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
词典
6
分类词汇
4
词典
目的
目的地
漫无目的
犯罪目的
目的论
目的物
分类词汇
依归
为了
鹄的
仪的
《國語辭典》:
目的
拼音:
mù dì
想要达到的目标。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分類:
目的
追求
目标
境地
《國語辭典》:
目的地
拼音:
mù dì dì
想要到达的地方。如:「目的地到了,请诸位旅客拿好行李下车。」
分類:
目的地
想要
《国语辞典》:
漫无目的(漫无目的)
拼音:
màn wú mù dì
形容无所事事,没有任何目标。如:「她漫无目的的在人群中走著。」
分类:
无所事事
目标
《漢語大詞典》:
犯罪目的
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与犯罪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动机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不同,犯罪的性质也就不同。有些犯罪必须具有特定的目的才能构成,如赌博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才能构成。因此,判明犯罪目的对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分類:
实施
犯罪
罪行
希望
结果
既有
联系
区别
《漢語大詞典》:
目的论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某种目的所决定的学说。有外在论目的论和内在论目的论。中国西汉董仲舒提出人间的一切都是“天”有目的地安排的。神学家认为上帝或神有目的地创造和安排了世界万物。目的论在自然科学发展中,曾把只适用于人类活动的目的范畴推广运用于自然界,将目的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原则。
分類:
世界
界上
决定
学说
《國語辭典》:
目的物
拼音:
mù dì wù
指目标所在的东西。如:「这次竞标的目的物是那座大楼。」
分類:
目标
所在
《國語辭典》:
依归(依歸)
拼音:
yī guī
1.托附、依靠。《书经。金縢》:「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悯之。」
2.依据、遵循。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
:「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
分類:
依托
尊奉
目的
依靠
遵循
宗旨
《漢語大詞典》:
为了(爲了)
(1).表目的。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一回:“此番带了这项金银,就为了父亲的官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
第一部一:“为了要显显他的本领,在平道上,他把牲口赶得飞也似地跑。”
(2).表原因。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
:“ 清 末,治朴学的不止 太炎先生 一个人,而他的声名,远在 孙诒让 之上者,其实是为了他提倡种族革命,趋时,而且还‘造反’。” 洪深
《五奎桥》
第一幕:“里面的四百多亩田,为了天旱水低,人力车水赶不及而干得要死的,真都得活活的枯死。”
分類:
原因
目的
《國語辭典》:
鹄的(鵠的)
拼音:
gǔ dì
1.练习射箭的目标。《战国策。齐策五》:「今夫鹄的,非咎罪于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
2.目的。如:「推动司法改革,既以促成政府守法为其鹄的,即应讲求司法保障人权的实效。」
分類:
箭靶
目的
中心
想要
练习
习射
射击
结果
目标
《漢語大詞典》:
仪的(儀的)
目标;目的。
《
韩非子·用人
》
:“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 唐
刘知几
《
史通·辨识
》
:“兼斯具美,督彼羣才,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举其要旨,首为人择,设有人立一定之仪的,择动物之与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则又育其子之近似,历年既永,宜者遂传。”
分類:
目标
目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