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股癣(股癣)  拼音:gǔ xiǎn
病名。由皮癣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长于两股内侧或臀部时称之。患部发红、发痒、呈圆形斑或结痂。
《漢語大詞典》:汗瘢
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沙汀 《减租》:“ 雷么老爷 人很瘦小,八字胡,满脸汗瘢。”
《國語辭典》:斑秃(斑禿)  拼音:bān tū
病名。一种皮肤病。部分头发突然脱落,经过一段时期,能自然痊瘉。也称为「鬼剃头」、「圆秃」。
《漢語大詞典》:癜风(癜風)
皮肤病的一种。皮肤上出现紫色或白色的斑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疬疡癜风:“癧疡是汗斑,癜风是白斑片,赤者名赤疵。”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三·茄蒂:“治癜风,用茄蒂蘸硫,附末掺之,取其散血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钱 面有癜风,状极老丑。”
《漢語大詞典》:赤查
指鼻子尖患有红色斑点,为皮肤病之症状。 元 戴良 《沧洲翁传》:“且其鼻赤查而色泽,即告之曰:‘此得之湎酒,酒毒暴悍,而风暑乘之。’”参见“ 酒渣鼻 ”。
《國語辭典》:酒渣鼻  拼音:jiǔ zhā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糟鼻」。
《漢語大詞典》:脓疮
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漢語大詞典》:虱病
同“蝨病”。指头虱、体虱、阴虱等寄生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皮肤病。患处很痒,体虱并可为传染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的媒介。
《國語辭典》:湿疹(溼疹)  拼音:shī zhěn
皮肤上出现水泡、鳞屑、结痂、局部发痒及烧灼感的一种炎症病变。
《漢語大詞典》:肉赘(肉贅)
即疣。一种皮肤病。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和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俗称瘊子。
《漢語大詞典》:瘙痒病(瘙癢病)
仅有瘙痒感觉而无原发性病变的皮肤病,有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其特点为不同程度的阵发性瘙痒,严重时往往影响睡眠。若能坚持避免搔抓,用肥皂洗以及禁酒和忌辛辣食物,本病可自愈。参见“ 瘙痒 ”。。
《國語辭典》:酒糟鼻  拼音:jiǔ zāo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渣鼻」。
《國語辭典》:酒渣鼻  拼音:jiǔ zhā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糟鼻」。
《國語辭典》:酒糟鼻  拼音:jiǔ zāo bí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黴素治疗。也称为「酒渣鼻」。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
《漢語大詞典》:痂癞(痂癩)
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医宗金鉴·张仲景〈正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大……风气相搏必成癮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癩。痂癩,疥癣癘癩之类也。”集注引 成无己 曰:“痂癩者,癘风也,眉少髮稀,身有乾疮而腥臭。”
《國語辭典》:疖子(癤子)  拼音:jié zi
1.由葡萄球菌或链状菌侵入毛囊内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八上。草七。葛》引《千金方》:「疖子初起,葛蔓烧灰,水调傅之,即消。」
2.木材上的疤痕。如:「疖子太多的木材不易做成上等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