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动目(動目)  拼音:dòng mù
1.转动眼珠,使眼色。《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前日围场之中,云长欲杀曹操,将军动目摇头而退之,何也?」
2.注目。唐。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
《漢語大詞典》:遐睇
往远处眺望之目光。 元 袁易 《游苏子美沧浪故园》诗:“虚徐少城隅,物色入遐睇。” 元 朱德润 《泛太湖访友》诗:“飞云入遐睇,鸟道横青岑。”
《漢語大詞典》:高睨
犹雄视,傲视。谓目光远大,见解脱俗。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 天老 而友 地典 ,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李贤 注:“睨,视也。高视大谈,言不同流俗。”
《漢語大詞典》:远光(遠光)
谓看得远的目光。 元 马臻 《闻早雁》诗:“初鸿有餘音,老眼无远光;登楼望不极,但见天青苍。”
分類:看得目光
《國語辭典》:鹗视(鶚視)  拼音:è shì
像鹗鸟般目光锐利的顾视。比喻勇猛的样子。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鹗视争先,龙骧并驱。」
《漢語大詞典》:目摄(目攝)
以严厉的目光使对方慑服。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尝游过 榆次 ,与 盖聂 论剑, 盖聂 怒而目之。 荆軻 出…… 盖聂 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司马贞 索隐:“摄犹整也。谓不称己意,因怒视以摄整之也。”明史·黄道周传:“故事,必膝行前, 道周 独否, 魏忠贤 目摄之。”
《漢語大詞典》:英盼
奕奕有神的目光。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盼。”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
《國語辭典》:目逆  拼音:mù nì
注视前来的人或物。《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
分類:目光光相
《漢語大詞典》:鹰鹘(鷹鶻)
(1).鹰与鹘。驯养后可助田猎。新唐书·高宗纪:“﹝ 永徽 二年十一月﹞癸酉,禁进犬马鹰鶻。”辽史·太祖纪下:“﹝ 天赞 四年﹞十一月丁酉,幸 安国寺 ,饭僧,赦京师囚,纵五坊鹰鶻。”
(2).比喻目光锐利的人。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丁相 谓 善为诗……少时好蹴踘,长韵其二联云:‘鹰鶻腾双眼,龙蛇绕四肢。躡来行数步,蹺后立多时。’”
《漢語大詞典》:视流(視流)
目光不定的样子。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杜预 注:“视流,不端諦。”
分類:目光不定
《國語辭典》:娭光  拼音:xī guāng
目光。《楚辞。宋玉。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漢語大詞典》:注眼
(1).集中目光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2).引申为着眼。 郭沫若 《集外·我对于国防文学的意见》:“我们注眼这一层去想象汉奸的生活,一定可以得到好些宝贵的教训。”
《漢語大詞典》:热眼(熱眼)
热切的目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忘餐废寝,则久入成迷;舌敝脣焦,则相看似鬼。迨夫全军尽没,热眼空窥。”
分類:热切目光
《漢語大詞典》:遐视(遐視)
谓目光深远。 唐 吕温 《顺宗至德皇帝挽歌词》之一:“遐视轻神宝,传归属圣猷。”新唐书·选举志下:“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
分類:目光深远
《漢語大詞典》:犀火
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玉娇梨》第九回:“我小姐这一片爱才心肠可质鬼神,一双识才俊眼犹如犀火。”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