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痱疮(痱瘡)
亦作“疿疮”。 即痱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滑石》﹝集解﹞引 苏颂 曰:“今人多用冷石作粉,治疿疮,或云即滑石也。”参见“ 痱子 ”。
《漢語大詞典》:狐尿刺疮(狐尿刺瘡)
见“ 狐刺 ”。
《漢語大詞典》:瘑疮(瘑瘡)
生于手足间的疽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诸疮上》:“瘑疮生手足间,相对生,如茱萸子,疼痒浸淫,久则生虫。”《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瘑疮》:“瘑疮每发指掌中,两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发久生虫。”
分類:手足
《高级汉语词典》:红斑痤疮 拼音:hóng bān cuó chuāng
累及鼻、前额和两颊的皮肤的痤 疮,常见于中年人,特点为组织,尤其是鼻的组织的充血、发红、毛细管扩张和显著的结节性肿胀
《漢語大詞典》:瘭疮(瘭瘡)
瘭疽。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瘭疮》:“夫小儿瘭疮者,为风热毒气所乘,搏於皮肤乃生瘭,浆溃而成疮,故名曰瘭疮也。 汤氏 《牛黄散淋洗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