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1,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
直言正谏
直言正色
直砚
直言极谏科
直言判断
直言其封
直言切谏
直言三段论
直纣
直值
直撞横冲
直捉捉
匀速直线运动
《國語辭典》:直言无讳(直言無諱)  拼音:zhí yán wú huì
直接说明,无所隐讳。《晋书。卷七五。范汪传》:「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也作「正言不讳」。
分類:直率隐讳
《國語辭典》:直言无隐(直言無隱)  拼音:zhí yán wú yǐn
直接说明,无所隐讳。《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文宗孝德显皇后传》:「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东周列国志》第五○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
《國語辭典》:直言正谏(直言正諫)  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
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國語辭典》:直言正色  拼音:zhí yán zhèng sè
言语正直,表情严肃。《三国志。卷一一。魏书。国渊传》:「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直言正色,论不阿谄。」
《韵府拾遗 霰韵》:直砚(直砚)
晁氏墨经研墨用直砚为上乃见真色不搅墨若圆砚磨失墨之真
《漢語大詞典》:直言极谏科(直言極諫科)
唐 代科举常选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举行,由天子亲策,专用于网罗选用特殊人才。类似 汉 代的举贤良文学、孝廉方正。其中,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最为常见,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参军。”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臣昨覩乙亥詔书,或越职言事……恐非本於宸衷。盖陛下即位以来,屡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转对,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今詔书如此,是与前事相违。”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窃尝观 汉 唐 宋 之世,自贤良方正以逮直言极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荐之,天子试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
《漢語大詞典》:直言判断(直言判斷)
逻辑学名词。亦称定言判断。是无条件地反映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它通过联系词“是”与“不是”来肯定与否定事物的某种属性。例如:“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和“自然界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是直言判断。它的公式是:S是(不是)P。人们以直言判断来表现已获得关于客观现实规律的知识。
《韵府拾遗 冬韵》:直言其封
魏书广平王连传世祖以阳平王熙之第二子浑为南平王以继连后浑薨子飞龙袭诏曰自今奏事诸臣相称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
《漢語大詞典》:直言切谏(直言切諫)
同“ 直言极諫 ”。 汉书·东方朔传:“ 朔 虽詼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漢語大詞典》: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論)
逻辑学名词。即三段论。亦称定言三段论。是从两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它们所制约的第三个判断(结论)来的间接演绎推理。因为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都是直言判断,所以叫直言三段论。如:凡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
《漢語大詞典》:直纣(直紂)
方言。性情固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性坚执曰直紂。”
《漢語大詞典》:直值
指物品本身的实际价值。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故常论售主持货入市,所定价格,只许从直值,不许从市价。”
《漢語大詞典》:直撞横冲(直撞横衝)
形容向前突破,不可阻挡或毫无顾忌地乱冲乱闯。 明 无名氏 《英烈传》第二八回:“这些随来的精勇,个个拚死杀来,真个是摧枯拉朽,直撞横衝,杀得 友谅 远走二十里之地。”
《漢語大詞典》:直捉捉
直挺挺。《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见妇人穿一身大红衣裳,直捉捉吊在牀上。”
分類:直挺挺
《漢語大詞典》:匀速直线运动
简称“匀速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即加速度等于零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