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产后(産後)
1.孕妇分娩以后的一段时间。 唐
孙思邈 《千金方·中风》:“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 许地山
《商人妇》:“自我产后,不上四个月,就有一件失意的事教我心里不舒服。”
2.指产后诸病症。
《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我家……诸般杂症方,无不通晓,又专治妇人胎前产后。”
《國語辭典》:潮热(潮熱) 拼音:cháo rè
中医上指病人每天到了一定时候,体温就会上升,全身出汗的病症。因有如潮汐般准时,故称为「潮热」。
《国语辞典》:脾寒 拼音:pí hán
中医上指脾阳不振而引起脾胃虚寒的病症。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吐、泄泻、四肢冷等。
《漢語大詞典》:风挛(風攣)
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病症。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长沙 太守 滕永文 ,先颇精进,时在 洛阳 ,两脚风挛经年。”
《國語辭典》:痰饮(痰飲) 拼音:tán yǐn
中医学名词,指体内水分转输不利而停积于体腔的病症。症状为腹部胀气,按之有振动声,胃内停水,呕吐清水及黏液,小便不利,心悸气短等。
《漢語大詞典》:瘖疾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的病症。
《北史·齐安乐王仁雅传》:“ 安乐王 仁雅 ,从小有瘖疾。”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吴越王 弘俶 归 查文徽 於 唐 , 文徽 得瘖疾,以工部尚书致仕。” 宋
陈亮 :“ 知方 有瘖疾,夫人怜之,亦令得所配。”
《漢語大詞典》:五诊(五診)
中医诊断五脏病症的脉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邑 学,臣 意 教以五诊。” 张守节 正义:“谓诊五藏之脉。”
《漢語大詞典》:泄风(泄風)
(1).泄漏消息。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丑末笑介]若是这等,可不是要做皇帝了。[浄]你莫泄风,贵为天子原无种,看长蛇封豕,化作真龙。”
(2).中医病症名。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
《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3).中医病症名。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癮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癩。”
《国语辞典》:怪病 拼音:guài bìng
病情怪异、原因不明的病症。如:「最近出现一种怪病,群医都束手无策。」
《國語辭典》:痰厥 拼音:tán jué
因痰多致使呼吸道受阻而引起的昏厥。
《國語辭典》:痿蹶 拼音:wěi jué
委靡。宋。
苏轼 〈〉:「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國語辭典》:骨蒸 拼音:gǔ zhēng
中医上指午后出现盗汗,面颊和手、足、心轻微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结核病患者。
《漢語大詞典》:火毒
(1).指药物酷烈的毒性。
《宋书·刘亮传》:“ 亮 在 梁州 ,忽服食修道,欲致长生。迎 武当山 道士 孙道胤 ,令合仙药;至 益州 , 泰豫 元年药始成,而未出火毒……﹝ 亮 ﹞取井华水服,至食鼓后,中间便絶。”
《旧唐书·宪宗纪下》:“上服方士 柳泌 金丹药,起居舍人 裴潾 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性,加烧鍊则火毒难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观其效用,则进御可也。’”
(2).即热毒,中医指导致人体外科痈疡等病症的一种因素。
《宋史·刘遇传》:“﹝ 遇 ﹞晨兴方对客,足有炙疮痛,其医谓:‘火毒未去,故痛不止。’ 遇 即解衣,取刀割疮至骨,曰:‘火毒去矣。’”
(3).指烈火燃烧中因氧气稀少而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
《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 僖负覊 率家人救火,触烟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4).形容酷热。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一连四十多天了,火毒的太阳,总不见转头。”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脚下是烫热的沙漠,头顶是火毒的太阳。”
《國語辭典》:对症(對症) 拼音:duì zhèng
针对病症。如:「他开的药都很对症。」
《漢語大詞典》:撮口
(1).即撮口呼。 清
潘耒 《类音》:“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参见“ 撮口呼 ”。
(2).聚口使成圆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秀才》:“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 郭 ,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
(3).犹言弄唇吻。 元 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禽唇撮口由闲可,殴面梟头甚罪过。”
(4).中医学病症名。指口唇收缩撮起,不能吮乳。多出现于初生小儿所患的脐风、惊风等病。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口:撮如囊口吮乳难,舌强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黄胎热极,四肢厥冷命难全。”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
《國語辭典》:撮口呼 拼音:cuō kǒu hū
音韵学上的四呼之一。指有介音ㄩ或主要元音为ㄩ之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