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4,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除疑怪菩萨
婆疑质垢
净土十疑论
无疑
无疑解脱
净土十疑
群疑论
像法决疑经
疑
疑续善
疑是解津
疑心
疑见
疑刺
佛类词典(续上)
阿弥陀经决十疑除疑怪菩萨
婆疑质垢
净土十疑论
无疑
无疑解脱
净土十疑
群疑论
像法决疑经
疑
疑续善
疑是解津
疑心
疑见
疑刺
阿弥陀经决十疑
【佛学大辞典】
(书名)别称十疑论。一卷,天台大师著。
(书名)别称十疑论。一卷,天台大师著。
除疑怪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除盖障院八菩萨之一。一名除疑盖。密号曰巧妙金刚或功德金刚。众生有疑怪者,故此菩萨以强断其疑网为德。
(菩萨)除盖障院八菩萨之一。一名除疑盖。密号曰巧妙金刚或功德金刚。众生有疑怪者,故此菩萨以强断其疑网为德。
婆疑质垢
【佛学大辞典】
(植物)树名。(参见:波利质多罗)
(植物)树名。(参见:波利质多罗)
净土十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隋智者大师说。
(书名)一卷,隋智者大师说。
无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疑惑也,闻法信而不疑也。
(术语)不疑惑也,闻法信而不疑也。
无疑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罗汉之第三。
(术语)三种罗汉之第三。
净土十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出十疑。通释之以劝诱往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见净土十疑论。
(名数)天台智者大师就净土往生出十疑。通释之以劝诱往生:「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见净土十疑论。
群疑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释净土群疑论之略称。宋僧传谓之决疑论。七卷,唐千福寺怀感撰。其注解有探要记十四卷,钞二十卷。
(书名)释净土群疑论之略称。宋僧传谓之决疑论。七卷,唐千福寺怀感撰。其注解有探要记十四卷,钞二十卷。
像法决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列之于伪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为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疑经结成涅槃。」释签十曰:「彼像法决疑结涅槃。」
(经名)一卷,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列之于伪经目录中。然天台以之为涅槃经之结经,往往引用之。法华文句九下曰:「像法决疑经结成涅槃。」释签十曰:「彼像法决疑结涅槃。」
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谛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
【佛学常见辞汇】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术语)谓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谛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通取,皆须断故。」
【佛学常见辞汇】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疑续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果之道理,断定为决无,名为邪见。有此邪见者,为断善根之人,以其断灭一切之善根不使发生故也。然此邪见之人,有时触于善缘而生或有因果道理一念之疑,则此时已断之善根再续生,谓之疑续善。俱舍论十七曰:「续善疑有见。」疑有者或有因果理之疑念也。见者决定为定有之正见也。
(术语)因果之道理,断定为决无,名为邪见。有此邪见者,为断善根之人,以其断灭一切之善根不使发生故也。然此邪见之人,有时触于善缘而生或有因果道理一念之疑,则此时已断之善根再续生,谓之疑续善。俱舍论十七曰:「续善疑有见。」疑有者或有因果理之疑念也。见者决定为定有之正见也。
疑是解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疑为知解之律渡也。涅槃疏十三曰:「疑是解津,复是惑本。」三德指归十八曰:「疑是解津者,津谓津济。由疑故得解,则疑是解之津济也。」辅行四之四曰:「师法二疑,须晓其时。若未入三昧来,于此二法,若不疑者,或当复杂邪师邪法,故应熟疑思择之,疑为解津,此之谓也。」南山戒疏一曰:「由涉疑故,是解家法。」
(杂语)谓疑为知解之律渡也。涅槃疏十三曰:「疑是解津,复是惑本。」三德指归十八曰:「疑是解津者,津谓津济。由疑故得解,则疑是解之津济也。」辅行四之四曰:「师法二疑,须晓其时。若未入三昧来,于此二法,若不疑者,或当复杂邪师邪法,故应熟疑思择之,疑为解津,此之谓也。」南山戒疏一曰:「由涉疑故,是解家法。」
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十心)
(术语)(参见:六十心)
