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血泡
(1).即血胞。《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 赵武 , 赵武 !我一门百口寃仇,在你一点血泡身上,出宫之时,切莫啼哭!”参见“ 血胞 ”。
(2).皮肤上充血的泡。 李準 《马小翠的故事》:“脚上打出血泡了,就干脆把鞋子扔掉。”
(3).血的泡沫。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地上一滩血,脑瓜儿上还噗噗噗的冒血泡呢。”
《漢語大詞典》:血胞
本指胎儿。引申指婴孩。《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时 襄公 新生一女, 文姜 以 庄公 内主尚虚,令其订约为婚。 庄公 曰:‘彼女尚血胞,非吾配也。’”
分類:胎儿婴孩
《國語辭典》:橡皮膏  拼音:xiàng pí gāo
胶布。外科医生用来固定包扎患处的纱布。因一面涂有胶质,能使敷料固定不易脱落。
《漢語大詞典》:修晰
身材高而皮肤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四君年二十餘,修晳清俊,不似边陲之产,而语言清辨可听。”
分類:身材皮肤
《国语辞典》:皮娇肉嫩(皮娇肉嫩)  拼音:pí jiāo ròu nèn
形容人皮肤细嫩。如:「闷热的天气让皮娇肉嫩的小婴儿都长痱子了。」
分类:皮肤细嫩
《国语辞典》:皮肤甲错(皮肤甲错)  拼音:pí fū jiǎ cuò
皮肤不润泽,粗糙如鲛皮,多于瘀血时见之。
《国语辞典》:氯气中毒(氯气中毒)  拼音:lǜ qì zhòng dú
由于呼吸道黏膜或皮肤受到氯气侵蚀而造成中毒。有梗塞、咳嗽、流泪、剧烈头痛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若浓度超过百万分之四十,还可能发生肺水肿的现象。
《国语辞典》:全身美白  拼音:quán shēn měi bái
一种新的美容方式,将人体全身皮肤的颜色以各种方法变白,使其美观。
《国语辞典》:色质细胞(色质细胞)  拼音:sè zhí xì bāo
含有特殊色素的细胞。如乌贼的皮肤,能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颜色,并形成保护色,即是此种细胞的作用。也称为「变色细胞」、「色素细胞」。
《国语辞典》:鬼饭疙瘩(鬼饭疙瘩)  拼音:guǐ fàn gē da
俗称皮肤受风寒而起的小疙瘩。形如豆瓣,堆叠成片。也称为「鬼风疙瘩」。
《国语辞典》:膏药油子(膏药油子)  拼音:gāo yào yóu zi
1.制膏药所用的油剂,胶黏有油性。
2.膏药贴于皮肤上所留的痕迹。
《国语辞典》:虮虱相吊(虮虱相吊)  拼音:jǐ shī xiāng diào
虮,虱的幼虫。虮虱皆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人沐浴后,虮虱便无法再寄生,故在人准备洗澡时互相吊问。虮虱相吊比喻生命将终而自我悲怜。《淮南子。说林》:「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国语辞典》:胶元蛋白(胶元蛋白)  拼音:jiāo yuán dàn bái
一种蛋白质成分,是组成皮肤、肌腱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动物结缔组织,包括皮肤、肌腱、骨骼、软骨、血管壁等。也称为「胶原」。
《国语辞典》:起鸡皮疙瘩(起鸡皮疙瘩)  拼音:qǐ jī pí gē da
因寒冷、害怕或听到刺耳的声音,皮肤上泛起小米般的小疙瘩。如:「寒风阵阵吹来,不禁令人起鸡皮疙瘩。」
《国语辞典》:爬虫类动物(爬虫类动物)  拼音:pá chóng lèi dòng wù
一种脊椎动物。皮肤表面有角质鳞或甲,四肢短小,体温随气温改变而呈起伏,以腹贴地行走,属卵生或卵胎生,用肺呼吸。如蛇、龟、蜥蜴等。也称为「爬行动物」、「爬虫」。
《国语辞典》:轮廓状红斑(轮廓状红斑)  拼音:lún kuò zhuàng hóng bān
风湿热患者皮肤特有的淡红色斑。呈轮状,轮状中心则为健康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