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甲衣
(1).盛铠甲的袋。礼记·檀弓下“赴车不载櫜韔” 汉 郑玄 注:“櫜,甲衣;韔,引衣。”礼记·少仪“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 唐 陆德明 释文:“櫜音羔,甲衣也。”
(2).皮革制的上身战袍。左传·宣公十二年“ 屈荡 搏之,得其甲裳” 杨伯峻 注:“古人制甲衣与甲裳,必使其轻重相同,故曰‘重若一’。”
《國語辭典》:八材  拼音:bā cái
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八种制造器物的材料。《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饰化八材。」
《漢語大詞典》:兜鞬
头盔和皮革制的弓箭袋,也泛指武器装备。 宋 陆游 《考古》诗:“偷生迫鐘漏,战死媿兜鞬。”
《國語辭典》:鞓带(鞓帶)  拼音:tīng dài
皮带。《土风录。卷三。鞓带》:「方阔带曰鞓带。」《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定制了一根金黄绒辫鞓带。」
《國語辭典》:皮带(皮帶)  拼音:pí dài
1.皮革制成的带子。今泛指各种质料制成的带子。
2.腰带。皮革制或其他质料制皆可。
《漢語大詞典》:游环(游環)
古代马车驾具的一部分。用皮革制造,滑动在四驾马车的当中两匹马的背上,中穿旁边两匹骖马的缰绳,其作用是防止骖马外逸。《诗·秦风·小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毛 传:“游环,靷环也,游在背上,所以御出也。” 郑玄 笺:“游环在背上,无常处,贯驂之外轡,以禁其出。” 清 凤韶 《凤氏经说·车前马》:“皮为环,当服马背上,驂马外轡,贯环而执之,游移前却,制驂马不外出曰游环。”
《漢語大詞典》:画革(畫革)
在皮革上书写。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革,皮之不柔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又西逕 安息 南,城临 嬀水 ,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有商贾车船行旁国,画革旁行为书记也。”
《國語辭典》:书包(書包)  拼音:shū bāo
装书用的背包。如:「开学了,小学生开心地背著书包上学去。」
《漢語大詞典》:胶革(膠革)
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质。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如置膏泽于冶火之中,如置胶革于淫雨之中,岂有幸哉!”
《國語辭典》:皮包  拼音:pí bāo
原指皮革制成的手提包。今通称各种质料制成的手提包或小钱包等。《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走了一半路,天已向黑,不留心地下有件东西,绊了一交,顺手抓著看时,原来是个皮包。」
《漢語大詞典》:三革
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 河 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 韦昭 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於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 杨倞 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管子·小匡:“定三革,偃五兵。” 尹知章 注:“车、马、人皆有革甲,曰三革。”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三革不累,五刃不砥。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分類:皮革革制
《漢語大詞典》:靴皮
亦作“鞾皮”。 制靴的皮革。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尝最一岁所贡,凡为金二十四两……鞾皮二十张。”
分類:皮革
《漢語大詞典》:鞟鞃
指车轼当中用皮革包裹的把手处。
《國語辭典》:精装(精裝)  拼音:jīng zhuāng
书籍封面,内衬硬纸板,外敷以薄纸或细布,封面与书背烫字,并用套线钉制的装订方法。如:「精装书」、「精装本」。
《國語辭典》:头盔(頭盔)  拼音:tóu kuī
保护头部的帽子。《三国演义》第七回:「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