六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三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决定心也。九闇心,于无疑虑之法生疑虑也。十明心,于不疑虑之法无疑虑修行也。十一积聚心,以无量为一为性也。十二斗心,互相是非为性也。十三诤心,于自己而生是非也。十四无诤心,是非俱舍也。十五天心,心思随念成就也。十六阿修罗心,乐处生死也。十七龙心,思念广大之资财也。十八人心,思念利他也。十九女心,随顺欲情也。二十自在心,思惟欲我一切如意也。二十一商人心,顺修初收聚后分析法也。二十二农夫心,须随顺初广闻而后求法也。二十三河心,顺修依因二边法也。二十四陂池心,随顺渴无厌足法也。二十五井心,如是思惟深复甚深也。二十六守护心。唯此心实,馀心不实也。二十七悭心,随顺为己,不与他法也。二十八狸心,顺修徐进法也。二十九狗心,得少分以为喜足也。三十迦楼罗心,随顺朋党羽翼法也。三十一鼠心,思惟断诸系缚也。三十二歌咏心,三十三舞心,修行如是法,我当上升种种神变也。三十四击鼓心,顺修是法,我常击法鼓也。三十五室宅心,顺修自护身法也。三十六师子心,修行一切无怯弱法也。三十七鸺鹠心,常暗夜思念也。三十八乌心,一切处惊怖思念也。三十九罗刹心,于善中发起不善也。四十刺心,一切处发起恶作为性也。四十一窟心,顺修为入窟法也。四十二风心,遍一切处发起为性也。四十三水心,顺修洗濯一切不善法也。四十四火心,炽盛炎势为性也。四十五泥心,四十六显色心,类彼为性也。四十七板心,顺修随量法,舍弃馀善故也。四十八迷心,所执异所思异也。四十九毒药心,顺修无生分法也。五十罥索心,一切处住于我缚为性也。五十一械心,二足止住为性也。五十二云心,常作降雨思念也。五十三田心,常如是修事自身也。五十四盐心,所思念彼复增加思念也。五十五剃刀心,唯如是依止剃除法也。五十六弥卢等心,常思惟心高举为性也。五十七海等心,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也。五十八穴等心,先决定彼后复变改为性也。五十九受生心,诸有修习行业彼生也,六十心,梵本缺文,阿阇梨言缺一猿猴心,行者之心散乱不住一处也。大日经疏二曰:「然此六十心。或时行者本性偏多。或由行道用心。发动先习。或一时杂起。或次第而生。当于一切时留心觉察。自然得顺净菩提心。」
(名数)大日经住心品大日如来分别瑜伽行者之心相,答金刚手菩萨之问。谓一贪心,随顺染法也。二无贪心,随顺无染法也。三瞋心,随顺怒法也。四慈心,随顺慈法修行也。五痴心,不观法之是非善恶,遇便信受也。六智心,顺修殊胜增上法也。七决定心,尊教命如说修行也。八疑心,随所闻常生不决定心也。九闇心,于无疑虑之法生疑虑也。十明心,于不疑虑之法无疑虑修行也。十一积聚心,以无量为一为性也。十二斗心,互相是非为性也。十三诤心,于自己而生是非也。十四无诤心,是非俱舍也。十五天心,心思随念成就也。十六阿修罗心,乐处生死也。十七龙心,思念广大之资财也。十八人心,思念利他也。十九女心,随顺欲情也。二十自在心,思惟欲我一切如意也。二十一商人心,顺修初收聚后分析法也。二十二农夫心,须随顺初广闻而后求法也。二十三河心,顺修依因二边法也。二十四陂池心,随顺渴无厌足法也。二十五井心,如是思惟深复甚深也。二十六守护心。唯此心实,馀心不实也。二十七悭心,随顺为己,不与他法也。二十八狸心,顺修徐进法也。二十九狗心,得少分以为喜足也。三十迦楼罗心,随顺朋党羽翼法也。三十一鼠心,思惟断诸系缚也。三十二歌咏心,三十三舞心,修行如是法,我当上升种种神变也。三十四击鼓心,顺修是法,我常击法鼓也。三十五室宅心,顺修自护身法也。三十六师子心,修行一切无怯弱法也。三十七鸺鹠心,常暗夜思念也。三十八乌心,一切处惊怖思念也。三十九罗刹心,于善中发起不善也。四十刺心,一切处发起恶作为性也。四十一窟心,顺修为入窟法也。四十二风心,遍一切处发起为性也。四十三水心,顺修洗濯一切不善法也。四十四火心,炽盛炎势为性也。四十五泥心,四十六显色心,类彼为性也。四十七板心,顺修随量法,舍弃馀善故也。四十八迷心,所执异所思异也。四十九毒药心,顺修无生分法也。五十罥索心,一切处住于我缚为性也。五十一械心,二足止住为性也。五十二云心,常作降雨思念也。五十三田心,常如是修事自身也。五十四盐心,所思念彼复增加思念也。五十五剃刀心,唯如是依止剃除法也。五十六弥卢等心,常思惟心高举为性也。五十七海等心,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也。五十八穴等心,先决定彼后复变改为性也。五十九受生心,诸有修习行业彼生也,六十心,梵本缺文,阿阇梨言缺一猿猴心,行者之心散乱不住一处也。大日经疏二曰:「然此六十心。或时行者本性偏多。或由行道用心。发动先习。或一时杂起。或次第而生。当于一切时留心觉察。自然得顺净菩提心。」
疑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诸谛理怀犹豫,无决定之见也。十种见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对真理怀著犹豫不决的见解,是十种见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诸法,或执有我,或执无我,或执为常,或执非常等,心生犹豫,不能决了,是为疑见。
【三藏法数】
谓于诸谛之理,心怀犹豫,无决定见,是名疑见。(诸谛理者,谓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术语)谓于诸谛理怀犹豫,无决定之见也。十种见之一。见三藏法数四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对真理怀著犹豫不决的见解,是十种见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诸法,或执有我,或执无我,或执为常,或执非常等,心生犹豫,不能决了,是为疑见。
【三藏法数】
谓于诸谛之理,心怀犹豫,无决定见,是名疑见。(诸谛理者,谓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疑刺
【佛学大辞典】
(譬喻)疑念害善根,故譬以毒刺。万善同归集六曰:「坚信根,而拔疑刺。」
(譬喻)疑念害善根,故譬以毒刺。万善同归集六曰:「坚信根,而拔疑刺。」