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孙皎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9 【介绍】: 三国吴吴郡富春人,字叔朗。孙瑜弟。轻财能施,善于结交。始拜护军校尉,数拒魏军入侵,迁都护征虏将军,督夏口。尝下令不得伤害魏境老弱百姓,由是江淮间多归附者。后从吕蒙袭破江陵,擒杀关羽,定荆州。
全三国文·卷六十五
皎字叔朗,坚季弟静之第三子,官护军校尉,迁都护征虏将军。
李皎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中山卢奴人。李先子。道士寇谦之弟子。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年九十余,颜如少童。一旦,沐浴冠带,俄顷坐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54 【介绍】: 南朝梁僧。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习经律。住嘉祥寺,每年春夏弘法,秋冬撰述。撰《涅槃义疏》、《梵网经疏》等。后又以宝唱所撰《名僧传》颇多浮沉,乃著《高僧传》十四卷,通称《梁高僧传》,今本《隋书·经籍志》误题释僧祐撰。
全梁文·卷七十三
慧皎,氏族未详,会稽上虞人,住郡嘉祥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未详姓氏。会稽上虞人。住嘉祥寺。好学。春夏讲演。秋冬著述。撰涅槃义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于世。又尝以唱公所撰名僧传。黜隐遁。而取荣显。诚非吾释割亲逃禄。薙染本指。于是作高僧传十四卷。且曰。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后不知所终。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慧皎。未详氏族。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义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世。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颇多浮沈。因遂开例成广。著高僧传一十四卷。其序略云。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遗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励然自远高蹈独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异俗为贤。若此而不论竟何所纪。又云。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代以高字。传成通国传之。实为龟镜。文义明约即世崇重。后不知所终。江表多有裴子野高僧传一帙十卷。文极省约未极通鉴。故其差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晋陵暨阳人。梁时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乱起,事景党王伟。陈茜(陈文帝)为景所囚,皎遇之甚厚。景平,陈茜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入陈,历事武帝、文帝、废帝三朝,官至湘州刺史。废帝光大元年,安成王陈顼专权,刘师知、韩子高等谋夺权,被杀。皎与刘、韩均为文帝亲信,遂联结北周、后梁起兵反,被吴明彻等击败,奔江陵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 【介绍】: 唐相州安阳人。功授右千牛将军,封琅邪郡公。尚中宗女,拜驸马都尉。武三思谋乱,同皎欲劫杀之,事泄,为三思诬害。睿宗立,复其官爵,谥忠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 【介绍】: 唐人,字鸣鹤。玄宗废后父。玄宗时历将作大匠、太仆卿,迁开府仪同三司,封祁国公。避职不预朝政,厚自奉养。卒谥昭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22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柔远子。武则天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窦怀贞等潜谋逆乱,玄宗将讨之,皎协赞谋议,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出入卧内,宠赐无算。后为秘书监。坐事流钦州,道病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22 排行七,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武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中宗时,为润州长史。玄宗即位,召授殿中少监。以功进殿中监,封楚国公。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开元五年(717)放归田里。久之,复起为秘书监。十年,因泄禁中语,配流钦州,病死途中。十五年,追赠泽州刺史。天宝七载(748),更赠吏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皎善画鹰鸟,亦能诗。《全唐诗》存诗1首。
崔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历侍御史。玄宗开元初,官至户部侍郎。四年,玄宗幸新丰,以皎为置顿副使。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灵武人。素以持诵明祝为业。天宝末。玄宗幸蜀。肃宗以皇太子。收兵图复两京。遂循物情即大位。至德二年。驾指扶风。诏皎前发。先是皎有美誉关陕间。及上东反。尤欲得与戒行僧俱。于是官属以皎应。诏至凤翔。择僧三七员。于开元寺。设药师道场。然镫诵经。六时行道。忽于道场中。丛生李树四十九枝。事闻。上大喜。四月十八日。皎等表贺。诏答曰。瑞李繁滋。国之兴兆。况在伽蓝之内。足加觉树之荣。感此殊祥。与师同庆。皎署内供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元皎。灵武人也。有志操与众。不群。以持明为己务天宝末玄宗幸蜀。肃皇于灵武训兵。计剋复京师。为物议攸同。请帝即位。改元至德。及二年返辕指扶风。帝素凭释氏。择清尚僧首途。若祓除然。北土西河所推。皎应其选。召入受敕旨。随驾仗内赴京。寻敕令皎向前发至于凤翔。于开元寺置御药师道场。更择三七僧六时行道然灯歌呗赞念持经。无敢言疲。精洁可量也。忽于法会内生一丛李树。有四十九茎具事奏闻。宣内使验实。帝大惊喜曰。此大。瑞应。四月十八日检校御药师道场念诵僧元皎等表贺。答敕曰。瑞李繁滋国之兴兆。生在伽蓝之内。足知觉树之荣。感此殊祥与师同庆。皎之持诵功能通感。率多此类。加署内供奉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吴兴人。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幼入道,肄业湖州杼山,与陆羽同居妙喜寺,为莫逆之交。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李端在匡狱,依止称门生。一时名公,俱相友善。登戒于灵隐。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贞元中卒。有《诗式》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县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五代时闽僧。嗣雪峰义存。后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祖堂集》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皎然(约720-约800),俗姓谢,晚年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勤学,出入经史百家,中年暮神仙。玄宗时,曾访名山,游长安,千王侯。后隐庙霅溪,皈依佛教。从杭州灵隐寺僧守直受戒。复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陆羽、吴季德、李㟧、皇甫曾、崔子向等交游。颜真卿守湖州,修《韵海镋源》,皎然亦襄其事。历任湖州刺史如崔论、卢幼平、陆长源、于頔等,俱与之交游唱和。工诗、著述甚多,与清江并称“会稽二清”。贞元五年(789),撰成《诗式》五卷,乃唐代较系统之诗论专著,今存。八年,集贤院征其文集,刺史于頔编其诗文十卷,纳之。有《杼山集》(一名《皎然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清昼字皎然。俗姓谢氏。宋灵运十世孙。住吴兴兴国寺。有诗名。与刺史颜真卿诸名士酬唱。预撰韵海镜源。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秘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如昼。吴兴长城人。姓谢氏。康乐侯灵运十世孙也。幼负异材。不为世俗所羁绊。遂削染。登具于灵隐戒坛。复依守真律师。究毗尼学。儒编老什。靡弗臻其极。尤工著述。辞章俊丽。吟咏尤造微赜。与会稽灵彻钱塘道标齐名。故时谚曰。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霅之昼能清秀。中年遍访禅席。南能北秀之指。皆所参扣。贞元初。居东溪草堂。叹曰。使虽有仲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自挠性真。岂若孤松片云。蒲团相对。无言而意得。至静而神谐者哉。于是作文谢遣笔砚。遁居杼峰。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守吴兴。一见语合。请益宗乘大略。异日汎论及诗。皎命门人出藁一卷以视。且言近日废置之故。洪惊曰。向尝读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宜益自力。以鼓舞天下。而乃中辍。以弃其成可乎。 每夜施鬼神食。旧居京之兴国寺。军吏沈钊德清人。暮乘马抵骆驼桥。月色如练。见数人盛衣冠立。钊问其故。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脩斋召我耳。长城赳卒钱沛。泊舟吕山南。见数百人。持食负帛。笑语而过。问之则曰。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皎平生所交游士大夫。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薛逢吕渭杨达陆羽。其制作。则有号呶子十卷。内典类聚四十卷。儒释交游传。外有韵海二十卷。盖相国于公頔。鲁公颜真卿所脩。而皎寔裨其行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作品评论

