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银锭(銀錠)  拼音:yín dìng
1.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中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2.一种冥纸。
《國語辭典》:银炉(銀爐)  拼音:yín lú
1.旧时铸银锞、马蹄银的行业。
2.旧时冶银铸宝的机构。受银行或钱庄的委托,以改铸元宝等为业务。
《漢語大詞典》:银错(銀錯)
谓用白银涂饰或镶嵌的器物上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纹。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诗:“苍茫洲渚寒,银错星斗大。”
《國語辭典》:银币(銀幣)  拼音:yín bì
银质的货币,统称为「银币」。
《漢語大詞典》:银饼(銀餅)
熔铸成饼状的白银。 汉 代以后即有铸造。 清 代某些地方和商号仿照 欧 美 银圆形制自铸的银圆,也称“银饼”。《孽海花》第六回:“雪白的赏银,雨点般撒在红氍毹上,越显出红白分明。 雯青 等大家撒完后,也抛了二十个银饼。”
《漢語大詞典》:银铤(銀鋌)
犹银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及夜,各以衣物包裹而归,明旦开之,如坚土削成银鋌。” 清 赵翼 《古诗》之十:“古人用钱币,银鋌 宋 始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近年 西安市 发现 天宝 时银铤四个,各重五十两。”
《漢語大詞典》:银箔(銀箔)
亦作“ 银薄 ”。 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製者,反有毒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集解﹞引 苏恭 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红花:“其子煎压出油,或以银箔贴扇面,用此油一刷,火上照乾,立成金色。” 闻一多 《红烛·志愿》:“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漢語大詞典》:镣质(鐐質)
白银铸造的人像身躯。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爰有 遐狄 ,镣质轮菌。” 李善 注:“以镣为质,轮菌然也。” 李周翰 注:“ 遐狄 , 长狄 也,古之长人以银铸之,其形质轮菌然而高。”
《漢語大詞典》:银荒(銀荒)
严重短缺硬通货币白银。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洋药上税:“昔日银荒,今日钱荒,两受其敝。”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四节:“财政上发生银荒,经济上生产力大遭破坏。”
《漢語大詞典》:白镣(白鐐)
优质的白银。 章炳麟 《訄书·制币》:“夫精鏐白镣之见鏠刃也不若铁;其於以为鐘鏞,华藻鎛鳞之可观,而其发声也不若铜。”
分類:优质白银
《漢語大詞典》:炼金术(煉金術)
企图把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白银或“长生丹”的方法。在古代的 中国 、 印度 、 埃及 、 亚述 、 阿拉伯 等地都有。 中国 东汉 以来,历代都有关于炼金术的书籍流传。又称点金术、炼丹术或黄白术。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这方法和炼金术一同流行过,古代书目上还剩着各种的书名。”
《漢語大詞典》:镣盎(鐐盎)
白银制的酒坛。新唐书·回鹘传上:“帝坐祕殿,陈十部乐,殿前设高坫,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閤通坫趾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 回紇 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
分類:白银酒坛
《漢語大詞典》:镠镣(鏐鐐)
黄金和白银。明史·雒于仁传:“竞彼鏐镣,錙銖必尽,公帑称盈,私家悬罄。”
《漢語大詞典》:银丝工艺(銀絲工藝)
把白银抽成细丝,采用炭丝、穿丝、累丝、填丝等方法,做成式样繁多的实用品及装饰品。如花瓶、果盘、茶具、首饰等。主要产地是 四川 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