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梅岑。诗与杜浚齐名。多沉雄矫鸷之篇。家贫,游食四方。三藩乱时,从军湖南数年。有《埋照集》。康熙间,扬州知府傅泽洪为登及潘问奇刻集,称《二家诗》。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八
田登,字梅岑,江都人。有《埋照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1725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凫宗,号屏柘。方孝标侄。诸生。康熙间官工部主事。五十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戍黑龙江。在戍所种花赋诗。后奉诏赦归,则已死塞外。有《述本堂诗集》。(《清史列传》卷七一《国朝诗人征略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方登峄,字凫宗,号屏垢,桐城人。贡生,官工部主事。有《依园诗略》、《垢砚吟》、《墨砚斋存稿》、《葆素斋集》、《如是斋集》。
清诗别裁集
字凫宗,江南桐城人。官工部主事。著《述古堂诗》。○水曹以朋友负罪牵连谪戍,处极危苦之境,而能种花赋诗以寻乐意,所养定也。迨奉诏赦归,已殂谢塞外矣。以孙问亭宫保贵赠如其官。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陆登选(?~?),字又宣,号缄斋,福建瓯宁人。清康熙丁卯(1687)举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长乐教谕调任台湾县儒学教谕。四十七年(1708)任满,升任浙江分水知县。〖参考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秩官〉。〗(施懿琳撰)
张登杰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登杰,顺天大兴(今北京直辖市东城区)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九年,登进士,授礼部郎中。雍正二年,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协理山东道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八
赛尔登,字紫峰,满洲旗人。康熙辛卯举人,由光禄寺丞历官侍讲学士,降工部郎中。有《绿云堂集》。

人物简介

维基
乔于瀛,字元登,山西平阳府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进士。康熙四十八年,任直隶永平府迁安县知县。雍正元年,任吏部额外主事。后升任吏部员外郎。雍正二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雍正二年,担任广西分巡右江道。雍正四年,监收浔州厂税。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连登(生卒年不详) 清代官员。字瀛洲,号省斋。陕西咸阳人,祖籍镇原县。屡试不中后捐官得职,历任青州知府、湖北按察使、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等职。工词章书法,有《瀛洲集》等。康熙六十一年(1722),湖广巡抚任上与总督满丕共同主持整修黄鹤楼。有多首以黄鹤楼为题的作品,如七律《登黄鹤楼》二首、《登黄鹤楼晚归》四首及七古《黄鹄矶观渡》等。
牧可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牧可登,字芝园,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员。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
吕日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吕日登,字岸于。福建晋江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进士,授荥阳县知县,委署无锡、金匮二县。
张登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4—1734 【介绍】: 清河南新安人,字权与,号种梅居士。在乡仿朱熹社仓法立善会,救济贫民。有《就景亭》、《梅涧》、《寒香》诸集。
乌尔登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乌尔登额,字景云,完颜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后官詹事府左中允,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黄登谷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登谷,字筠盛,号云阁,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同进士出身。黄叔琳次子。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乾隆十八年秋七月,晋山西平阳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9—1776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云门。黄叔琳子。乾隆元年进士,由户部主事累擢刑部给事中,巡视江南漕务。历光禄寺卿、太常寺卿,擢仓场侍郎,署漕运总督。熟悉漕政,处置得宜。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学以小学《近思录》为主。
维基
黄登贤(1709年—1776年),字云门、筠盟,号忍庐,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市区)人,清朝官员。雍正二年(1724年),顺天府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授户部江南司主事,升户部员外郎、户部陕西司郎中。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广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八年,任吏科给事中。次年,任刑科掌印给事中。乾隆二十四年,任太常寺少卿。次年升任光禄寺卿。乾隆二十五年,升任太常寺卿。乾隆三十二年,任宗人府府丞。乾隆三十三年,任左副都御史。乾隆三十四年,升任户部仓场侍郎。乾隆三十四年,任漕运总督。乾隆三十六年,任左副都御史。乾隆三十七年,任武会试副考官。乾隆三十九年,提督河南、山东学政。
叶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登南,号古渠。乾隆十六年进士。补江西建昌知县。性狷介,多治绩。累擢广西思恩知府。去官后以授徒为生,屡为吴楚间书院院长。卒年八十。有诗文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方张登,字褚堂,桐城人,乾隆壬申举人,官甘肃平罗知县,著《好影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