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
吴兴长老昼公,撰六义之精英,首冠方外。
于顾《释皎然抒山集序》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发明之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
因话录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捻。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唐语林
楚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及卒。德宗遣使取其遗文。中世文僧,二人首出。
沧浪诗话
释皎然之诗,伤唐诸僧之上。
对床夜语
唐僧诗,除皎然、灵澈三两辈外,馀者率皆衰败不可救,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
唐才子传
(皎然)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唐诗品》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
唐诗归
钟云: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憎中求之。
李维桢《汪文宏诗序》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
唐音癸签
皎然《抒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
《诗辩坻》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
《唐七律隽》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
《东目馆诗见》
皎然兴高词瞻,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
齐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瀛州高阳人。善大篆,工小楷,笔迹雄壮。善画蕃马人物山水。能射,晓音律。德宗建中四年,官至泽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45后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宪宗元和年间任登封令。十五年,迁渭南令。后以卫尉卿致仕,居洛阳。武宗会昌五年春,与胡杲、郑据等于洛阳履道里白居易私第,结七老会,共赋诗以纪。其年夏,又增二人为九老会,时人慕之,为绘《九老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0—845以后 一作吉旼。郡望冯翊(今陕西大荔)。宪宗元和年间官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迁京兆府渭南县令。后以卫尉卿致仕,居洛阳。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与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等于洛阳履道里白居易私第为“七老会”,作《七老会诗》。其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满为九老会,人慕之,绘为“九老图”。事迹散见白居易《九老会诗序》、元稹《授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及《唐诗纪事》卷四九。《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后唐末帝清泰间登进士第。入后晋,拜补阙,贬商州上津令。有《屠龙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皦,又作皎。自称九华山人。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唐清泰二年(935)登进士第。后晋天福时,为延州刺史刘景岩从事,景岩徙邠州,皦入拜补阙。后为景岩所诬奏,贬商州上津令。惧为景岩所害,亡匿山中。事迹散见《新五代史》卷四七、《诗话总龟》卷一三、《唐才子传》卷一〇。皦能诗,辛文房谓“语意俱妙”(《唐才子传》卷一〇)。尝赋《早梅》诗云:“一夜开欲尽,百花犹不知”,颇为士林传赏。时人陈沆称此诗“太妃容德于是乎在”(《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有《屠龙集》5卷、《南金集》2卷,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2首、断句5联。
释如皎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
如皎,宋初台州天台县(今浙江天台)传教院僧。

人物简介

简介
杭州净慈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