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接待  拼音:jiē dài
招待。《西游记》第二四回:「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一个尼姑步将进来,妈妈欢喜接待。」
《國語辭典》:宾客(賓客)  拼音:bīn kè
1.泛称客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國語辭典》:相遇  拼音:xiāng yù
相逢、碰上。《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魏太子诗》:「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
《國語辭典》:开怀(開懷)  拼音:kāi huái
敞开胸怀。形容人欢畅没有牵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众人重到肆中,开怀再饮。」
《漢語大詞典》:推诚(推誠)
以诚心相待。《淮南子·主术训》:“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象形。”魏书·高祖纪下:“凡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诚御物。”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清史稿·文宗纪:“给事中 苏廷魁 疏请推诚任贤,慎始图终。” 茅盾 《虹》七:“如果人家能够推诚相与,那她即使受点牺牲,也很甘心。”
《國語辭典》:开心(開心)  拼音:kāi xīn
1.启发智慧思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2.以诚心待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3.快乐、高兴。《红楼梦》第二三回:「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
4.取笑、开玩笑。如:「别寻他开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开心,陡然疑变。」
《國語辭典》:宾友(賓友)  拼音:bīn yǒu
充当宾客及朋友,以达相互来往、习道问艺的目的。《书经。酒诰》:「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汉。孔安国。传:「侯甸男卫之国,当慎接之,况太史内史掌国典法,所宾友乎?」唐。孔颖达。正义:「所宾友者,敬也。」
《國語辭典》:师事(師事)  拼音:shī shì
以师礼事之。《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信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而师事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
《漢語大詞典》:推心
(1).以诚相待。 汉 刘向 列女传·明德马后:“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 唐 司空图 《与台丞书》:“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於其人,则未有不坚於著效者。”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介甫 曰:‘陛下以他人为密,而独隐于臣,岂君臣推心之道乎?’”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推戴之心。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分類:推戴相待
《國語辭典》:寄怀(寄懷)  拼音:jì huái
托寄情怀。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唐。许浑 晨起诗二首之二:「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國語辭典》:用情  拼音:yòng qíng
1.以诚实之心相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樊须》:「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根据情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
3.施用感情、动感情。多指男女间的感情而言。如:「用情不专」、「用情太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小子自然要算忍性上欠些把持,媳妇自然要算用情上欠些宛转。」
《國語辭典》:宾礼(賓禮)  拼音:bīn lǐ
1.古代五礼之一。为国际间的一种礼节。《周礼。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志一》:「主客掌宾礼。凡蕃使朝贡,馆饩赐予,辨其贡道远迩、贡使多寡、贡物丰约以定。」
2.以宾客之礼相待。《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裴潜》:「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晋。陆机〈辩亡论〉:「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國語辭典》:五礼(五禮)  拼音:wǔ lǐ
1.古代吉、嘉、宾、军、凶五种礼仪。《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礼,吉、凶、军、宾、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周公救乱,弘制斯文,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2.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的礼。《书经。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汉。孔安国。传:「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
《漢語大詞典》:开诚(開誠)
推诚相待;表明诚意。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 李泌 、 陆贄 之徒,则其於道虽未醇,而本其天资之所暗合,亦往往开诚而不欺,恬淡而少欲。”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贼既去,自春徂夏不雨,民大饥。土寇四起,自称将军,掠良善。 张利民 开诚劝导之。”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布政使衔直隶按察使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公开诚示众,消释羣疑,扶良詰姦,远人宾顺,属郡无事。”
《漢語大詞典》:隆礼(隆禮)
(1).尊崇礼法。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郑玄 注:“隆礼,谓盛行礼也。” 孔颖达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礼,则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则为无知之民。”荀子·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县羣众。”
(2).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英烈传》第四一回:“那 元顺帝 便敕他镇守 汀州 ,十分隆礼他。”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雅善余诗,是以见客甚隆礼焉。”
《國語辭典》:抗礼(抗禮)  拼音:kàng lǐ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