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逼  拼音:xiāng bī
逼迫、逼害。《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我向日不曾轻待汝,今何相逼耶?」
《漢語大詞典》:接迹(接跡)
亦作“接蹟”。 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 唐 韩愈 《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歷 汉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宪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号。”
见“ 接跡 ”。
《國語辭典》:邻境(鄰境)  拼音:lín jìng
邻近的区域。《新唐书。卷二一三。藩镇淄青横海列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新五代史。卷四三。杂传。王敬荛》:「颍州与淮西为邻境,数为秦宗权所攻。」
《國語辭典》:间隙(間隙)  拼音:jiàn xì
1.空隙。《太平广记。卷四○○。雩都县人》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弹丸正著穴上石,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也作「閒隙」。
2.可利用的时机。唐。李绛 论镇州事宜状:「兵连之后,势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间隙,侵犯边疆,又须兴兵,以事防遏,首尾应敌,则内外忧危。」也作「閒隙」。
3.怨嫌。宋。司马光上英宗乞因降逐任守忠诣皇太后閤陈谢〉:「(任守忠等)故于皇太后之处,则言陛下与中宫之短;于陛下、中宫之处,则言皇太后之失,遂使两宫之心互相猜忌,间隙一开,猝难复合。」也作「閒隙」。
《國語辭典》:交锋(交鋒)  拼音:jiāo fēng
刀锋相接。指打仗、作战。《三国演义》第二回:「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西游记》第五五回:「交锋三五个回合,不知是甚兵器。」也作「交兵」。
《國語辭典》:交兵  拼音:jiāo bīng
交战、打仗。《孔子家语。卷二。致思》:「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三国演义》第六回:「方欲交兵,刘表便退。」也作「交锋」。
《國語辭典》:薰陶  拼音:xūn táo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等所濡染而渐趋同化。《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薰陶成性。」
《国语辞典》:相联(相联)  拼音:xiāng lián
互相接连。如:「心手相联」。也作「相连」。
《漢語大詞典》:接席
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行则连舆,止则接席。”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 明 胡应麟 《〈诗薮〉序》:“乘舟接席,相与扬搉古今,覈本支,程殿最。”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十六:“ 安石 负盛名,乃在衡门初。名僧既接席,妙伎亦同车。”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ài
交互接替。《尔雅。释山》「嵩高为中岳」句下宋。邢炳。疏:「万物之始,阴阳交代。」
《國語辭典》:交代  拼音:jiāo dai
1.移交、接替。《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及津为汉阳,与燮交代,合符而去,乡邦荣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任,查点了运丁,看验了船只,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2.递交、交给。《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老师叫你起的那个稿子,今儿早上还催过两遍,你交代上去没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家兄弟三个也买了许多书,都交代小厮拿著。」
3.嘱咐、叮咛。宋。苏轼 与黄敷言书:「交代民师,且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母亲又交代他许多话,无非是挂念他姨母的套文。」
4.解释、说明。《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儿女英雄传的大意都在缘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叙。」《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说上司跟前不好交代,就是衙门里朋友面上也难誇口。」
5.完毕、完结。《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要到午时,他这条性命可就交代了。」
《國語辭典》:继武(繼武)  拼音:jì wǔ
本指足迹相接续。《礼记。玉藻》:「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后比喻继续前人的事业。唐。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诗:「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漢語大詞典》:云涯(雲涯)
(1).与云相接之处;高远之处。 唐 卢照邻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唐 王勃 《饯韦兵曹》诗:“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唐 赵嘏 《送剡客》诗:“若到 天台 洞阳观 , 葛洪 丹井在云涯。”
(2).曲折的河岸。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之一:“云涯一里千万曲,直是渔翁行也迷。”
《國語辭典》:兵交  拼音:bīng jiāo
战争。如:「原为两个友好的邻邦,竟因贸易利益,弄到兵交的地步。」三国魏。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晋。陆机辩亡论上〉:「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
《國語辭典》:交接  拼音:jiāo jiē
1.交往、聚会。《礼记。乐记》:「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互相接触。如:「耳鬓交接」、「骨头交接处」。《淮南子。兵略》:「平原广泽,白刃交接。」
3.男女交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妾于去年七月七日与君交接,已受妊,今当产了。」
4.交替、更换。《隋书。卷七。礼仪志二》:「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
5.移交与接收。如:「交接典礼」。
《漢語大詞典》:交神
谓与神祇相接。《汉书·郊祀志下》:“ 文王 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汉书·韦玄成传:“议者又以为《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静。”
分類:神祇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