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高级汉语词典》:痹症 拼音:bì zhèng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國語辭典》:小儿麻痹症(小兒麻痺症) 拼音: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参见「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条。
《漢語大詞典》:风湿(風濕)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於风湿,百病伤之,故身重气劣也。”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 宋
叶适 :“比寡居而病风湿,沉废逾二十年。”
《漢語大詞典》:痛痹
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张介宾 注:“阴寒之气,客於肌肉筋骨之间,则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当。”《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痹病总括》“风胜行痹寒痹痛”注:“寒邪胜者,其痛甚苦,故曰痛痹。”
《漢語大詞典》:湿痹(濕痺)
同“ 湿痺 ”。亦作“溼痹”。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纯,而弃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疗溼痹而刖足。”
中医学病名。痺症类型之一。因风寒湿三邪中以湿邪偏胜,湿性黏腻滞着所致。表现为肌肤麻木,关节重着,肿痛处固定不移。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痉湿暍》:“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痺。湿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栾荆》:“大风,头面手足诸风,癲癎狂痉,湿痺寒冷疼痛。”
《国语辞典》:沙克疫苗 拼音:shā kè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注射疫苗。由死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分数次注射入人体,藉以产生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不致受到活病毒的感染。因细菌学家沙克(Jonas E. Salk)研制成功而命名。
《国语辞典》:沙宾疫苗(沙宾疫苗) 拼音:shā bīn yì miáo
一种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疫苗。以减毒的小儿麻痹活病毒制成。其效果较注射用的沙克疫苗为佳,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小儿麻痹疫苗。因美国医学家沙宾(Albert B. Sabin)研制成功而命名。
《漢語大詞典》:火齐粥(火齊粥)
古代治痹症的汤药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 淳于意 )诊脉,以为痺,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不能食。臣 意 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
《漢語大詞典》:肾痹(腎痹)
五脏痹症之一,主要症状为骨萎弱不能行走,腰背弯曲或关节肿胀。
《素问·五藏生成论》:“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