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盛世忠,字景韩,清源(今山西清徐)人。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诗
盛世忠,字景韩,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与胡仲弓(苇航)有交。有《松坡摘稿》,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四。今录诗十五首。
《漢語大詞典》:登春台(登春臺)
(1).《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后以“登春臺”比喻盛世和乐气象。 晋 潘岳 《秋兴赋》:“仰羣儁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 陆贽 《登春台赋》:“登春臺而写望,独观化以娱情。”
(2).曲名。 宋太宗 所制小曲小石角之一。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剏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小石角九:《月宫春》《折仙枝》《春日迟》《綺筵春》《登春臺》《紫桃花》《一林红》《喜春雨》《汎春池》。”
《漢語大詞典》:鸣盛(鳴盛)
(1).谓歌颂盛世。《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又道:‘朕见 太祖 高皇帝 每宴羣臣,必有诗歌鸣盛。’”
(2).著称。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盖廪廪乎企嚮圣贤之域,岂仅人文彬蔚,鸣盛东南已哉!”
《漢語大詞典》:栖粮(棲糧)
《淮南子·缪称训》:“昔 东户 季子 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餘粮,宿诸畮首。”谓馀粮存放于田头。后因以“栖粮”称颂丰年盛世。 宋 宋祁 《皇帝幸玉津园省敛颂》:“揉耒以识 帝农 之来,栖粮而歌 东户 之泰。”
《漢語大詞典》:邕熙
(1).邕,通“ 雍 ”。和洽兴盛。亦指和平盛世。 晋 荀勖 《舞曲歌辞·大豫舞歌》:“时迈其仁,世载邕熙。”周书·王褒传:“昔吾壮日,及弟当年,俱值邕熙,并欢衡 泌 。” 唐 白居易 《上元日叹道文》:“故能阜蕃动植,啟迪邕熙,邦家保安,夷夏咸若。”
(2).邕,通“ 雍 ”。 三国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及 魏 受命,改其十二曲,使 繆袭 为词,述以功德代 汉 ……改《芳树》《邕熙》,言 魏氏 临国,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
《漢語大詞典》:康衢谣(康衢謡)
列子·仲尼:“ 尧 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 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后因称歌颂盛世之歌为“康衢謡”。 王闿运 《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藪,令有康衢之謡。”
《漢語大詞典》: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隋 许善心 《神雀颂》:“ 轩 ( 轩辕 )物重造, 姚 ( 虞舜 )风再薰。” 唐 崔立之 《南至郊坛有司书云物赋》:“时谓 唐 时,歌卿云之五色;德称 虞 德,咏《南风》之再薰。”
《漢語大詞典》:乌阳(烏陽)
指太阳。亦喻昌明盛世。旧唐书·李密传赞:“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 李密 ,始乱终逆。” 宋 苏轼 《李太师墓志》:“无疆之休,以来本世……如 谊 、 仲舒 ,乌阳是逢。”
《漢語大詞典》:再熏
同“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
《漢語大詞典》: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隋 许善心 《神雀颂》:“ 轩 ( 轩辕 )物重造, 姚 ( 虞舜 )风再薰。” 唐 崔立之 《南至郊坛有司书云物赋》:“时谓 唐 时,歌卿云之五色;德称 虞 德,咏《南风》之再薰。”
《漢語大詞典》:贞纪(貞紀)
谓清明盛世。 唐 薛存诚 《仙石灵台赋》:“总群瑞以考徵,实表盛乎贞纪。”
《漢語大詞典》:鼓盛
鼓吹盛世。 清 魏源 《〈简学斋诗集〉序》:“使 李 杜 但在 天宝 以前,除《清平调》《何将军山林》外,亦无以鸣豫而鼓盛。”
分類:鼓吹盛世
《国语辞典》:大同之世  拼音:dà tóng zhī shì
最和平安乐的盛世。《老残游记》第一一回:「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
《漢語大詞典》:东风入律(東風入律)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月支 ﹞使者对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晋书·地理志上:“而玉环楛矢,夷裘风驾,南翬表貺,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
《國語辭典》:舜日尧年(舜日堯年)  拼音:shùn rì yáo nián
比喻太平盛世。南朝梁。沈约 四时白纻歌。秋白纻:「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孤本元明杂剧。闹钟馗。头折》:「时逢岁稔之年,理当千邦庆贺,正旦之节,端的是胜舜日尧年也。」也作「舜日尧天」、「尧天舜日」。
《漢語大詞典》:三五之隆
三皇五帝之盛世。汉书·郊祀志下:“夫 周 秦 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 颜师古 注:“三谓三皇,五谓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