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63,分191页显示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90  91  92  9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诸白
白混
白醋
白炽
齐白石
茭白笋
两白日
竖白旗
白垩纪
白骨松
白花蛇
白子国
白泽图
白云石
白猿传
《漢語大詞典》:诸白(諸白)
骏马名。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稽其 殷 令,有文犀利劒之效珍;考其 周 书,有诸白乘黄之骋力。”诸,《初唐四子集》作“赭”,文苑英华全唐文作“兹”。
《国语辞典》:白混  拼音:bái hùn
毫无成就可言。如:「如果连这桩小事都摆平不了,我岂不是白混了!」
《国语辞典》:白醋  拼音:bái cù
颜色淡白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国语辞典》:白炽(白炽)  拼音:bái chì
物体加热至摄氏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后,产生白色的光亮,称为「白炽」。也称为「白热」。
《国语辞典》:齐白石(齐白石)  拼音:qí bái shí
人名。(西元1863~1957)名璜,字蘋生,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初习木工雕刻,从胡沁园、陈少蕃、王湘绮学诗画,苦读古文诗词,临摹名家字画,其艺大进。曾任北平艺术专院教席,诗、书、画、篆刻,彪炳艺坛。
《国语辞典》:茭白笋(茭白笋)  拼音:jiāo bái sǔn
禾本科「菰」,即「茭白」的嫩茎。因受黑粉菌寄生而肥大成笋状,可供食用。也称为「茭笋」。
《国语辞典》:两白日(两白日)  拼音:liǎng bái rì
两,加重语气之词。「两白日」指大白天。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若有人将哥哥厮欺负,我和他两白日便见那簸箕星。」
《国语辞典》:竖白旗(竖白旗)  拼音:shù bái qí
比喻投降。如:「他实在招架不住对方的攻势,只有竖白旗求饶。」
分类:投降
《国语辞典》:白垩纪(白垩纪)  拼音:bái è jì
在地质时间表中,中生代的最后一纪。约当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至六千五百万年前,因英国著名的白垩层为此年代的代表地层而得名。本纪末恐龙类及许多古生物都已绝灭。
《国语辞典》:白骨松  拼音:bái gǔ sōng
松科「白皮松」的别名。参见「白皮松」条。
分类:松科
《国语辞典》:白花蛇  拼音:bái huā shé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响尾蛇科。头呈三角形,似犁头状,吻尖,鼻反钩。头为黑褐色,背部灰白,体侧有三角形黑纹,而腹部为白色,但多黑斑。其具剧毒,相传被咬后越五步或百步即死,故称为「五步蛇」、「百步蛇」。或谓其产于湖北蕲春县者可入药,故称为「蕲蛇」。
《国语辞典》:白子国(白子国)  拼音:bái zǐ guó
古代云南白族所建的国家。明。杨慎《南诏野史。卷上。白子国》:「白子国之先,有阿育国王,能乘云上天。娶天女,生三子。长季二子,封于金马碧鸡,独封仲子于苍洱之间,崇奉佛教,不茹晕,日食白饭,人因称为白饭王。迨后有仁果者,汉封为滇王,号『白子国』。」也称为「白国」。
《国语辞典》:白泽图(白泽图)  拼音:bái zé tú
书名。作者不详,一卷。《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录有此书,原书已佚,今日所见此书大抵是根据黄帝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兽之神话而作。清洪颐煊《经典集林》、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均有辑本,敦煌藏卷有白泽精怪图。
《国语辞典》:白云石(白云石)  拼音:bái yún shí
一种矿物。化学成分为钙镁碳酸盐,属六方晶系,为白云岩的主要组成矿物。常发现于大理岩、滑石片岩及其他富含镁的变质岩中。
《国语辞典》:白猿传(白猿传)  拼音:bái yuán zhuàn
唐代传奇小说。对后世小说、戏剧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