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掉头(掉頭)  拼音:diào tóu
1.摇头。《庄子。在宥》:「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
2.转过头。多表示不顾而去。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3.回头。如:「他掉头看著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
4.断头。如:「刽子手吆喝一声,那犯人应声掉头。」
5.车、船等转向反方向。如:「你在这里等我,我的车子从那一边掉头过来。」
《國語辭典》:白黑  拼音:bái hēi
1.白色和黑色。《淮南子。脩务》:「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2.比喻是非、清浊、善恶。《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刘向》:「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漢語大詞典》:反之
(1).重复,再来一遍。《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何晏 集解:“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
(2).与此相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欲通策之,责人之所必不能也;苟然,则学者必不精,而得人必滥。欲反之,则莫若使之人占一经也。”
(3).返回初始状态。 明 张居正 《杂著》:“开国之初,庶事草创,大抵皆多质少文。凡制礼作乐铺张繁盛之事,皆在国之中世。当其时,人以为太平盛美,而不知衰乱之萌,肇於此矣。 夏 商 皆然,不独 周 也。圣人知其然,恒不待其盛而亟反之。”
(4).从相反的方面说。 艾青 《〈诗选〉自序》:“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所有滞重的物质长上翅膀;反之,也可以使流动的物质凝固起来。” 张天翼 《皮带》:“凡是希求着的,结果是达不到;反之,没想到的事倒会意外地来临的。”
《國語辭典》:冰炭  拼音:bīng tàn
性质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漢語大詞典》:反是
与此相反。
分類:相反
《國語辭典》:倒置  拼音:dào zhì
1.不按正常的顺序处理事物。如:「你办事怎么本末倒置?简直不知轻重!」
2.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也作「倒装」。
《國語辭典》:逆风(逆風)  拼音:nì fēng
迎面对著风。如:「逆风前进」。《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一路又遇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
《國語辭典》:反而  拼音:fǎn ér
表意外或相反的连接词。《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如今好处没有想到,反而连根拔掉。」
《國語辭典》:背驰(背馳)  拼音:bèi chí
彼此相反而行。晋。曹摅感旧〉诗:「今我唯困蒙,群士所背驰。」
《國語辭典》:逆水  拼音:nì shuǐ
1.与水的流向相反。如:「逆水而上总要比顺水而下辛苦些。」
2.丽水的别名。参见「丽水」条。
《國語辭典》:异道(異道)  拼音:yì dào
1.不同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
2.不同的思想、立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3.所行的路径不同。《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
《國語辭典》:偏生  拼音:piān shēng
偏偏、恰好。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还有一个小兄弟,叫做孙虫儿,虽然是我的亲手足,争奈我眼里偏生见不得他。」《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笑道:『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鸳鸯、袭人是一夥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好十倍。』」
《國語辭典》:反常  拼音:fǎn cháng
违背常情。《后汉书。卷三三。周章传。论曰》:「孔子称:『可与立,未可与权。』权也者,反常者也。」
《漢語大詞典》:对言(對言)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糲与粱肉对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 对文 ”。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
《國語辭典》:两可(兩可)  拼音:liǎng kě
不否定任何一方。如:「模棱两可」。《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鲁胜》:「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