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痛惜  拼音:tòng xí
悲痛惋惜。《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漢語大詞典》:轻怜痛惜(輕憐痛惜)
见“ 轻怜重惜 ”。
《漢語大詞典》:轻怜重惜(輕憐重惜)
形容百般怜爱。《水浒传》第二一回:“这 阎婆惜 被那 张三 小意儿百依百顺,轻怜重惜,卖俏迎奸,引乱这婆娘的心,如何肯恋 宋江 。”亦作“ 轻怜痛惜 ”、“ 轻怜疼惜 ”。《剪灯新话·翠翠传》:“殢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顰,轻怜痛惜莫嫌频。”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演喜》:“那新人啊,少不得把春纤暗相抵,半羞半佯推,你须用轻怜疼惜,推残嫩蕊,摆腰肢娇喘轻啼。”
分類:百般怜爱
《漢語大詞典》:苦惜
痛惜;珍惜。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道琛 既至,言语不恭。又歷造府州人士,见器物,輒夺之。有不获者,语曰:‘会当属人,何须苦惜。’”
分類:痛惜珍惜
《國語辭典》:疼惜  拼音:téng xí
疼爱、怜惜。《红楼梦》第一○八回:「幸喜凤姐为贾母疼惜,王夫人等虽则不大喜欢,若说治家办事尚能出力,所以将内事仍交凤姐办理。」
《國語辭典》:轸惜(軫惜)  拼音:zhěn xí
哀痛惋惜。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六。纪昀》:「遽闻溘逝,深为轸惜。」
分類:痛惜
《国语辞典》:哀哉  拼音:āi zāi
1.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礼记。檀弓下》:「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三国魏。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2.称人死。含有戏谑的意味。如:「没想到他竟哀哉了。」
《漢語大詞典》:衋然
悲伤痛惜貌。《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清 龚自珍 《说月晷》:“予乃衋然於不艺不学,忝为士大夫老。”
《漢語大詞典》:悯惜(憫惜)
(1).忧虑哀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六年大计:“錮人明时,诚可悯惜。”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长吉 不世才, 韩吏部 勇之以‘风檣阵马’,古之以‘瓦棺篆鼎’,虚幻之以‘鲸鼇鬼神不可测’,乃破锦囊,心血止,动太夫人悯惜。”
(2).哀怜痛惜。 郭沫若 《沸羹集·序〈不朽的人民〉》:“但人们的拜物神教性的孑遗,竟往往使疾病、丑恶、一切不正常的东西都被图腾化了起来,实在是最不合理的,最可悯惜的事。”
《漢語大詞典》:嗟痛
嗟吁痛惜。汉书·刘歆传:“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诸阿附 卓 者皆下狱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君为王臣,世受 汉 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 卓 受天诛,而更嗟痛乎?”晋书·孝友传·孙晷:“尚书 张国明 ,州土之望,表荐 晷 ,公车特徵。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
分類:痛惜
《漢語大詞典》:轸恸(軫慟)
痛惜而哀恸。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二宫軫慟,遐邇同哀。” 吕向 注:“軫,隐也,言惻隐而哀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皇朝軫慟,储鉉伤情。” 吕延济 注:“軫,痛也。”
分類:痛惜
《漢語大詞典》:轸叹(軫歎)
痛惜而慨叹。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上顿表》:“故已望 江 源以軫叹,想 荆 山而增厉矣。”
分類:痛惜慨叹
《漢語大詞典》:懊惜
懊恼惋惜;恼恨痛惜。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二十六日烧两束书,可百餘纸,不听人见,意疑此必皆已焚燬,懊惜弥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击砚图:“ 吴匏菴 尝蓄一 铜雀 瓦砚,甚珍之。一日,出示其友,某公恶 曹瞒 ,拔剑击之,立碎。 匏菴 懊惜。”
《國語辭典》:轸慨(軫慨)  拼音:zhěn kài
悲伤感慨。南朝梁。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
分類:痛惜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