才到苏州走一遭,会旧相识故旧去了。」
分類:熟人相知
《漢語大詞典》:四友
(1).指 周文王 四个亲信大臣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颠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宫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颠 。”一说 太颠 作 太公望 。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 孔颖达 疏引《殷传》云:“ 西伯 得四友献宝,免於虎口而克 耆 。”
(2).指 孔子 四个学生 颜渊 、 子贡 、 子张 、 子路 。孔丛子·论书:“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颜渊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赐 ( 子贡 )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师 ( 子张 )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 诸葛恪 、 张休 、 顾谭 、 陈表 为太子 孙登 四友;晋书·王澄传以 王敦 、 谢鲲 、 庾敳 、 阮修 为 王衍 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 褚炫 、 刘俣 、 谢朏 、 江斅 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 崔融 、 李峤 、 苏味道 、 杜审言 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宋 谢翱 《文房四友叹》:“兵后四友流落,有访而得之者,则顶秃足折,笏碎幅裂。”
《国语辞典》:厮见(厮见)  拼音:sī jiàn
相见。宋。辛弃疾〈夜游宫。几个相知可喜〉词:「才厮见,说山说水。」《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
《漢語大詞典》:管鲍交(管鮑交)
春秋 时 管仲 、 鲍叔牙 二人相知最深,后因称朋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交”。北史·李彪传:“ 彪 虽与 宋弁 结 管 鲍 交, 弁 为大中正,与 孝文 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相优假, 彪 亦知之,不以为恨。”
《國語辭典》:宿遇  拼音:sù yù
平素的交往。《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素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馀家。」
《国语辞典》:流落不偶  拼音:liú luò bù ǒu
不偶,无人相知。流落不偶形容飘泊失意,无人看重、赏识。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垂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聊斋志异。卷一○。瑞云》:「甚惜其以绝世之姿,而流落不偶,故以小术晦其光而保其璞。」
《国语辞典》:似水如鱼(似水如鱼)  拼音:sì shuǐ rú yú
像水和鱼一样不能分离。形容相知、相亲而不相离。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天保今生为眷属,但则愿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出:「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国语辞典》:分金多与(分金多与)  拼音:fēn jīn duō yǔ
分财利而多自与,朋友不以为贪。喻相知之深。《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国语辞典》:不打不成相与(不打不成相与)  拼音: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yǔ
经过争执后,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今日这桩事自此一字休提,现成的戏酒,就请你们老弟兄们在此开怀痛饮,你我作一个不打不成相与的交情,好不好?」也作「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