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4,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黄葆光(字 元晖、元辉 )
刘安节(字 元承 )
王祖道(字 若愚 )
刘安上(字 元礼 别称 二刘 )
郭知章(字 明叔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周武仲(字 宪之 )
张汝明(字 舜文 )
洪彦升(字 仲达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张克公(字 介仲 )
李弥大(字 似矩 号 无碍居士 )
胡舜陟(字 汝明 号 三山老人 )
黄龟年(字 德邵 号 竹溪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慕容彦逢(字 淑遇、叔遇 文友 )黄葆光(字 元晖、元辉 )
刘安节(字 元承 )
王祖道(字 若愚 )
刘安上(字 元礼 别称 二刘 )
郭知章(字 明叔 )
许景衡(字 少伊 世称 横塘先生 忠简 )
周武仲(字 宪之 )
张汝明(字 舜文 )
洪彦升(字 仲达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张克公(字 介仲 )
李弥大(字 似矩 号 无碍居士 )
胡舜陟(字 汝明 号 三山老人 )
黄龟年(字 德邵 号 竹溪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17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复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徽宗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三迁至左司谏,又擢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颇受知徽宗。为蔡京排挤,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性嗜学,博通经史诸子,词章雅丽简古,挥笔立就,一时典册,多出其手。卒谥文友。有《摛文堂集》。全宋诗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刘兴祖《摛文堂集序》),宜兴(今属江苏)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池州铜陵簿,知鄂州崇阳。绍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四),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太学博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除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大观元年(一一○七),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侍郎,改吏部,进兼侍读,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贤殿修撰(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讲并议礼局,预修《政和五礼新仪》。六年,除给事中(同上书职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谥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及内外制、奏议等,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见宋蒋瑎撰《慕容彦逢墓志铭》(《摛文堂集附录》)。 慕容彦逢诗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摛文堂集》为底本,参校清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氏刊文澜阁《四库全书》本(简称盛本)等。另据《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二二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登元祐三年进士第,调池州铜陵主簿。绍圣初,复中宏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州学教授。元符元年,擢国子监主簿,迁太学博士。崇宁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监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大观元年,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吏部侍郎。尝忤执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讲并议礼局。二年冬,擢刑部尚书。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书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谥文友。彦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见《摛文堂集》附录《慕容彦逢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元晖,一作元辉。哲宗元祐间试吏部,赐进士出身。以从使高丽得官。累迁监察御史、左司谏,始莅职,即言三省十大弊病,请革去一切,徽宗命厘正之,由是忤蔡京,徙为符宝郎。政和七年复为侍御史。时蔡京当国,举朝结舌,葆光独力劾之,京中以他事,谪昭州安置。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宣和四年,出守处州。加直秘阁。善论事,为文切理,不为横议所移,时颇推重。卒年五十八。全宋诗
黄葆光(一○六七~一一二四),字元晖,黟县(今属安徽)人。徽宗崇宁中从使高丽,补将仕郎。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吏部铨试优等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五),调齐州司理参军。三年,召为太学博士,迁校书郎、监察御史、左司谏,因触犯蔡京,徙符宝郎。翌年擢侍御史。政和末,因上书再忤蔡京,贬知立山县,未几即昭州安置。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处州,阅二岁,除直秘阁,卒,年五十八。《东都事略》卷一○五、《新安志》卷七、《宋史》卷三四八有传。全宋文·卷二九六三
黄葆光(一○六七——一一二四),字元晖(一作辉),徽州黟县(今安徽黟县)人。四试礼部不第,以从使高丽得官。政和元年,试吏部铨第一,赐进士出身,调齐州司理参军。三年,召除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左司谏。七年,拜侍御史。言事切直,尤力攻蔡京专制,坐贬知昭州立山县,又谪昭州安置。宣和二年,令自便。寻以职方员外郎召,未至,复主管江州太平观。四年,知处州,有政绩。六年,除直秘阁、再任。卒,年五十八。《宋史》卷三四八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一○五,淳熙《新安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16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元承。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累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遭诬劾,谪知饶州,岁饥发廪赈救,安集逃散之民。移宣州,又遇水灾,设法拯溺、抚留难民。卒于官。师事程颐,以学行为时人推重,称大刘、永嘉先生。有《刘左史集》。全宋文·卷二九五九
刘安节(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师事程颐,以学行为时推重。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平反甚众。后谪知饶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节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来归者以万数。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见许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宋福州人,字若愚。英宗治平间进士。徽宗时累官直龙图阁、知桂州。蔡京开边,祖道乘机谋求富贵,诱使王江酋杨晟免等纳土,并夸大其辞,请设官建城,辇输钱粟,实无尺地一民。官终刑部尚书。全宋诗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二县。神宗元丰三年(一○八○),为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出知汀州、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除江南西路运判(同上书卷三九五)。七年,以权发遣江东路提点刑狱为权发遣福州(同上书卷四七五)。元符初入为左司谏。三年(一一○○),出知海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再知福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三年,知桂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三)。