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5,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诬民
征兵
烝人
民氓
亿姓
露根
差配
和德
化治
还民
食茶
保息
勤人
氓黎
民词
《漢語大詞典》:诬民(誣民)
(1).欺蒙百姓。《孟子·縢文公下》:“ 杨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2).诬陷臣民。 宋 王安石 《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國語辭典》:徵兵  拼音:zhēng bīng
徵集、调遣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徵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隋。薛道衡〈出塞二首和杨处道〉诗:「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漢語大詞典》:烝人
民众,百姓。 汉 蔡邕 《胡广黄琼颂》:“天之烝人,有则有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天久不雨,烝人失所。” 唐 元结 《自述·述时》:“奢淫暴虐,昏惑而已。烝人苦之,上诉皇天。”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自贵其种而鸟兽殊族者,烝人之性所同也。”
分類:民众百姓
《漢語大詞典》:民氓
民众,百姓。战国策·秦策一:“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於 长平 之下,以争 韩 之 上党 。”晏子春秋·问上六:“田野不修,民氓不安。”《淮南子·修务训》:“轻赋薄敛,以宽民氓。”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故能别贤愚而获多士,成教化而安民氓。”
分類:民众百姓
《漢語大詞典》:亿姓(億姓)
犹言万民百姓。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苟诚意从乎亿姓,则风化行乎八荒。”
分類:万民百姓
《漢語大詞典》:露根
指百姓流离失所,暴露于野。根,国之根本,指人民。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人事·露根:“史云:国无一年之积,则有露根之渐。露,暴露也;根,民根也。国以民为本,故国无积蓄,则民渐至於流离暴露也。”
《漢語大詞典》:差配
古代官府向百姓摊派劳役、赋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州县和僱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付脚钱。”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三月﹞丙申,詔 鄴都 、 幽 、 镇 、 沧 、 邢 、 易 、 定 等州管内百姓,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金史·食货志三:“自立监铸钱以来,有铜鑛之地虽曰官运,其顾直不足则令民共偿。乞与本州司县均为差配。”
《漢語大詞典》:和德
(1).谓惠及百姓之恩德。逸周书·大聚:“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此谓和德。”后汉书·冯岑贾传赞:“ 阳夏 师克,实在和德。”
(2).指事物的妙谛。《楚辞·远游》:“见 王子 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王逸 注:“究问元气之祕要也。”
《漢語大詞典》:化治
(1).变化治理。《周礼·天官·太宰》:“七曰嬪妇化治丝枲。” 贾公彦 疏:“嬪妇谓国中妇人有德行者,治理变化丝枲以为布帛之等也。”
(2).谓以德化治理百姓。汉书·循吏传:“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孙弘 、 儿宽 ,居官可纪。”
《漢語大詞典》:还民(還民)
(1).回归的老百姓。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时四方大有还民, 关中 诸将多引为部曲。”
(2).犹还俗。《魏书·释老志》:“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周书·武帝纪上:“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3).还给百姓。《南齐书·郁林王纪》:“公宜权禁,一以还民,关市征赋,务从优减。”
《漢語大詞典》:食茶
宋 代百姓向主管机关购买的供日常饮用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民之欲茶者售於官,其给日用者,谓之食茶,出境则给券。”
《國語辭典》:保息  拼音:bǎo xí
1.保护使安养生息。《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2.保付资本的利息。如:「理财求稳健,保本保息最重要。」
《漢語大詞典》:勤人
犹勤民。谓操劳政事,尽力于百姓。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
《漢語大詞典》:氓黎
黎民百姓。南齐书·高逸传·顾欢:“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领之望,下弔甿黎倾首之勤。” 唐 陈子昂 《汉州洛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哀哉甿黎,颠在荼毒。”《旧唐书·韩瑗传》:“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
分類:黎民百姓
《漢語大詞典》:民词(民詞)
谓百姓的诉状。评剧《秦香莲》第三场:“老夫当朝首相,不理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