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8~
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徵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徵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八〈人事部三十九·吉梦下〉~966~2~
陆机《晋书·武纪》:「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刺史。」
陆机《晋书·武纪》:「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刺史。」
简释
三刀梦:指升官。唐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
例句
解下佩刀无所惜,新闻天子付三刀。 姚合 裴大夫见过
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 宋之问 送杨六望赴金水
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 岑参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第
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李商隐 街西池馆
提携当有路,勿使滞刀州。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李德裕 题剑门
晨装逢酒雨,夜梦见刀州。 李端 送成都韦丞还蜀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李远 送人入蜀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山川百战古刀州,龙节来分圣主忧。 武元衡 春日偶题
云深九折刀州远,路绕千岩剑阁斜。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 王维 送崔五太守
古郡三刀夜,春桥万里心。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窦巩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雍陶 宿嘉陵驿
典故
益州星
占星分使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李合〉~277~
李合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李合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合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9 【介绍】: 东汉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刘焉子。袭父为益州牧。曹操加璋振威将军。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明年,备还兵攻璋。十九年围成都,降备。被迁于南郡公安。后孙权取荆州,以为益州牧,驻秭归。寻卒。全后汉文·卷八十二
璋,字季玉、焉第三子。献帝迁长安,以为奉车都尉,奉使谕蜀,留不遗。兴平元年,袭焉位为监军使者、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建安十九年,降于刘备,迁公安。孙权克荆州,以为益州牧,驻秭归。
《国语辞典》:燄燄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书经。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也作「焰焰」。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唐。元稹〈董逃行〉:「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燄燄。」也作「焰焰」。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太邱之前;暮雨沉沉,不散巫山之曲。」《西游记》第一回:「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也作「焰焰」。
4.炎热的样子。唐。杨巨源〈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赫赫家宗壑,燄燄燋砂石。」
《漢語大詞典》:参野(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