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灾疹
婴病
护疾
百沴
病残
内障
奇病
绵痼
痊可
有恙
内科
担带
彻县
夷瘳
阴性
《漢語大詞典》:灾疹(災疹)
亦作“ 灾軫 ”。 灾厄疾病。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复形》:“多蒙巫嫗消灾軫,方知祸福无门。” 清 吴伟业 《又咏古》:“富贵若岁时,过则生灾疹。”
分類:灾厄疾病
《漢語大詞典》:婴病(嬰病)
缠绵疾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照邻:“后迁 新都 尉,婴病去官。” 明 徐渭 《赠沉母序》:“太君归 沉 ,甫二十五而寡。有姑尝婴病,太君至糜股以疗之,得不死。”
分類:缠绵疾病
《漢語大詞典》:护疾(護疾)
隐讳疾病。 宋 周敦颐 《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寧灭其身而无悟也。”
分類:隐讳疾病
《國語辭典》:百沴  拼音:bǎi lì
沴,恶气。百沴指各种恶气。宋。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漢語大詞典》:病残
疾病和残废。例如:老弱病残应受特殊照顾;病残之躯。
病人和残疾人的合称。例如:第三种是无劳保的病残人。他们一般患有慢性疾病。
《國語辭典》:内障(內障)  拼音:nèi zhàng
对眼睛内部组织发生病变的统称。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国语辞典》:奇病  拼音:qí bìng
怪病,不寻常的疾病。《老残游记》第一回:「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
《漢語大詞典》:绵痼(綿痼)
亦作“緜痼”。 谓疾病严重,久治不愈。《南齐书·庾杲之传》:“臣昨夜及旦,更增气疾,自省緜痼,顷刻危殆。” 唐 元稹 《葬安氏志》:“近岁婴疾,秋方绵痼。”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春间病足几百日,夏首腹疾绵痼,不及作答书,非敢懈也。”
《國語辭典》:痊可  拼音:quán kě
疾病治好。《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五一回:「此箭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也作「痊瘉」。
《国语辞典》:有恙  拼音:yǒu yàng
染患疾病或发生事故。《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人家既是有恙,世兄何不送他回去?」
《國語辭典》:内科(內科)  拼音:nèi kē
临床医学的一大分支。医疗范围是指身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医治方式乃依照病人对症状的叙述,以及物理检查而施以用药、打针,不以外科手术来治疗疾病。
《國語辭典》:担带(擔帶)  拼音:dān dài
负责、承当。《董西厢》卷五:「张君瑞病恹恹担带不去,说不得凄凉,觑不得恓楚。」也作「担待」。
《漢語大詞典》:彻县(徹縣)
亦作“ 彻悬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
《漢語大詞典》:彻乐(徹樂)
(1).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杞孝公 卒, 晋悼夫人 丧之, 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
(2).借指逝世。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 彻县 ”。
《國語辭典》:夷瘳  拼音:yí chōu
困苦得以平舒。《诗经。大雅。瞻卬》:「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國語辭典》:阴性(陰性)  拼音:yīn xìng
1.女性。相对于阳性、男性而言。
2.阴险的性情。《醒世姻缘传》第二回:「那妇人的阴性就如内官子一般,降怕他一遭,他便只是胆怯,再也不敢逞强。」
3.为诊断某些疾病而进行某种注射实验,所得结果无过敏现象,称为「阴性」。如注射结核菌没有发生红肿的反应,则为阴性反应。
4.某些语言中的名词、代名词、形容词的一种类别。如梵语、德语、俄语等名词有阳、阴、中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