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4,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目定口呆
目动言肆
目光短浅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酣神醉
目不转睛
目乱睛迷
目茂
目无王法
目无下尘
目无余子
目无组织
目无尊长
目下十行
《國語辭典》:目定口呆  拼音:mù dìng kǒu dāi
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也作「目瞪口呆」、「目睁口呆」。
《漢語大詞典》:目动言肆(目動言肆)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北史·裴侠传:“ 梁 竟陵 守 孙暠 、 酇城 守 张建 并以郡来附。 侠 见之,密谓人曰:‘ 暠 目动言肆,轻於去就者也; 建 神情审定,当无异心。’”
《国语辞典》:目光短浅(目光短浅)  拼音:mù guāng duǎn qiǎn
比喻见识浅陋。如:「规划市政要有长远打算,不能目光短浅。」
《國語辭典》:目光如豆  拼音:mù guāng rú dòu
形容目光短浅,器识狭隘。如:「一个人如果目光如豆,只顾眼前利益,是不可能拥有美好前程的。」
《國語辭典》:目光如炬  拼音:mù guāng rú jù
1.形容人怒视。《周书。卷一二。列传。齐炀王宪》:「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南史。卷一五。列传。檀道济》:「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2.形容目光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中间坐著一位神道,面阔尺馀,须髯满颏,目光如炬,肩臂摇动,像个活的一般。」
3.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如:「教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光如炬,凡事都有独到之见解。」
《漢語大詞典》: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明 袁宏道 《西湖一》:“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綾,纔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國語辭典》:目不转睛(目不轉睛)  拼音:mù bù zhuǎn jīng
眼睛动也不动。形容凝神注视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便立在一边偷看那人,目不转睛。」《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便坐于允侧。吕布目不转睛的看。」也作「目不转视」。
《漢語大詞典》:目乱睛迷(目亂睛迷)
见“ 目乱精迷 ”。
《漢語大詞典》:目乱精迷(目亂精迷)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 睛 ”。
《韵府拾遗 宥韵》:目茂
潜夫论昔倕之巧目茂圆方心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
《國語辭典》:目无王法(目無王法)  拼音:mù wú wáng fǎ
胆大妄为,眼中已无法律的存在。《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冯君瑞是我内地生员,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國語辭典》:目无下尘(目無下塵)  拼音:mù wú xià chén
形容态度骄傲,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红楼梦》第五回:「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國語辭典》:目无馀子(目無餘子)  拼音:mù wú yú zǐ
眼中没有旁人。形容骄傲自大。
《國語辭典》:目中无人(目中無人)  拼音:mù zhōng wú rén
形容自高自大,瞧不起他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严家夫妻娇养了这孩儿,到得大来,就便目中无人。」《红楼梦》第一○回:「他因仗著宝玉和他好,他就目中无人。」
《高级汉语词典》:目无组织  拼音:mù wú zǔ zhī
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國語辭典》:目无尊长(目無尊長)  拼音:mù wú zūn zhǎng
不把尊卑长幼的伦理道德放在眼里,表示不尊敬。如:「像这般的目无尊长,怎可为人兄长?」
《國語辭典》:目下十行  拼音:mù xià shí háng
形容看书看得快。参见「一目十行」条。《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分類:看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