官终刑部尚书。大观二年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王祖道(?——一一○八),字若愚,福州闽县(治今福建福州)人。治平二年第进士,调韩城尉,知松阳、白马县。元丰中为御史。元符中,历知汀、泉、福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左司谏。崇宁中再知福、桂州,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希蔡京意开边,调兵镇戍,糜费钱帛,实无益于国。后进龙图阁直学士,以刑部尚书召。大观二年十月卒,赠宣奉大夫,四年追贬为昭信军节度副使。见《宋史》卷三四八本传,《宋会要辑稿》礼四四之一七、职官四六之五、职官六八之二○、方域七之二七,《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北宋经抚年表》卷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8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元礼。刘安节从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与安节时称二刘,为乡里所推。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数十条,又与中丞石公弼共劾之,京罢相。迁右谏议大夫,知婺州。徽宗宣和初致仕。有《刘给谏集》。全宋诗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并称“二刘”。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钱塘尉,迁缙云令,登州教授。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除提举两浙学事,召对,留为监察御史。二年,迁侍御史。三年,迁谏议大夫。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书舍人召。三年,除给事中。时蔡京复相,力请外任,历知寿、婺、邢、寿春、舒等州府。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已佚。宁宗嘉定中知温州留元刚收集遗文刻《二刘文集》,中有《刘给事文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宋元学案》卷三二。 刘安上诗,以原鲍氏知不足斋藏朱彝尊跋钞本《刘给事文集》(藏上海图书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原刘氏嘉业堂藏孙衣言校并题记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同治十二年孙诒让校并记武昌书局刻本(简称永嘉本)。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与从兄安节俱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乡里所推。登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钱塘尉,迁处州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大观初,除提举两浙学事,未行,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丁母忧离任。政和初以中书舍人召,踰年除给事中。力请外任,除徽猷阁待制知寿州,后历知邢州、寿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著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藏于家。见《刘给谏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明叔。郭知微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上书请增谏官。迁殿中侍御史。究《神宗实录》诬罔事,请究治吕大防等。又请复元丰役法。历左司谏、中书舍人。报聘于辽。徽宗立,曾布用为工部侍郎,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旋入党籍。政和初卒。全宋诗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从刘彝广西幕府。神宗元丰中知分宁县(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四《明叔知县示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入为监察御史。哲宗绍圣中改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元符二年(一○九九),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全宋文·卷一八四八
郭知章(?——一一一一),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治平二年第进士。历知浮梁、分宁县,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迁殿中侍御史,请复元丰役法。进左司谏,权工部侍郎,为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徽宗立,为工部侍郎,加宝文阁学士、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罢知邓州,旋入党籍。后数年,复显谟阁直学士。政和初卒。《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8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从程颐学。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请削三公权,忤时相王黼;又论童贯不可用;言和买、和籴、盐法害民;奏免江浙茶盐比较之法。旋遭斥逐。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进中书舍人,旋因言落职。高宗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为权相黄潜善等谮罢,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至京口卒。谥忠简。有《横塘集》。全宋诗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年纵学程颐,哲宗元祐九年(一○九四)进士。徽宗大观中为敕令所删定官。久之,除通判大名府,未行,改逮判福州。后奉祠馆。宣和二年(一一二○),除殿中侍史。以忤王黼去官。钦宗嗣位,以左正言召,避亲嫌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论德,旋试中书舍人。以为李光等辨白,罢与宫祠。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为黄潜善等排沮,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京口,得暍疾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有《横塘集》三十卷,已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横塘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事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许景衡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横塘集》为底本,校以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横塘集》(简称永嘉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
许景衡(一○七二——一一二八),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宣和六年,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钦宗时,迁中书舍人。建炎元年,除御史中丞,进尚书右丞。黄潜善等恶其异己,谮罢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二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景衡得程颐之学,学者称横塘先生。有《横塘集》。《宋史》卷三六三有传,又见《斐然集》卷二六《许公墓志铭》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2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宪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诸暨县尉。累官左司员外郎。尝使金还,言宜讲求御戎之策。童贯恶之,谪居黄州。高宗时,召为刑部侍郎,官终吏部尚书。有《春秋左传编类》。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周武仲(一○七四——一一二八),字宪之,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年十七补太学生,登绍圣四年进士。官越州诸暨县尉,知淅川。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尝使金还,言宜讲求禦戎之策,童贯恶之,谪居黄州。