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白莲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白莲华社)
白莲菜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宋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沙门茅子元,曾学于北禅梵法王会下。依仿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忏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为白莲导师。号其徒曰白莲菜(但吃菜不茹肉,故曰菜),亦曰茹茅阇梨菜。护生之一戒最谨之。见释门正统四,佛祖统纪五十四。
白莲教
【佛学大辞典】
(杂名)伪托佛教之邪教也。其教始于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诡言弥勒佛下世,白莲华开,以焚香诵经惑愚民,言可救劫。转辗相煽,遂成大乱,而元以之亡。明代有唐赛儿王森徐鸿儒等,至清代,其萌檗日炽。又变为清水八卦荣华红阳白阳青莲红莲等名目。不可究诘。乾隆三十九年寿张王伦以清水教倡乱。舒赫德平之。四十年又有刘松刘之协等以持斋治病惑众。事发被捕。而党徒四起。以色分号。其最著者为齐王氏姚之富徐天德王三槐等,蔓延川湖陕数省。至嘉庆七年,始得额勒登保德太杨遇春等肃清之。十六年西巡,又有林清李文成之变,是为天地八卦教。清党潜伏禁城起事。文成在滑县应之。幸即事败。就擒伏法。而根株未绝,酿成义和团。遂有庚子之变。按沈氏涛瑟榭丛谈,载元英宗至治二年,禁白莲佛(即白莲教,见元史),则其来久矣。录此以著邪匪伪托于佛之谬妄。
白莲华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略曰白莲社。亦曰莲社。晋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集慧永慧持道生等名德,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名儒缁素一百二十三人,于无量寿佛像前,建誓而修西方之净业。以寺多植白莲,故名莲社。又为愿求莲邦之社团,故名。释氏要览上曰:「彼院多植白莲,又弥陀国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之,故称莲社。有云:嘉此社人,不为名利淤泥所污,喻如莲华,故名之。」正字通曰:「团结共事者亦曰社。」僧史略下曰:「晋宋间有庐山慧远法师,化行浔阳。高士逸人,辐辏东林,皆愿结香花。时雷次宗、宗炳、张诠、刘遗民、周续之等,共结白莲华社,立弥陀像,求愿往生安养国,谓之莲社。社之名始于此也。」
白莲社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宋四明石芝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立莲社之七祖。始祖庐山辨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五祖新定台岩法师(少康),六祖永明智觉法师(延寿),七祖照庆圆净法师(省常)。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白莲社十八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白莲社中,缁白之翘楚有十八人,称十八贤:一东林慧远法师,二西林慧永法师,三慧持法师,四道生法师,五昙顺法师,六僧睿法师,七昙恒法师,八道炳法师,九昙诜法师,十道敬法师,十一觉明法师,十二佛驮跋陀三藏,十三刘程之,十四张野,十五周续之,十六张诠,十七宗炳,十八雷次宗。见佛祖统纪二十六,莲宗宝鉴四。
白莲华座
【佛学大辞典】
(物名)称胎藏界曼荼罗第一院中胎法界莲华之藏。
白学黑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曰:「慧琳者,秦郡人。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尝著均善论,其词曰: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睿迪哲,何负于殊伦哉!有黑学道士陋之,谓不照幽冥之途,弗及来生之化,虽尚虚心,未能虚事,不逮西域之深也。于是白学访其所以不逮云尔。」
白胶香
【佛学大辞典】
(物名)娑罗树之胶乳也。大日经疏七曰:「白胶香是娑罗树汁。」
白缕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三昧之一。(参见:三昧)
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十三曰:「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同九曰:「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同二十曰:「定者据行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新称三摩地,译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现法乐住。定与正正受。其义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诸佛诸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业而释之也。又现定中法乐,故曰现法乐住。正受之异名也。唯识论五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探玄记三曰:「三昧此云等持,离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讹也。」玄应音义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正言三摩地,此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菩提心义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俗语佛源】
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證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三昧。」《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宋史·李元仪传》:「元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唐朝僧人怀素雅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见「三昧」一词运用已十分广泛。 (常正)
白檀
【佛学大辞典】
(植物)香木名。白色之旃檀也。旃檀有赤白黑紫等之别,大日经疏七曰:「白檀香西方名为摩罗度,是山名,即智论所云除摩梨山更无出旃檀处是也。」(参见:旃檀)
旃檀
【佛学大辞典】
(植物)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天竺国竺法师将画释迦像,是优填国旃檀师第四作也。又按本草谓檀香有白檀黄檀紫檀之别,故古今注称紫檀为旃檀,此紫檀乃檀香之别种,非今通用之紫檀木也。
白瞿
【佛学大辞典】
(杂语)瞿,梵语,转为九义,中有兽之一义((参见:瞿)),白瞿即白兽也。
白赞
【佛学大辞典】
(术语)白为表白。赞为赞叹。赞佛德之语名为白赞。又白佛叹佛赞也。见象器笺十三。
白鹤
【佛学大辞典】
(杂语)譬娑罗树之白也,涅槃经一曰:「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变白,犹如白鹤。」
白鹭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之一处也,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五百九十三卷至六百卷,说于此处,即十六会中之第十六会也。大般若五百九十三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树中白鹭池侧,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