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4,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扬眉瞬目
扬眉眴目
恂目
泫目
悬门抉目
眩目惊心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一目五行
一目之士
一目了然
以耳代目
《漢語大詞典》:扬眉瞬目(揚眉瞬目)
(1).犹横眉怒目。《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2).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明 宋濂 《焚石禅师六会语序》:“扬眉瞬目之顷,輒曰彼已悟矣,何其易悟哉!”
(3).倾心注目。 明 归有光 《示徐生书》:“世学之卑,志在科举为第一事,天下豪杰,方扬眉瞬目,羣然求止于是。”
(4).沾沾自喜貌。 清 戴名世 《跋赵孟頫画》:“余又以 子昂 实书画累之,彼方扬眉瞬目,以此自名,而陷于极恶大罪而不自知。”
《漢語大詞典》:扬眉眴目(揚眉眴目)
横眉怒目。《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國語辭典》:恂目  拼音:xún mù
一眨眼、一瞬间。《列子。黄帝》:「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分類:眨眼敬顺
《漢語大詞典》:泫目
使眼流泪。谓引起悲伤。 宋 苏轼 《赐文武百寮请举乐不允批答》:“金石丝竹,乃悽耳之声;干戚羽旄,皆泫目之具。”
分類:流泪悲伤
《漢語大詞典》:悬门抉目(懸門抉目)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劝 吴王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 伍员 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柳亚子 《痛哭》诗之八:“从此中原涂炭矣,悬门抉目我何心!”亦省作“ 悬目 ”、“ 悬眼 ”、“ 悬眸 ”。 傅尃 《感事》诗之一:“忍见东门尚悬目,可怜中夜枉横戈。” 林百举 《过兴宁忆亡友刘节膺何公博》诗:“纵使 吴 门展悬眼,麟伤凤死恨犹深。”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披髮纵无天可诉,悬眸仍有鬼能知。”
《漢語大詞典》:眩目惊心(眩目驚心)
使人眼花心惊。 宋 刘从乂 《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目惊心。”
《漢語大詞典》:一指蔽目,不见泰山(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宋史·王安礼传:“今以一指蔽目,虽 泰 , 华 在前弗之见。” 谢觉哉 《关于独立思考》:“凡是不如个人的意的事就死记在心,把它扩大;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國語辭典》: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拼音: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根本的问题。「泰」文献异文作「太」。《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也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國語辭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拼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无法看到眼前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无法认清全面或根本的问题。如:「凡事要多从不同角度思考,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作「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数行(一目數行)
犹一目十行。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豪举动:“ 熊 公 廷弼 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閲。閲则连长几於中堂,鳞摊诸卷於上,左右置酒一壜,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参见“ 一目十行 ”。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辽史·杨遵勗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 遵勗 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元史·许有壬传:“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閲 衡州 《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参见“ 一目十行 ”。
《國語辭典》:一目十行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语本《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谨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比喻阅读迅速。《红楼梦》第二三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下十行」。
《漢語大詞典》: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於 元 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詆斥 宋 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國語辭典》:一目了然  拼音:yī mù liǎo rán
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如:「这张平面图让人对本栋大楼的配置一目了然。」也作「一目瞭然」。
《國語辭典》:一目瞭然  拼音:yī mù liǎo rán
看一眼就能完全清楚。《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瞭然。」也作「一目了然」。
分類:一看清楚
《漢語大詞典》:以耳代目
(1).盲人目不能视,凭听觉来了解外界事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王 具白请教之意。僧(瞽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 王 请以耳代目。”
(2).犹言以耳为目。 清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人盛称扬 韩愈 矣,其文章道谊,莫或訾议。以耳代目之説,固结於人心,师表神明之弗暇,况从而指斥乎?我则未敢过信也。” 臧克家 《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