高宗召为刑部侍郎、进尚书,转吏部尚书兼侍读。建炎二年八月卒于扬州官舍,享年五十五。著有《读通鉴》、《通鉴解义》。见杨时《龟山集》卷三六《周宪之墓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徙居真州,字舜文。哲宗元祐间进士。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鹿邑丞。徽宗大观中擢监察御史,疏劾蔡京,徽宗奖其介直。为京排斥,出通判宁化军。晚知岳州,卒于官,年五十四。精研象数,学贯经史百家。有《易索书》、《太究经》、《张子卮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徙鄱阳,字仲达。神宗元丰间进士。历广西提举常平。徽宗时迁殿中侍御史,论蔡京朋奸误国,又论何执中、吕惠卿、张商英等,皆条摭其过,不为隐避。迁给事中,出知滁州、吉州。卒年六十三。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进士及第,调常熟尉,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擢提举广南西路常平。以御史中丞石公弼荐,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任言责五年,多所弹劾,不为回隐,迁给事中。政和四年罢,以集贤殿修撰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60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行简,号苕溪。徽宗宣和三年进士。为越州教授,荐除敕令所删定官。高宗绍兴中,累迁监察御史、起居郎、浙东提刑,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数上书论澄清吏治、杜绝幸门,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等宰臣意,又极言执政植党之私,罢去。桧死,召还,因病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多才,为文敏捷,诗意高远。有《非有斋类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诗
刘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秦桧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刘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监秀州都酒务,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改元,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校书郎,迁监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执政罢。三年,召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入为秘书少监。九年,复起为起居郎,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罢祠。二十三年,以秘阁修撰致仕。桧死,进为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学工诗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迹见韩元吉《阁学刘公行状》(《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颍昌阳翟人,字介仲。第进士。徽宗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与中丞石公弼极论其罪,京遂罢。累迁右谏议大夫。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劾宰相张商英十罪。官至吏部尚书。全宋文·卷二九四三
张克公,字介仲,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起进士,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与中丞石公弼论其罪;京罢,徙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改右谏议大夫。京犹留京师,大观四年五月,会星文变,复论之。张商英为相,由兵部侍郎拜御史中丞,疏其十罪。蔡京复召,衔之弗置,徽宗为徙吏部尚书。居吏部六年而卒。《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李撰子。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3 【介绍】: 宋徽州绩溪人,字汝明,号三山老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钦宗时奏言战祸始于赵良嗣,请杀之以快天下。迁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论其尝事张邦昌伪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庐州。守庐二年,修城治战具,出兵击盗,人心始安。累迁广西经略使,因素为秦桧所恶,又遭转运副使吕源诬陷,下狱死。全宋诗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晚号三山老人绩溪(今属安徽)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山阴主簿。历秀州教授,选为睦亲宅宗子博士,迁监察御史。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出知庐州。三年,移建康府。四年,改临安府,以事夺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起充京畿数略安抚使。二年,再知庐州。五年,移静江府(同上书卷一○一)。八年,以事罢;十年,再知静江(同上书卷一一九、一三五)。十三年,以忤秦桧死于静江狱,年六十一。秦桧败后追赠少师。著有《三山老人语录》等,已佚。清道光十九年裔孙胡培翚辑有《胡少师总集》六卷。《宋史》卷三七八、《新安文献志》卷七八有传。今录诗十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四
胡舜陟(一○八三——一一四三),字汝明,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高宗即位,言者论其尝事伪廷,除集英殿修撰、知庐州。擢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改临安府,充京畿数路宣抚使,迁庐寿镇抚使,改淮西安抚使。绍兴五年知静江府。为台官论罢。十年复为广西经略使、知静江府。十三年,运副吕源以书抵秦桧,讼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秦桧素恶舜陟,奏遣大理寺官往推劾,辞不服,死狱中。《宋史》卷三七八有传,又见清胡培翚《胡少师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5 【介绍】: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钦宗时三上章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遂夺桧职。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给事中。司谏詹大方希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职归籍。全宋诗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号竹溪先生(《吴兴备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迁居鄞县(今浙江宁波)。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河北西路提举学士,入为太常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监察御史。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修政局检讨官。擢殿中侍御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迁给事中。论者议其阴结大臣,素无直声,罢领祠禄(同上书卷六八)。十四年,因尝论秦桧落职,隐居昌国县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书卷一五四),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黄龟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调洺州司理参军,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为屯田员外郎;四年,拜监察御史。绍兴二年,除左司员外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寻迁殿中侍御史。劾秦桧专主和议,沮止恢复,植党专权,遂褫桧职。除太常少卿,累迁起居舍人、起居郎、中书舍人。三年,言者劾龟年阴结大臣吕颐浩,致身要地,坐罢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桧意劾龟年附丽匪人,落集贤殿修撰,本贯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一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