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下一页
智目行足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众经目录
都部要目
义天目录
算数目犍连经
伪经目录
网目
慧目
广目天
摩诃目犍连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目犍连为执杖梵志所杀
弊魔试目连经
佛类词典(续上)
智目智目行足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众经目录
都部要目
义天目录
算数目犍连经
伪经目录
网目
慧目
广目天
摩诃目犍连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目犍连为执杖梵志所杀
弊魔试目连经
智目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智目行足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智解于目,譬修行于足也。(参见:智目)
【佛学常见辞汇】
智解在目,修行在足。
(譬喻)譬智解于目,譬修行于足也。(参见:智目)
【佛学常见辞汇】
智解在目,修行在足。
智目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到清凉池。」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
(经名)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
众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隋法经等撰。七卷,一隋静泰撰,五卷。
(书名)一隋法经等撰。七卷,一隋静泰撰,五卷。
都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书名)诸部要目之异名。
(书名)诸部要目之异名。
义天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二卷,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著。为目次诸家之章疏者。是章疏目录之嚆矢。自序曰:「开元中,初有大法师,厥号智升。刊落讹谬,删简重复,总为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为精要。议者以为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掌穷谓(按穷谓二字,疑原本有误,无从考正,今仍之),经论虽备,而章疏或废,则流衍无由矣。辄效升公护法之志,搜访教迹,以为己任。孜孜不舍,仅二十载于玆矣。今以所得新旧制撰诸宗义章,不敢私秘,叙而出之,后有所得。亦欲随而录之,脱或将来编次函帙,与三藏正文,垂之无穷,则吾愿毕矣。
(书名)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二卷,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著。为目次诸家之章疏者。是章疏目录之嚆矢。自序曰:「开元中,初有大法师,厥号智升。刊落讹谬,删简重复,总为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为精要。议者以为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掌穷谓(按穷谓二字,疑原本有误,无从考正,今仍之),经论虽备,而章疏或废,则流衍无由矣。辄效升公护法之志,搜访教迹,以为己任。孜孜不舍,仅二十载于玆矣。今以所得新旧制撰诸宗义章,不敢私秘,叙而出之,后有所得。亦欲随而录之,脱或将来编次函帙,与三藏正文,垂之无穷,则吾愿毕矣。
算数目犍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算数目犍连,梵志名。此梵志以法为喻,问佛法中次第,佛答之。摄于中阿含二十五。巴Gan!akamo-ggalla%na。
(经名)算数目犍连,梵志名。此梵志以法为喻,问佛法中次第,佛答之。摄于中阿含二十五。巴Gan!akamo-ggalla%na。
伪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出三藏记集五揭道安之疑经录及僧祐之疑经录。大唐内典录十揭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四十有伪经目录。开元释教录十八揭疑惑录。其他历代之众经目录各有伪经一科。
(书名)出三藏记集五揭道安之疑经录及僧祐之疑经录。大唐内典录十揭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四十有伪经目录。开元释教录十八揭疑惑录。其他历代之众经目录各有伪经一科。
网目
【佛学大辞典】
(譬喻)网之细目也。天台之判教,以顿渐秘密不定之化仪四教,比诸大纲,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比诸网目。法华玄义十曰:「法门网目。」同文句记一曰:「顿等是此宗判教之大纲,藏等是一家释义之网目。」
(譬喻)网之细目也。天台之判教,以顿渐秘密不定之化仪四教,比诸大纲,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比诸网目。法华玄义十曰:「法门网目。」同文句记一曰:「顿等是此宗判教之大纲,藏等是一家释义之网目。」
慧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慧之眼目也。圆觉经曰:「幻翳朗照,慧目清净。」又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寄归传一曰:「既无慧目,谁鉴是非。」
【佛学常见辞汇】
智慧的眼目。
(术语)智慧之眼目也。圆觉经曰:「幻翳朗照,慧目清净。」又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寄归传一曰:「既无慧目,谁鉴是非。」
【佛学常见辞汇】
智慧的眼目。
广目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毗留博叉。四天王天之一。又十二天之一。十六善神之一。又名西方天。住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净天眼观察阎浮提之众生,为西方守护神。详见起世经等。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天之一。
(界名)梵名毗留博叉。四天王天之一。又十二天之一。十六善神之一。又名西方天。住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净天眼观察阎浮提之众生,为西方守护神。详见起世经等。
【佛学常见辞汇】
四天王天之一。
