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针法(针法)  拼音:zhēn fǎ
一种中医疗法。以金属针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治疗目的。
《漢語大詞典》:艾灸
中医针灸疗法之一。用艾炷薰炙穴位以治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附方﹞:“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 清 吴伟业 《贺新郎·病中有感》词:“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絶。”
《漢語大詞典》:滋阴(滋陰)
滋补阴虚,为中医的一种疗法。《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吴茱萸汤方”注引 清 沈明宗 曰:“心烦不得眠而无下利,乃肾水枯少,故用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急救肾阴为主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据《食物本草》,这东西是滋阴的。”
《國語辭典》:活血  拼音:huó xiě
使血液循环畅通。如:「通筋活血」、「活血散瘀」。
《国语辞典》:植牙  拼音:zhí yá
一种牙齿治疗法。以天然或人工制的牙齿移植到完全拔除旧牙的齿槽骨上。
《漢語大詞典》:鼻针(鼻針)
(1).即别针。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 徐珂 《清稗类钞·诙谐·娣肉二字之别解》:“上句言吾妹当胸之鼻针,有白色假金刚钻三粒。”
(2).针刺疗法的一种,在鼻部周围取穴,用毫针斜刺,以治疗某种疾病。
《国语辞典》:点刺(点刺)  拼音:diǎn cì
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上针刺的手法。是以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用拇指、食指握针柄,中指紧贴针尖上部约一分左右处,迅速刺入皮下浅层静脉,立即出针,然后挤压出数滴血液的方法。一般多用三棱针,针刺部位以手指或足趾端耳尖委中穴及太阳穴等为最常用。
《漢語大詞典》:火针(火針)
中医外科治疗法之一。将特制的针烧红后刺入患部穴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火·火针:“火针者,《素问》所谓燔针、焠针也, 张仲景 谓之烧针; 川 蜀 人谓之煨针。其法:蔴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蔴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
《國語辭典》:理疗(理療)  拼音:lǐ liáo
利用热、冷、水、光、电、按摩、运动或机械等物理方法,刺激身体、消除疼痛、促进生理功能的医疗方法。也称为「物理治疗」。
《国语辞典》:指压(指压)  拼音:zhǐ yā
一种利用手指压穴的物理疗法。以手指按在人体经脉穴道上,借所产生的压力,达到疏通血脉,松弛肌肉的效果。
《国语辞典》:热疗(热疗)  拼音:rè liáo
将热湿巾或热水袋覆盖在患处的治疗法。可以达到解痉镇痛,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新陈代谢等效果。也称为「热敷」。
《國語辭典》:耳针(耳針)  拼音:ěr zhēn
一种针刺疗法。在耳廓上针刺某点,以诊断与治疗身体内某部位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针生(針生)
唐 代太医署中向针博士学习针灸疗法的人员。旧唐书·职官志三:“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漢語大詞典》:挑痧
民间疗法。以针刺有关穴位,可治中暑。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挑草子》:“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云:‘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体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人以小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按世间有挑痧之法,当即此类。”
《漢語大詞典》:系统脱敏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消除焦虑、恐怖状态及其他恐惧反应的行为疗法。人不能同时既松弛又紧张,在松弛时本来可引起焦虑的刺激就会失去作用,即对此刺激脱敏了。系统脱敏法即通过逐渐加强这种刺激,并使之脱敏,从而解除患者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