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白登围
白登道
炎汉自勒兵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参考典故
出平城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3753~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唐·颜师古注:「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唐·颜师古注:「白登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馀里。」
例句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李白 关山月
动询黄阁老,肯虑白登围。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报韦尚书(之晋)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杨凭 边塞行
合昏玄兔郡,中夜白登围。 沈佺期 关山月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 陈子昂 答韩使同在边
典故
相关人物
一弦
相关人物
孙登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孙登〉~2426~
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时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辞,去皆舍弃。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亦不应。
例句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國語辭典》:登楼(登樓) 拼音:dēng lóu
上楼。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俺这里吹箫刚入市,他那边发箧早登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朝南走到大观楼底下,认得是爿茶馆,遂即迈步登楼。」
《漢語大詞典》: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漢語大詞典》:登览(登覽)
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