摩诃目犍连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ha%-maudgalya%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诃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诃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赞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然中心有不安之念。因而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告,故共竞修行精进。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见五比丘中之马胜,仪容端正,问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现,由一偈之法门,忽开悟得脱。次于竹园精舍,闻佛陀亲说,得法眼净之悟,因告之目连,共为诸佛子。二人弟子,合二百人,亦入佛门。法华文句一曰:「大目犍连姓也,翻赞诵。文殊问经翻莱茯根。真谛云:勿伽罗,此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中略)同名者多,故举大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摩诃没特伽罗,言大目犍连者讹也,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菉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伪其名。得大神通,简馀此姓,故云大采菽氏。从父本名俱利迦,亦云拘隶多,先云俱律陀,讹也。大般若云舍利子大采菽氏。」玄应音义六曰:「云目犍连,或言目伽略子者讹也,则正言没特伽罗子,或言毛驮伽罗子,此乃从母为名。没特伽此云绿豆,罗此云执取,或云挽取。本名俱利迦,或言拘隶多,此从父名也,旧云俱律陀,不正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人名)Maha%-maudgalya%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诃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诃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赞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然中心有不安之念。因而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告,故共竞修行精进。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见五比丘中之马胜,仪容端正,问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现,由一偈之法门,忽开悟得脱。次于竹园精舍,闻佛陀亲说,得法眼净之悟,因告之目连,共为诸佛子。二人弟子,合二百人,亦入佛门。法华文句一曰:「大目犍连姓也,翻赞诵。文殊问经翻莱茯根。真谛云:勿伽罗,此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中略)同名者多,故举大也。」法华玄赞一曰:「梵云摩诃没特伽罗,言大目犍连者讹也,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菉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伪其名。得大神通,简馀此姓,故云大采菽氏。从父本名俱利迦,亦云拘隶多,先云俱律陀,讹也。大般若云舍利子大采菽氏。」玄应音义六曰:「云目犍连,或言目伽略子者讹也,则正言没特伽罗子,或言毛驮伽罗子,此乃从母为名。没特伽此云绿豆,罗此云执取,或云挽取。本名俱利迦,或言拘隶多,此从父名也,旧云俱律陀,不正也。」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目犍连为执杖梵志所杀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三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于世尊弟子中为神足第一,何不以神足避之?目连曰:我宿业极重,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我极患疼痛,来辞汝,取般涅槃。舍利弗言:汝今少停,我当先取灭度。舍利弗乃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为亲戚乡人说法,遂取灭度。目连亦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说法,取灭度(增一阿含经十八十九)。时阿阇世王闻梵志打杀目连,极瞋怒。告大臣曰:索彼外道焚杀之。目连闻之,报曰:大王不可作是事,我先作业,注来于身,非可代受。王曰:尊命难违,若捉得当但使出国(毗奈耶杂事十八)。然目连弟子马宿满宿二人,为所谓六群比丘之随一,闻师打杀,愤怒不堪,身毛悉竖,以大力士力,尽捕执杖梵志杀之(戒因缘经二,毗婆沙论四)。时诸苾刍皆有疑,请于世尊言:圣者目连有何业,而外道粉碎其身?世尊曰:往古为婆罗门子,淫溺其妇,于母不孝。一日怒母,发恶语曰:如何得勇力人,打彼身形。依此粗恶语,于五百生中,常被打碎。今日虽證圣道为神通第一,然犹受此报(毗奈耶杂事十八)。又曰:彼昔为弊魔时,数数触娆拘楼孙佛上足弟于尊者毗楼,化作小儿以大杖击彼首,使之流血。即时堕大地狱,以斯宿业,今日为释迦文佛上足,为外道所打杀(魔娆乱经)。
(传说)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三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于世尊弟子中为神足第一,何不以神足避之?目连曰:我宿业极重,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我极患疼痛,来辞汝,取般涅槃。舍利弗言:汝今少停,我当先取灭度。舍利弗乃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为亲戚乡人说法,遂取灭度。目连亦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说法,取灭度(增一阿含经十八十九)。时阿阇世王闻梵志打杀目连,极瞋怒。告大臣曰:索彼外道焚杀之。目连闻之,报曰:大王不可作是事,我先作业,注来于身,非可代受。王曰:尊命难违,若捉得当但使出国(毗奈耶杂事十八)。然目连弟子马宿满宿二人,为所谓六群比丘之随一,闻师打杀,愤怒不堪,身毛悉竖,以大力士力,尽捕执杖梵志杀之(戒因缘经二,毗婆沙论四)。时诸苾刍皆有疑,请于世尊言:圣者目连有何业,而外道粉碎其身?世尊曰:往古为婆罗门子,淫溺其妇,于母不孝。一日怒母,发恶语曰:如何得勇力人,打彼身形。依此粗恶语,于五百生中,常被打碎。今日虽證圣道为神通第一,然犹受此报(毗奈耶杂事十八)。又曰:彼昔为弊魔时,数数触娆拘楼孙佛上足弟于尊者毗楼,化作小儿以大杖击彼首,使之流血。即时堕大地狱,以斯宿业,今日为释迦文佛上足,为外道所打杀(魔娆乱经)。
弊魔试目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